兰陵笑笑生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人生路上,能结为夫妻是缘分,能相伴到老却是修行。
修行不看花前月下,不看山盟海誓,只看争吵之后的态度。
夫妻能不能白头到老,早就在这一件事上露出了端倪。
1、再契合的伴侣也会争吵
俗话说:“勺子总会碰锅沿。”
没有天生完美的婚姻,再恩爱的夫妻,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能相伴到老的夫妻,吵架时还记得给对方留余地;
不契合的夫妻,吵着吵着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在一起。
书生沈砚与妻子苏婉性情相投,常一同读书、打理庭院。
邻里皆称他们是 “天作之合”。
可再契合的伴侣,也难免有争吵之时。
秋日里,苏婉想把晾晒的稻谷装袋储存,沈砚却觉得天气尚好,应多晒两日防潮。
苏婉怕夜里下霜坏了粮食,弯腰便往袋里舀谷;沈砚伸手按住袋口,执意要等明日。
二人各持己见,苏婉赌气把木勺摔在谷堆旁,转身回了屋;
沈砚看着散落的稻谷,也沉着脸坐在院中的石凳上。
夜色渐浓,苏婉隔窗瞥见沈砚仍在外面,起身端了碗热粥出去。
沈砚闻声抬头,见她把粥递来,默默接过并低声道:“是我犟了,别气了。”
苏婉听了之后嘴角上扬,待沈砚喝完粥,两人一起把散落的稻谷归拢。
《留别妻》里讲:“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吵架见人品,争执见真心。
计较越少,福气越多;争执越少,缘分越深。
人与人的角度不同,争执本就是常态。
朝夕相处的两个人,难免有情绪上头的时候。
重要的是两人能把不满讲清楚,彼此退一步,在理解中相互磨合。
2、吵不散的感情,才真正牢固
古人云:“床头吵架床尾和。”
真正牢固的婚姻,是经历了无数次争吵后,依然选择在一起。
那些吵不散的夫妻,会把争执当成磨合,把矛盾化为理解。
民国年间,镇上的张老爹与王老太结发五十载,一辈子没少为琐事争吵。
年轻时,张老爹爱下棋忘了喂牛,王老太会叉着腰把棋盘挪到院里晒谷场;
王老太纳鞋底时线脚粗了,张老爹也会拿起鞋样念叨两句。
两人常争得面红耳赤,可转身张老爹就去给牛添草,王老太则默默拆了粗线重纳。
到老了,张老爹耳朵背,王老太说话总拔高嗓门,两人又常因听不清和喊太响拌嘴。
可每天清晨,王老太都会把煮好的粥晾到温热再递给他;
张老爹则拄着拐杖,陪她去菜市场,帮她拎着沉甸甸的菜篮子。
有回王老太生病住院,张老爹守在床边,削苹果削得坑坑洼洼却坚持要喂她。
临到出院,两人又为坐三轮车还是步行争执。
两个人便这样在吵吵闹闹中走完了一生。
《围炉夜话》里讲:“夫妇和而后家道昌。”
夫妻缘分深浅,不看平时多么恩爱,而看争吵后是否还能相拥。
能长久相伴的夫妻,吵得再凶也不说伤人的话;彼此契合的夫妻,闹得再大也不做绝情的事。
人生在世,能遇到一个吵不散的人,是天大的福分。
这样的夫妻,注定能白头到老。
3、长久婚姻的底气,是我愿意为你改
《醒世恒言》里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可深厚的感情,却能让人心甘情愿为对方改变。
这不是委屈自己迁就,而是为了修炼更好的自己。
想起《浮生六记》里文人沈复与妻子陈芸的故事。
陈芸心灵手巧,尤爱琢磨吃食,曾创新做出 “双鲜酱”。
她将腐乳加麻油白糖搅匀,再把卤瓜捣成泥混合其中。
沈复素来对腐乳的醇厚、卤瓜的咸香避之不及。
可见到陈芸端出酱料时眼里的光亮,沈复便不忍拒绝。
他捏着鼻子尝第一口,异味直冲鼻腔,却强忍着咽了下去。
之后每顿饭,他都主动舀一点配粥,慢慢竟品出了腐乳的绵密与卤瓜的清爽,渐渐不再排斥。
《增广贤文》有云:“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夫妻相处,能站在对方角度理解包容对方,就能少很多无谓的矛盾。
不因为好面子就硬撑着不低头,也不会把责任都推给对方。
主动退一步找台阶,感情就不会因为争执被反复消耗。
彼此着想、互相迁就的夫妻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佛家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夫妻缘分,是几世修来的福报。
能不能相伴到老,不在天意,而在人心。
能白头到老的夫妻争吵时留余地,争执后懂原谅,相处中愿改变。
人这一生,最大的福气,就是找到一个愿意陪你吵、陪你闹,却怎么都吵不散的人。
这样的婚姻,经得起风雨,守得住平凡,自然能够相伴到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