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安徽省亳州市公安局谯城分局交警二大队民警曹西飞接到了《维权正名通知书》。不久前,他被当事人投诉存在“滥用职权、枉法裁判”等问题。
经组织全面核 查,警方发现这些指控完全不属实,投诉人只是试图通过投诉来达到个人目的。曹西飞感慨道:“组织的支持让我们执法更有底气。”
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开展为民警正名行动,为那些在依法履职中遭受恶意投诉、诽谤诬陷的民警澄清事实、恢复名誉,让执法者更有底气捍卫法律尊严。
据公开信息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巢湖市公安局就为1个单位和4名民警举行了执法权威集体正名仪式。仪式上,督察部门展示了近期处理的不实投诉核查证据,市公安局维权委宣读《正名报告》,并向被诬告单位及民警颁发《正名通知书》。
同时,巢湖市公安局自2024年以来已累计为4个单位和10名民警澄清不实举报,并依法打击侵犯民警辅警执法权威的违法行为。
在安徽省亳州市,公安机关为了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创新构建了“事前培训+事中保护+事后维权”三位一体保障机制,打出维护执法权威的“组合拳”。2024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办理侵犯民警执法权益案件134件,为142名民警、190名辅警及时维权。
以往各地也有类似的维权正名案例,但基本都是零星出现。像安徽这样,全省各市公安机关统一行动,甚至在“正名维权”这件事上比学赶超的的确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就在9月4日,“平安湖北”也发布消息:近年来,湖北全省公安机关深化落实公安部《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和《湖北省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澄清正名工作实施办法》,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制度保障,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民警辅警执法权威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投诉、诬告、诽谤等不法侵害的民警辅警澄清正名。2025年以来,全省各地公安督审部门牵头累计为105名民警辅警澄清正名,切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警营政治生态。
长期以来,不实投诉不仅损害了民警的个人名誉,更像一把钝刀,不断削弱执法权威的根基。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在处理不实投诉时,或是“刀刃向内”,不断深挖民警问题,甚至“有罪推定”,以极高的上帝视角来审视执法过程;或是息事宁人,“和稀泥”式调解双方矛盾。这些处理方式不仅对民警的工作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更是潜移默化的助长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敢不错”的消极心态。
早在2018年12月,公安部就发布了《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对应当维权的情形、维权方式、消极维权的责任追究都做了详细说明。
安徽公安机关的正名行动不是简单“平反”,而是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合肥市公安局出台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十项机制”,健全完善指挥运行、查证快处、心理辅导、澄清正名等闭环式联动保护机制。
正名行动不仅是对受到不实投诉民警的安慰,更是对执法权威的坚强捍卫。正名仪式不仅为被误解民警恢复名誉,更向社会传递公安系统“为担当者担当”的明确态度。
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在“问责”机制上不断创新和信息化赋能,却在“维护民警执法权威”这件事上无所作为。反观安徽公安,不仅重视事后维权,更创新性地构建了“事前培训+事中保护+事后维权”三位一体保障机制,形成了全链条保护体系。
事前培训提升民警执法素养,事中保护为民警提供实时支持,事后维权为受到不实投诉的民警恢复名誉。这种闭环式联动保护机制,值得全国公安机关学习。
正名行动守护的不仅是民警的个人尊严,更是法律的神圣权威。当执法者能够挺直腰杆执法,不再担心“流血流汗又流泪”,我们每个人的安全感才会更加坚实有力。
愿“维护民警执法权威”的创新机制不断升级
愿各地在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上不断比拼争先
来源:乌云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