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9月13日讯白露至,秋意浓,正是川芎种植好时节。近日,在位于都江堰市石羊镇的青山药谷产业园四川修治堂药业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弯腰俯首,忙碌地栽种下一株株川芎苓种,一幅动人的“秋种图”在这里徐徐展开。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都江堰川芎因其断面呈“菊花心”状而闻名全国,这一独特性状离不开都江堰优越的自然条件——岷江水的滋润、川西平原的温润气候和肥沃土壤,共同孕育出这一药效显著、香气浓郁的道地药材。
“栽川芎是个细致活,全靠人工,机器替代不了。”基地里,工人们两人一组,分厢作业,动作娴熟。他们手执川芎苓子,仔细挑选芽口饱满、朝上的种苗,轻轻按入土中,深浅一致,约留三分之一在土表。“这些都是我们请来的‘老把式’,很多都是种了几十年庄稼的老农民,手上是有‘功夫’的。”现场负责人陈香说道。她解释,川芎种植特别讲究节令,“白露种,秋分毕”,此时土壤湿度适中、气温逐渐回落,正是苓子发芽、根系生长的黄金时期。为了不误农时,基地早在几天前就完成了土地深翻、平整厢面、开沟排水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全力抢抓最佳种植窗口。
品质源于道地,高产则依赖科技。修治堂药业自落户都江堰以来,不仅传承道地种植经验,更积极投身种植技术探索。陈香介绍,今年公司采取了“自育种”与“引种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在精选本地优良品种的同时,也从国内几个知名川芎产区引进了不同品系开展对比试种,“我们希望通过科学比对,筛选出更适合本地的、抗病性强、产量更稳定的品种,目标是力争亩产突破300公斤。”这一尝试,不仅有助于提升单位效益,也将为都江堰川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宝贵数据。
从一株苗到一片“绿金”,从田间到药房,川芎正成为都江堰乡村振兴中一抹馥郁而深刻的色彩。稳步推进中的川芎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不仅延续着道地药材的生命力,更承载着农户增收与产业腾飞的希望。预计来年五月,这批川芎将迎来采收,届时,这片土地又将是一番丰收景象。(来源:都江堰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