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人爱吃鹿肉,称其为珍馐,为啥如今却很少见人吃?是太珍贵了吗

0
分享至

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史湘云和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烤鹿肉串,吃得热火朝天,边吃边笑说:“这鹿肉最是暖身,寒冬腊月吃最合适。”那时候的贵族文人把吃鹿肉当成风雅之举,甚至还有“鹿鸣宴”这等文人聚会。

可你发现没?现在别说吃鹿肉了,连鹿肉馆子都见不着几回,东北特色都很难找到去哪买鹿肉。小时候听爷爷讲,从前东北山里还有鹿,偶尔打一只,村里人全来分肉。可现在别说打了,连养鹿的都没多少人。



这事儿乍一看,好像就是因为鹿肉太贵了,一般人吃不起。可真就只是贵那么简单吗?那么到底为啥现在鹿肉不常见了呢?

说起吃鹿肉这事,古代还真不是随便谁都能吃。像《礼记》里就写过,鹿是“君子之畜”,常用于祭祀和贵族宴席。唐宋时期,鹿肉更是文人雅士的餐桌常客,苏轼都写过“鹿肉烧酒”的诗。那时候吃鹿肉不仅是为了吃,还带点身份象征。

但那时候的鹿,不像现在是圈养的,都是山里野生的。那时候山林多,打猎也自由,鹿的数量虽不多,但也不至于稀罕到吃不起。再说那时候人口少,猎杀压力也没现在大。



到了清代,鹿肉的地位就更不一般了,满族人原本是渔猎民族,吃鹿肉那是老传统。清朝宫廷甚至设有专门的“养鹿苑”,比如北京的“南苑”,就是专门养鹿供皇室享用的。

那时候吃鹿肉,不仅仅是贵族的特权,还有种民族文化的延续。《红楼梦》里的吃鹿肉情节,其实也是那个时代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



但现在的鹿肉,却几乎从大众餐桌上消失了,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吃过一口鹿肉。有人说是贵,有人说是没人养,也有人说鹿是保护动物了,不能随便杀。其实这几个说法都有点道理,但都不是全部真相。真正的原因,得从鹿的生态地位、国家政策、养殖成本、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来分析。

鹿不是家畜,它是野生动物。虽然现在有些地方开始人工养殖鹿,比如东北地区就有养梅花鹿、马鹿的,但这些鹿主要是为了取茸、取胎、制药,而不是为了吃肉。

鹿茸是名贵中药材,鹿胎更是被一些地方视为滋补佳品,相比之下,鹿肉的经济价值就没那么高了。



一只成年梅花鹿,每年割一次鹿茸,能卖好几千块钱。但如果只卖肉的话,价格可能还没茸值钱。养鹿的人自然更愿意割茸,而不是宰了吃肉。

这样一来,鹿肉的市场供应自然就少得可怜。再加上鹿的生长周期长,繁殖速度慢,饲养成本高,远不如养猪、养鸡、养牛来得划算。所以从经济角度讲,养鹿吃肉这事,成本高、利润低,没人愿意干。

鹿在生态链里地位特殊,它是食草动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作用。过去几十年,我国很多地区的森林遭到破坏,鹿的栖息地大幅减少,数量也大幅下降。



1980年代之后,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加大,很多鹿类动物都被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名录。比如梅花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随便猎杀一只,那可是要坐牢的。即使是一些非重点保护的鹿种,也有严格的管理政策。这就意味着,野生鹿肉几乎彻底退出了市场。

再一个咱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吃鹿肉,是因为肉类资源少,能吃到一口鹿肉算是打牙祭。但现在,猪肉、牛肉、鸡肉、鱼肉、羊肉都便宜又方便,大家根本没必要去吃那些稀罕玩意儿。

而且现代人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鹿肉虽然蛋白质高、脂肪低,但它的膻味重,处理起来麻烦,吃的人也不多。不像猪肉炖粉条、鸡翅烧烤那样容易上口,所以市场接受度也不高。



还有一个你可能没想到的原因,就是鹿的生活习性。鹿这玩意儿天生胆小,对环境特别敏感,稍微有点动静就容易受惊,甚至会因为应激反应而死亡。

不像猪、鸡那样容易管理,养起来特别费劲。很多养殖场都不愿意冒险养鹿,怕养不活、怕生病、怕出事。这也进一步限制了鹿肉的规模化生产。

虽然鹿肉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但在某些特定地区,还是有人吃鹿肉的。比如东北的长白山区、内蒙古的林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着吃鹿肉的传统。



不过这些地方的鹿肉来源,大多是合法养殖的,而且数量也相当有限。像吉林的一些鹿场,会提供鹿肉制品,但价格昂贵,一般人也就尝个新鲜。

在国外,比如欧洲、北美,吃鹿肉反倒挺常见的,尤其是在北欧国家,比如瑞典、挪威,鹿肉是传统食材,甚至超市里都能买到鹿肉汉堡。

那边的鹿资源丰富,狩猎制度也相对完善,每年都有合法的狩猎配额。他们吃鹿肉,不是为了炫富,而是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我们想吃鹿肉,也得考虑生态和法律问题,鹿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大量猎杀会对生态造成破坏。

而且现在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越来越严格,私自猎杀、买卖野生动物,轻则罚款,重则入刑。所以吃鹿肉这件事,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为什么现在吃鹿肉的人少了?鹿不是普通家畜,它属于野生动物,很多种类受国家保护;其次,养鹿的成本高,收益低,主要价值在鹿茸、鹿胎等副产品上。

现代饮食结构变化,肉类选择多了,鹿肉自然不香了;鹿的生活习性决定了它不好养,不适合大规模养殖。这一系列因素综合起来,才导致鹿肉逐渐从我们的餐桌上消失,这回知道咋回事了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海阳性确诊人数正在上升!今年感染季提前了!多个家庭崩溃:直接住进ICU

上海阳性确诊人数正在上升!今年感染季提前了!多个家庭崩溃:直接住进ICU

极目新闻
2025-09-19 13:53:49
乌军内外联动打出组合拳,拉夫罗夫称俄方愿就解决冲突做出妥协

乌军内外联动打出组合拳,拉夫罗夫称俄方愿就解决冲突做出妥协

史政先锋
2025-09-19 18:38:50
秦岭4·21失联事件遇难者家属起诉救援队等各方 一公益救援者:好心救援却被告

秦岭4·21失联事件遇难者家属起诉救援队等各方 一公益救援者:好心救援却被告

极目新闻
2025-09-19 14:05:09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对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立案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对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立案调查

界面新闻
2025-09-19 20:01:39
新剧上映仅9天,全智贤辱华言辞被全网抵制!网友:滚出中国市场

新剧上映仅9天,全智贤辱华言辞被全网抵制!网友:滚出中国市场

白面书誏
2025-09-19 19:09:16
奇葩!乌军烧柴草熏死18名俄军官

奇葩!乌军烧柴草熏死18名俄军官

史政先锋
2025-09-19 13:38:52
收到中方好处,波兰突然翻脸,继续卡住中欧班列,除非满足一条件

收到中方好处,波兰突然翻脸,继续卡住中欧班列,除非满足一条件

文雅笔墨
2025-09-19 13:25:24
卢伟冰首发对比小米 17 Pro 和苹果 iPhone 17 Pro 真机

卢伟冰首发对比小米 17 Pro 和苹果 iPhone 17 Pro 真机

IT之家
2025-09-19 19:43:17
大快人心!翟欣欣被判12年,曾敲诈千万逼死前夫,对方已去世8年

大快人心!翟欣欣被判12年,曾敲诈千万逼死前夫,对方已去世8年

180视角
2025-09-19 11:35:26
妈妈缝了个“耐克”书包,获赞千万!耐克回应被赞:顶级公关!

妈妈缝了个“耐克”书包,获赞千万!耐克回应被赞:顶级公关!

公关界的007
2025-09-19 12:14:37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大象新闻
2025-09-19 08:05:05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界面新闻
2025-09-19 15:53:50
最新看到了一个消息是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不知道真假!

最新看到了一个消息是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不知道真假!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09-19 11:05:36
三镇主场崩盘2-5溃败!近11轮仅1胜 河南4轮不败 阿奇姆彭2射1传

三镇主场崩盘2-5溃败!近11轮仅1胜 河南4轮不败 阿奇姆彭2射1传

我爱英超
2025-09-19 21:42:26
金正恩访华后,朝鲜加速对中国开放,建成10年未用大桥将投入运营

金正恩访华后,朝鲜加速对中国开放,建成10年未用大桥将投入运营

沧海旅行家
2025-09-19 21:15:47
农妇“辱骂”法官,10万罚款撤销了

农妇“辱骂”法官,10万罚款撤销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9-19 15:57:40
松下新型电池技术将为特斯拉Model Y提供450英里续航里程

松下新型电池技术将为特斯拉Model Y提供450英里续航里程

环球网资讯
2025-09-19 14:51:02
刚刚,华为鸿蒙6.0 正式开启, 新界面长这样!

刚刚,华为鸿蒙6.0 正式开启, 新界面长这样!

科技堡垒
2025-09-19 11:15:43
特朗普计划重新夺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并硬扯中国,外交部回应

特朗普计划重新夺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并硬扯中国,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09-19 15:30:07
上海一小学校园餐现540天保质期牛肉,进货商曾进购720天保质期五花肉,溯源记录被紧急下架

上海一小学校园餐现540天保质期牛肉,进货商曾进购720天保质期五花肉,溯源记录被紧急下架

极目新闻
2025-09-19 16:29:45
2025-09-20 00:59:00
向航说 incentive-icons
向航说
坐下来,听我讲讲你不知道的科技奇闻故事
1407文章数 5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艺术
亲子
数码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每年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新规出台

数码要闻

格力朱磊:十年免费包修是承诺,十年不用修才是实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