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编辑 阿牛
文 阿牛
2024胡润百富榜一出,荣智健这个名字再次扎进人们视线。95亿人民币身家,排名551。你要知道,这家族早已不在中信集团话事多年,资产分布遍及地产、金融、能源,动静堪比小国财政。
![]()
这一幕,有点像欧洲文艺复兴的大佬美第奇家族,从银行业做起,到市政到艺术,几经兴衰,都是“横着走”的世家底色。中国商界里,能做到荣氏家族这般“脱胎换骨”,说实话,不多。
![]()
话绕回来,一切源头都得追到那个江苏无锡的小村子。荣熙泰,铁匠出身,后来混得进广东税务局,手头宽裕。
到清末,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开始在上海钱庄打杂。那会儿可不是谁都能接触金融圈,兄弟俩学了撑账、放贷这些硬货,打下根底。1896年,广生钱庄落地,主做汇兑,生意有声有色。
![]()
很快,1900年茂新面粉厂创办,有一只脚踏进了制造业的大门。他们在上海、无锡两地设“主阵地”,市场刚好缺这口粮,他们便一举吃下。
1912年后,把目光转向纺织业,申新公司成立,数不清的纱厂,产业规模像雪球滚一样膨胀。到1920年代——注意这段时间,全国面粉市场三分之一在荣氏手里,棉纱市场两根手指能扣住五分之二。谁和他们抢饭碗?没几个人。
兄弟两个,一个守无锡,一个镇上海,分工极细。你细品这个管理框架,在那会儿已是“现代公司制”雏形。
![]()
下一茬是荣德生一大家子,里头有个关键人物:荣毅仁,排行老四。193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立马奔家族企业混。助理经理、董事、银行经理,身份“三开花”。
1940年代抗战,申新纱厂被打烂,他领着人修复工厂。别人都想着撤,他反手稳住阵脚。
1949年之后,荣毅仁留在大陆,亲戚不少去了香港、美国。他没跑。他继续操盘家业,1954年成了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响应公私合营,把家族所有产交给国家。他是转身成“制度的宠儿”,用让渡资产换制度安全。
讲真,比那些一股脑移民海外的家族精明多了。后面,1957年挂着上海副市长职务,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他从企业家摇身一变成高官。
![]()
到1978年改革开放上路,任政协副主席,次年一手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就是中信)。
这公司,形同国家对外经济窗口,荣家从资本家转成“制度合伙人”。如同罗斯柴尔德家族百年金融版图,每次风暴过后,核心人物都能用“代际转移”和风险分散策略把家业稳住。
荣智健,这就是荣毅仁长子。
1959年南洋模范毕业,高中数学给得飞起,1960年考入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六年,1966年毕业见习,长白山水电站、凉山电力,和一般富二代丝毫不沾边。
直到1978年才南下香港,先在亲戚的电子公司做事,没几年公司重组,他拿下三分之一股份,1984年卖掉套现5600万港元。好家伙,这资金流动堪称快刀。接着办加怡投资公司,起步做地产贸易。
![]()
1986年荣智健乘东风进中信香港,副董事长,带着国泰航空,港龙航空,香港电讯。这几年是他商业生涯的高潮阶段。1990年中信泰富主席,控制航空、地产、电力板块。
这产业格局,活脱脱就是把实业、金融和资本市场三线合一。你拿范蠡“聚散三次”商路打个比方:该进就进,该退就退,永远踩在时代脉搏上。
可是风浪终有来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信泰富在外汇期权上栽了个大跟头。张立宪、周志贤两位财务人员,2007年就开始布局澳元、欧元对冲,本想规避铁矿石项目风险,结果杠杆太猛,澳元直接跳水,潜亏147亿港元,已亏8亿。
9月才查出来,10月20日公布,股价当场跳水,大跌55%。警方、证监会联手查账,荣智健带头配合,但风头已过。董事会一开,辞职,交权。中信集团砸15亿美元救场,荣家彻底退出中信高层。
![]()
一切看似终结,实则新局刚启。荣智健身退,2009年3月一口气成立荣氏企业控股公司,随后改叫隆源企业控股,香港总部。他亲自挂董事局主席,儿女进董事会。
这波操作如同美第奇危机过后,子孙另起炉灶,从政权回归实体经济。隆源企业紧跟地产、金融、能源路线。
2010年海南神州半岛项目,一口气拿下一大片土地。楼面地价一平七百元,投资两亿港元,建海景豪宅、高尔夫球场。2014年球场被查违规,荣智健转身另做调整,没被一根筋绊倒。
![]()
隆源还扩展到旅游、非银行贷款、矿产资源。2010年梁伯韬加入副主席,带队勘探矿产。家族资产分散化,荣智健减持中信股份,全部注入隆源。到2012年,海南神州项目回报已上百亿港元规模。你对照罗斯柴尔德的五代传承,稳中有升,不断分散产业风险。
最令人唏嘘的是,荣家从来不是一套班底玩到底。荣智健八十多岁还在把控方向,家族第五代已着手在地产、金融两线轮番学习接班。
从面粉、纺织业,到地产、金融、能源,每一轮转型都踩在时代节点上。这种极端与时俱进的基因,荣氏家族始终没变。
如果你拿中国其他传统商帮做对比,早就被大风大雨打散。但荣氏家族要么主动进退,要么分散风险,上一代经验传给下一代,商业逻辑也在变。
![]()
2023年,荣智健获中华慈善奖。说句难听的,精神也富,钱也富。家族遗传下来的,不只是巨额财富,更是一套跨界生存的底层规则。
无论是在产业崛起、市场动荡还是政经变局中,荣氏家族都用“不断重组+主动适应”这一套硬把江山坐稳。
是的,脱离中信怎么了?他们家一到关键节点,反而能化危为机,重新盘整资产布局,还能指导产业升级,照样富可敌国。
谁说财富只能靠守住一个大集团?荣氏,活的就是一场跨时代的“商业三聚三散”大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