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地球上有近80亿人,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皮肤颜色、语言和文化差异都挺大。但不管来自哪里,什么样貌,不同肤色的人群都能结婚生子,养育出健康的后代,这些后代还能继续生儿育女。
这要是放在动物界,简直不可思议,东北虎和华南虎虽然都是虎,但它们之间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马和驴能生出骡子,但骡子大多不能生育。
而人类不管黑黄白棕,只要看对眼,就能凑出健康宝宝,还附赠某些基因优势,比如混血娃往往兼具父母双方的适应能力。这一切的根源,还得从人类的起源和迁徙说起。
![]()
现代生物学研究已经证实,所有现代人类都起源于同一块大洲,通过研究遗传物质,科学家们发现了有力的证据。男性的Y染色体会由父亲传给儿子,代代相传。通过比较全球不同人群的Y染色体,科学家发现现代人类的父系祖先可以追溯到非洲东部。
同样线粒体DNA只会由母亲传递给后代,通过分析这种遗传物质,研究者们也发现现代人类的母系祖先同样来自非洲。这两种证据共同表明,不同肤色的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智人祖先。
![]()
人类祖先大约在7万年前开始走出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一些群体前往欧洲,一些走向亚洲,还有一些到达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那些留在非洲的人群也没有停止进化的脚步,继续适应着当地的环境。
其实人类分家时间其实并不长,从进化角度来说,区区7万年实在太短暂了,基因差异积累不足以产生生殖隔离。人类的近亲尼安德特人与我们的祖先分离了超过120万年,但当智人遇到尼安德特人时,双方仍然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
现代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1%到4%的基因来自尼安德特人,这证明即使经过上百万年的分离,我们与他们之间也没有形成完全的生殖隔离。
![]()
相比之下,现代各人群分离的时间要短得多。大型生物的物种形成时间至少要以百万年为单位。黑猩猩与人类的祖先在600万年前分道扬镳,这才产生了真正的生殖隔离。
不同肤色其实是人类适应不同环境的产物,跟物种形成没关系,人类老祖生活在赤道附近,那里阳光强烈,紫外线能破坏皮肤中的叶酸,而叶酸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
于是,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进化出了更多的黑色素,皮肤颜色更深,就像穿了件天然“防晒衣”,保护DNA免受损伤。
![]()
当人类迁移到欧洲和亚洲北部时,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环境。这些地区阳光较弱,特别是紫外线不足,而人体需要紫外线来合成维生素D。
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骨骼发育不良。于是这里的人群逐渐演化出较浅的肤色,就像把“黑大衣”换成了“白衬衫”,更能吸收稀少的阳光。
亚洲地区的人群则进化出了介于两者之间的肤色,既不像非洲人那么黑,也不像欧洲人那么白,适应了温带的气候条件。所以黄种人夏天容易晒黑,冬天又能捂白,就像拥有了自动调光功能。
![]()
尽管人类分布到全球各地,但群体之间并没有完全断绝联系。人类总是喜欢来回串门交流。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蒙古帝国扩张和大航海时代都促进了不同人群间的融合。
这种持续的基因交流阻止了生殖隔离的产生。就像一锅不断搅拌的粥,各种食材来回混合,从来没真正“分家”。
![]()
有趣的是基因研究发现,非洲大陆内部的人群基因差异反而比非洲人与欧亚人群间的差异更大。这意味着所谓的“黑人”之间的基因差别,可能比黑人与白人或黄种人之间的差异还要明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类出现生殖隔离的可能性反而变得更小了。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地球村”,跨种族通婚变得越来越常见。
![]()
如果未来人类移民到不同的星球,并且在长时间内相互隔绝,倒有可能产生生殖隔离。在那种情况下,可能会进化出真正意义上的“新人种”。但就目前而言,所有现代人类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没有任何亚种分化。
世界上所有人类都属于智人这个物种,彼此之间没有产生任何形式的生殖隔离。那些以肤色划分人种的做法,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伪科学分类,下次接着聊。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