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哪个城市最“出圈”,那常州一定名列前茅。
“苏超梗共一石,常州独占八斗。”
绿茵场上的比拼暂且不论,赛场之外,常州凭借免费开放景区、笔画保卫战、周边衍生品开发等一连串的创新热梗,稳稳接住了这波全民狂欢的泼天流量,完成了一次极其漂亮的城市形象刷新。
其中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属那波“神操作”:
从7月15日一直到“苏超”决赛前,常州一口气搞了四轮抽奖,每轮都送出一台理想L6 Pro作为特等奖,还加上了小牛、九号电动车等一批本地“土特产”强势助阵。
这一招不仅豪气,更在全国人民面前实实在在地秀了一把“新能源之都”的家底。
而这些都还只是开始。
就在昨天,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开幕,借着“苏超”的东风,常州干脆把面向消费者的嘉年华展区搬到了奥体中心附近的文化广场,让体育赛事与新能源展览深度结合,打出了“能博会+苏超”双IP联动的标语。
这一番花式创新,巧妙地将体育的热血叠加上了科技的温度,不仅让新能源技术走出工厂、走出展台,更走进街头巷尾、贴近百姓生活,成功让“新能源,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走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常州的“出圈”靠的不只是流量加持下的偶然,更是产业底子扎实的必然。
01.
把新能源“秀”到赛场边
今年常州这场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可谓是非比寻常,不光展品“新”,玩法更“新”。
先说最大的亮点:
那就是能博会和苏超联动,别出心裁搞了一场“双IP盛宴”。
比赛期间,新能源产品嘉年华、市民碳护照打卡、直播抽奖等活动一环扣一环,把球迷们的热情从绿茵场直接“引流”到了展区,让大家在观赛之余,也触摸到了新能源科技带来的惊喜。
走在常州的文化广场,我就像一脚踏进了“未来能源生活区”:
天合富家带来的“富家瓦”不只是一块发电板,它直接替代传统瓦片,发电建筑一体化,美观又实用,围观的观众一批接一批;
常州亚玛顿展出的户用光伏瓦/幕墙,采用超轻双玻设计,每平方米仅重9公斤,却能扛住15级大风和35毫米冰雹冲击,这性能相当“硬核”;
理想L6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增程系统,CLTC综合续航1390公里,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比亚迪科技展区仰望U8原地掉头、腾势E3方圆规泊车,每一次动态演示都引来阵阵惊呼;
两轮区也不逊色,小牛电动U1E靠颜值和智能吸引年轻人;九号E300P MK2电动摩托,峰值功率29kW,极速135km/h,性能叫板燃油摩托;浩万新能源SENMENTI 0,全球首款400V高压平台电摩,快充12分钟续航100公里......
即便没法亲临现场也没关系,线上全景展览也一样能一键直联企业,让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展台,云端逛展、直接洽谈,这不只是“云逛展”,合作机会,也不会因距离缺席。
所以说,这就是本次常州能博会最妙的地方:
它不是简单地把展会和赛事凑在一起,而是进行了一次从场景到体验的系统性创新。
当天正值苏超第十一轮,常州对战宿迁,能博会的嘉年华区域干脆同步开启了“苏超”文创快闪店——
“苏超十三太保”盲盒、“叫南哥”帆布包、城市徽章、主题冰箱贴应有尽有,每一款文创都融入了苏超的赛事精神和常州的城市温度。
这一边苏超赛场和产品嘉年华热火朝天,另一边2025年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也正式拉开大幕。
33个重点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超337亿元,涵盖人才、科创、产业等多个领域,为常州乃至整个新能源行业都注入了新的能量。
如今,新能源竞争已进入“下半场”,最终的决胜关键不再只是产品本身,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的构建,常州上演的不是重复扩张的“老剧本”,而是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生态协同为基底、价值重构为目标的产业生态级创新:
天合光能N型i-TOPCon电池以突破性效率重新定义光伏“天花板”,中创新航半固态电池攻克-30℃极寒工况运行难题,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充电一刻钟,续航四百里”的颠覆体验……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技术创新的火苗越烧越旺,一条“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创新链正在这里加速成形。
常州的成功,并非只是流量的眷顾,更源于它作为“平凡之州、君子之城”所积淀的城市精神与产业实力。
当前,全球正迎来一场以“绿色、智慧、融合”为特征的能源革命,而零碳科技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
这一次新能源和苏超的碰撞,既是常州产业实力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发展创新理念的生动表达。
它向我们展示的,不只是过去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视野和勇气。
02.
率先进入“氢”时代
你知道吗?在常州,连共享单车都“不普通”。
为了方便市民游客短途出行,展会周边准备了许多共享单车,不过这些可不是普通的自行车,而是常州推出的一种特别的交通工具:氢能自行车。
2021年12月,常州投运了全球首个大规模的“氢能自行车系统”,首批一千辆蓝色氢能自行车,被布置在地铁站、公交站、医院和商场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
氢能共享单车储存0.5立方米的氢气就能跑大约70公里,最高时速23公里,租用价格是每20分钟2元,骑起来几乎没什么声音。
最关键的是,它唯一的排放物就是水,真正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
而这批车的背后,正是一家常州本土企业:永安行。
早在2017年,很多人还没听过“氢能自行车”时,永安行就已经开始默默研发氢能源技术,面对技术不成熟、市场接受度低、安全性存疑等现实难题,他们没有退缩,反而组建起一支几十人的技术团队,一心要把这事做成。
熬了将近两年,2019年10月,第一款氢能自行车样品终于试制成功。
但真要大规模推广,还必须攻克制氢、储氢、用氢等一系列难关,安全问题与成本控制,更是两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让氢气安全地用于日常出行,常州的工程师们下了不少功夫:
他们自主研发了低压储氢器,把储氢压力从行业常用的30Mpa大幅降到了2Mpa,就好比把剧烈喷射的高压水柱变成了轻柔的水流,安全性大大提升,而且别看压力虽然降了,但储氢容量反而提高了40%,能让车子跑得更远;
想办法换氢瓶像换电池一样快捷,运维人员更换一次只要5秒钟,大大提高了效率;
就连制氢环节也考虑到了,他们自己建起太阳能电站,用绿电来电解水制备“绿氢”,既清洁又能控制成本。
现如今,氢能被很多人看作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它不仅清洁、高效、可再生,而且通过电化学反应只产生水,可以实现真正的零碳排,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能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布局的战略新兴产业。
常州,正是国内较早发展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
尤其是在武进区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也是江苏省认定的21个“未来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之一。
2023年5月,“常州氢湾”在“两湖”创新区启动建设,成为常州氢能发展的关键一步。
任何一个新兴产业,从零走到一都不容易。
在氢湾启动之初,就有8个氢能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超过13亿元,覆盖了从检验检测、研发生产到加氢基础设施等多个关键环节。
2024年11月,全省首个“国字号”氢能科创平台——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批在“常州氢湾”筹建,将填补我国氢能装备产品试验检测能力的空白。
与此同时,武进区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氢能产业扶持政策,从项目集聚、企业培育、技术攻关、平台搭建,再到加氢站建设、示范应用、金融支持、行业交流与人才引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目前,40多家氢能产业链企业已集聚于此,“研、制、储、运、加、用、检”全产业链图景正逐渐清晰。
从一辆氢能自行车,到一座“氢湾”,常州早早就布局好了这盘新能源大棋。
03.
“新能源之都”的底气
氢能新赛道,常州凭什么抢先起跑?
答案,藏在它的产业基因里。
氢能产业链条长、门槛高,横跨化工、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多个领域,而常州恰恰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与强大的整合能力,尤其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积累深厚,能够为氢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要知道,“新能源之都”的称号并非一夜得来,这张产业蓝图,常州画了二十多年。
回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就以“小桌子上唱大戏”的魄力,构建出“九条龙”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
90年代,在外向型经济浪潮中,常州脚步稍缓,一度陷入“苏锡无常”的困局,但这座城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十年磨一剑”默默锁定新能源赛道。
1997年,江苏首家光伏企业天合光能在常州诞生,正式拉开了新能源产业全面发展的大幕。
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上,天合光能曾先后35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其技术水平放在全球的光伏行业中,都是处于第一梯队的领先地位。
2016年被称为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爆发之年,这一年,溧阳与当时尚未显山露水的宁德时代一拍即合,开工建设动力电池基地;
中创新航也在金坛区的锂电项目正式开工奠基;
理想汽车则从“三页PPT”起步,在常州扎根十年,成长为百亿投入、千亿产出的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跻身最年轻的世界500强,演绎了“城市与经营主体双向成就”的佳话。
随后,比亚迪、蜂巢能源等龙头纷纷落子,集群效应愈发明显。
如今的常州,已构建出“发、储、送、用、网”五环相扣的完整新能源生态圈:
“发电”是新能源产业的源头与基础,常州既有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太阳能巨头,同时又在风能领域集聚了天晟新材、长海股份等重点企业;
“储能”可以理解为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稳定器”和“充电宝”,常州主攻三元锂电池,同时积极培育手握钠离子电池核心技术的中科海钠;
“输送”是实现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的“高速公路”,常州以输变电设备为主,为国家输电工程提供关键核心设备,变压器产量占全国13.1%;电力电缆产量占全国5.58%,上上电缆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提供产品,是港珠澳大桥的电缆EPC项目承包商;中车戚墅堰公司、今创集团为复兴号提供关键零部件。
“应用”环节最为人所熟知,以整车制造为主,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近80万辆,不仅有比亚迪、理想等“四轮车”,还有小牛、九号电动车等“两轮车”,是拉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实现其价值的最终落地场景。
“网联”环节以能源互联网为主,其中常州企业星星充电是全国最大的民营充电设施运营商和能源互联平台商,正在不断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融合。
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之强更是在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国第一,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产电池;
变压器产量占全国13.1%,全年生产电缆380万公里、可绕赤道95圈;
新能源整车产量近80万辆,平均40秒钟,理想汽车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就有1台新能源车下线。
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收入超4700亿元、增长9.4%;整车产量39.1万辆、增长42.3%。
不仅如此,2.25万亿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75万亿规上工业产值、37个工业大类全覆盖、44%战新产业占比……
常州用“厚积薄发”换来一张万亿俱乐部的入场券,成为了江苏第五个、全国第二十五个万亿之城。
机遇从不错待有准备的城市,常州,正是如此。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滨湖区的咖啡店,正在治愈我的精神内耗(关键词:咖啡店)
红星美凯龙老板废掉了(关键词:红星美凯龙)
阿满百香鸡大战紫燕百味鸡,为何选择南京(关键词:紫燕百味鸡)
新质蛋白赛道,无锡高新区用“顶级阵容”杀进来了(关键词:新质蛋白)
清华大学,为什么会在这里进行一场AI赋能科研的深度布局(关键词: AI布局 )
江浙皖“C城”暗战:徐温二州争万亿,蚌埠突入高端局(关键词:江浙皖暗战)
- 江苏,依旧是最坚定的出海者(关键词:出海)
- 如果不是苏州这个园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可能要晚来两年(关键词:苏州园区)
80岁的上海财阀,依然强得可怕(关键词:上海财阀)
3年从0到25亿,惠山经开区相准了这批新能源“千里马”(关键词:惠山经开区)
一支穿云箭,中国创新药出海千军万马来相见(关键词:创新药出海)
淮安低调王氏兄弟,硬控国内两大产业(关键词:淮安)
常州龙头200亿砸向淮安,这个全球第一稳了(关键词:常州龙头)
一千年的二泉映月,值得出一个这样的文旅爆款(关键词:文旅爆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