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亿汉人被300万八旗统治276年,为何不反抗?清朝只用了四招

0
分享至

文|老达子

本文共5148字,阅读时长大约9分钟
前言

咱们老祖宗有句老话叫“双拳难敌四手”,可清朝的故事偏偏反过来了。300万八旗子弟的小拳头,愣是按住了3亿汉人的大胳膊,一按就是276年。

这事搁哪说都像天方夜谭一样:论人口,汉人是八旗的100倍;论文化,汉人捧着孔孟之道读了两千年;论地盘,中原、江南的良田沃野全在汉人手里。



可清朝就偏能让这么多汉人服服帖帖,连大规模的反抗都没闹出几次像模像样的呢?当年的汉人就没想过反清复明吗?今天老达子就跟大家聊聊清朝到底是怎么玩赢的~

清朝以小治大的第一步:搞定士绅

要理解清朝以小治大的第一步,得先搞懂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士绅阶层到底是敌人还是伙伴?

在古代,士绅是可以说是官与民之间的桥梁,他们读孔孟、考科举,是地方的文化权威。他们也有田产、管宗族,是基层的秩序维护者。连官府收税、断案都得靠他们帮忙。说白了,控制了士绅,就等于控制了90%的基层社会。

清朝入关时,一开始也犯过傻:比如1645年强行推剃发令,喊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结果江南士绅带头反抗,江阴百姓杀了3任知县,嘉定百姓跟清军死磕3次(史称嘉定三屠)。

但清朝很快回过味来,暴力能消灭反抗者,却消灭不了士绅的影响力。要想坐稳江山,必须把这群地头蛇拉到自己船上。

士绅们的核心诉求就三个:读书能当官、田产不被抢、在地方有话语权。清朝把这三样都精准投喂了:先是恢复科举,再承认他们的土地所有权,还保留了士绅的特权。

除此之外,士绅们最在乎的面子是文化的正统性。你一个关外蛮夷,凭什么统治天朝上国?清朝的办法是:把自己变成儒家的代言人。

所以顺治帝刚进北京,就立刻去孔庙祭孔,行三跪九叩大礼,还亲笔写了万世师表的匾额(后来康熙帝又重写了一遍,挂在曲阜孔庙)。《清世祖实录》里记载他的祭文:“朕惟治统缘道统而益隆,作君与作师而并重……历代帝王未有不率由之而能治天下者也”。

当然,不是所有士绅都愿意合作。比如江南的抗清士绅,比如陈子龙、顾炎武这些人,清朝的办法是杀一儆百。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朝搞了奏销案。把江南地区拖欠赋税的士绅列了个名单,一口气革除了1.3万多人的功名,其中包括探花叶方霭。理由是拖欠钱粮一钱以上,皆革职治罪。这招是杀鸡儆猴:敢跟清朝作对的,我整死你;愿意合作的,我保你荣华富贵。

当士绅们变成清朝的合伙人,清朝就不用派八旗兵去管每一个村庄了。士绅会主动帮清朝做三件事:收赋税、管治安和搞宣传。



所以,清朝初期的统治策略,本质是用士绅管汉人。300万八旗只需要控制住士绅这个关键少数,就能通过他们统治3亿汉人。而士绅们之所以愿意合作,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因为清朝给了他们比明朝更好的待遇。

所以你看,清朝的拉打结合不是乱拳,而是精准击中了士绅的利益命门。当士绅们从反抗者变成合作者,3亿汉人的反抗火种就被掐灭了一大半。毕竟,基层的秩序是士绅维持的,老百姓连造反的组织者都找不到,怎么反抗?

清朝以小治大的第二步:搞定老百姓

这就是清朝以小治大的第一步:把敌人变成伙伴,用少数人控制多数人。但光靠士绅不反抗还不够。3亿老百姓要是没饭吃,就算士绅拦着,也能闹出冲天巨浪。

清朝中期(康雍乾三朝)的统治者显然懂这个理。他们把精力砸在了最实在的事上:让老百姓有地种、有饭吃、没苛捐杂税。这套经济稳定术,才是清朝能按住汉人200多年的底层逻辑。

想搞定老百姓,得先给老百姓减负,那就是减税。

以前明朝后期,农民要交两种税:丁税和地税。比如一家5口人,只有2亩地,那得交5个人的丁税+2亩地的地税,这等于没地的人也得交税,逼得很多农民卖儿卖女,或者逃到山里当隐户。

而清朝中期的摊丁入亩,直接把这笔账改了算法:只按土地多少收税,不再按人头收税。

《清世宗实录》里雍正帝说过:摊丁入亩,使穷民免累,富户稍增负担,实乃公平之策。这招有多管用?看看人口数据就知道:康熙朝人口1亿,乾隆朝直接涨到3亿。不是人口突然爆了,是以前逃税的隐户都敢出来登记了,因为登记了也不用交丁税。

除此之外,雍正朝的火耗归公,也把农民的隐性负担给解决了。

有了公平的税,还得有地种。清朝中期的土地政策,核心就俩字:开源。先开垦荒地,再改土归流,然后就是人口迁移。明末清初,四川人口从400万降到8万。清朝搞湖广填四川,鼓励湖南、湖北的农民迁到四川,给他们免费土地+种子+农具,结果四川的耕地从康熙朝的1万多顷涨到乾隆朝的4万多顷。



有地种就有饭吃,有饭吃就不会造反,这是最朴素的生存逻辑。比如四川的农民,迁过去后有了10亩地,种上水稻和红薯,一年能收几千斤粮食,吃饱穿暖了,谁还愿意跟着反清复明的人闹事?

还有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关键,就是高产作物的推广。明朝后期,玉米、红薯、马铃薯从美洲传入中国,但没普及(因为没人敢种外国庄稼)。清朝中期,朝廷主动当推销员,去推广这些作物。

这些作物有多高产?咱们对比一下:水稻亩产约500斤(好地),红薯亩产可达2000斤(贫瘠地也能种)。小麦亩产约300斤,玉米亩产可达800斤(山地也能种)。

高产作物的普及,直接让中国的粮食产量翻了几番。比如乾隆朝的粮食产量,比康熙朝多了一倍。人口从1亿涨到3亿,居然没闹大饥荒,靠的就是这些外国庄稼。

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来,清朝中期的社会经济稳定措施,本质是用这些利益绑定了老百姓。

当所有关键群体的利益都被满足,反抗就变成了赔本买卖。你要是个农民,有10亩地,每年能收几千斤粮食,还不用交丁税,你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反清吗?

当然不会。

清朝以小治大的第三步:军事限制

清朝中期用经济稳定把老百姓的反抗念头压成了小火星,但总有那么些不服管的人,比如天地会、白莲教,还有那些怀念明朝的读书人。可这些火星为啥总烧不起来?因为清朝早备好了两把刀:一把是军事管制的硬刀子,让你没能力反;一把是思想控制的软刀子,让你不敢想反。

先说清朝的军事布局,是典型的以点控面,以满制汉。八旗里挑出了20万最精锐的(10万京营+10万驻防),像钉子一样扎在全国的要害部位;剩下的60万绿营(汉人士兵),则被清朝用制度笼子锁得死死的。

咱们先看八旗的据点战略,京营八旗有10万精锐集中在北京周围(比如圆明园、香山),既是皇室的保镖,也是全国的救火队。要是哪个地方造反,京营八旗能在10天内出兵(比如平定三藩之乱时,京营八旗是主力)。



然后是驻防的八旗,有10万八旗分散在全国100多个战略要地,比如江宁(南京,盯着江南经济区)、杭州(盯着浙江反清势力)、西安(盯着西北边防)、广州(盯着南方通商口岸)。这些驻防八旗住在满城里,比如南京的满城占了城中心1/4的面积,城墙比南京城还高3尺,门口有八旗兵站岗,汉人不许随便进。

再看绿营的制度笼子:清朝的绿营是汉人士兵,但清朝根本不怕他们造反。因为制度把他们锁死了:兵将分离、武器管制和仆从军定位。

所清朝的军事布局,就像围棋里的“眼”。20万八旗占住了全国的要害,剩下的绿营则是棋子,被制度锁得动弹不得。你要是个造反的人,首先得啃下驻防八旗的硬骨头,然后应付京营八旗的援军,最后还要面对绿营的围堵,根本没有胜算。

清朝以小治大的第四步:思想控制

如果说军事限制是硬刀子,那思想控制就是软刀子了。它不杀你,而是改造你,让你从根儿上不想反抗。清朝的思想控制,总结起来就三个字:堵、改、愚。

堵就是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应该是是中国历史上最狠的了。从顺治到乾隆,140多年里搞了160多起,几乎见字就查,见反就杀。它的目的不是抓罪犯,而是杀鸡儆猴:让所有读书人都知道,敢说反清的话,不管是写文章、写诗,还是记日记,都得掉脑袋。

改就是文化阉割,把反清思想改成正统观念。它把儒家思想里的华夷之辨(蛮夷不能统治中原),改成天命论(清朝是上天派来的正统);把反清复明,改成忠君爱国。

愚就是八股取士,把读书人变成书呆子。

清朝的八股取士,比明朝更僵。题目只从《四书》《五经》里出,答案必须用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而且要严格遵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这种文章,不需要你有独立思考,只需要你背注释、套格式。读书人都变成了只会掉书袋的呆子,哪还有心思去想反清复明?

到这儿,清朝以小治大的逻辑已经很清楚了:初期拉士绅合作,用利益绑定让士绅不想反(当然,前期肯定也使用过军事暴力,但最终的目的是搞定士绅);到了中期:稳经济民生,用吃饱饭让老百姓不愿反;后期:用军事锁死能力,用思想锁死念头,让少数想反的人没能力反、不敢想反。



这一套组合拳,把3亿汉人的反抗火种彻底浇灭了。当然,清朝也不是完美的,比如后期的鸦片输入、太平天国运动,还有列强的侵略,最终让清朝走向了灭亡。但不可否认的是,清朝的统治术,确实是中国古代以小治大的巅峰之作。

反清复明的最后挣扎

尽管清朝已经做了很多了,但是实际从清朝入关到灭亡,反抗的火苗就没断过。但这些反抗要么像火柴烧纸,刚点燃就被扑灭;要么像洪水冲沙,看起来汹汹,却冲不垮清朝的堤坝。

清初的反抗,是最有希望的因为南明还有残余势力,郑成功有海军,李定国有西南的根据地,可为啥最终还是回天乏术?

郑成功的背景,是南明的延平王,手里有一支能打硬仗的海军(巅峰时有20万兵力)。1659年,他发动北伐南京,率10万大军从厦门出发,沿长江而上,连克镇江、瓜洲,直逼南京。这是反清复明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可结果呢?

郑成功北伐时,军队的粮食全靠抢夺,根本没法长期作战。而且江南士绅已经倒向清朝(比如钱谦益投降,其他士绅忙着保自己的田产)。

所以清朝的京营八旗在接到南京告急后,10天内就赶到了战场。郑成功的军队是海军,擅长水战,可在陆地上根本打不过八旗的骑兵。南京之战,郑成功损失了5万兵力,只能退回厦门。

李定国的军队是西南劲旅,1652年在桂林、衡州之战中,杀了清朝的定南王孔有德、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震动天下。李定国的失败主要是内部的背叛(李定国的战友孙可望想自立为帝)和清朝的军事围堵,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到了乾隆后期,清朝的盛世开始变味了,官员腐败(比如和珅贪了2000万两白银)、土地兼并严重(全国1/3的土地在士绅手里)、老百姓没饭吃。

1796年,川楚陕交界的农民终于忍不住了。白莲教(民间宗教)发动起义,席卷四川、湖北、陕西、河南四省,持续了9年,最高峰时有40万兵力。可结果呢?还是被清朝镇压了,30多万起义军被杀。

后期规模最大的反抗就是太平天国了。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这场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巅峰时有100万兵力,定都天京(南京),占领了江南半壁江山。

只可惜太平天国的内部问题很多,思想上的文化背叛、内部的腐败与分裂,再加上军事策略的失误。最终天京沦陷,洪秀全病逝,李秀成被俘虏,太平天国灭亡。

这些反抗虽然失败了,但也给清朝的统治敲响了警钟。比如太平天国之后,清朝不得不重用汉臣(比如曾国藩、李鸿章),搞洋务运动,可它的统治基础(士绅、儒家文化)还在,所以能再撑几十年。

老达子说

清朝虽然亡了,但它的统治逻辑,至今还能给我们启发:治理的本质,从来不是管住人,而是满足人

满足关键群体的利益(比如士绅),他们会帮你管基层;

满足大多数人的生存需求(比如农民有饭吃),他们会不想反;

满足文化认同(比如儒家正统性),他们会认同你;

用制度锁死反抗的可能性(比如军事布局、思想控制),他们会没能力反。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4岁知名女演员官宣离婚!为挽救婚姻做过亲子鉴定,起诉离婚历时两年,连发9条微博回应

44岁知名女演员官宣离婚!为挽救婚姻做过亲子鉴定,起诉离婚历时两年,连发9条微博回应

鲁中晨报
2025-09-14 09:31:05
人在家中坐,万元账单巴西来!浦发信用卡被集中盗刷之谜

人在家中坐,万元账单巴西来!浦发信用卡被集中盗刷之谜

新京报
2025-09-15 09:38:15
直降1000元!iPhone 17系列价格已破发

直降1000元!iPhone 17系列价格已破发

随州派
2025-09-14 16:58:27
内部人士:斯卢茨基抗压能力还是有,就是把中超想简单了点

内部人士:斯卢茨基抗压能力还是有,就是把中超想简单了点

懂球帝
2025-09-15 11:35:12
于朦胧被曝坠亡,曾因拒绝圈中女大佬被雪藏3年,更多细节曝光!

于朦胧被曝坠亡,曾因拒绝圈中女大佬被雪藏3年,更多细节曝光!

万年说剧
2025-09-15 11:32:40
女子坐到纹身展评委身上做不雅动作,合肥警方介入!主办方:是表演才艺,我们也没想到

女子坐到纹身展评委身上做不雅动作,合肥警方介入!主办方:是表演才艺,我们也没想到

潇湘晨报
2025-09-14 13:09:42
77年洪学智被急召回京当选要职,邓华眼含热泪:我昨天才提出建议

77年洪学智被急召回京当选要职,邓华眼含热泪:我昨天才提出建议

南书房
2025-09-14 21:00:13
著名音乐学家、作曲家、中国传媒大学二级教授曾遂今逝世

著名音乐学家、作曲家、中国传媒大学二级教授曾遂今逝世

澎湃新闻
2025-09-14 18:32:28
早年老僧给了毛主席2条预言,1个指明中国出路,1个成为他的遗憾

早年老僧给了毛主席2条预言,1个指明中国出路,1个成为他的遗憾

南书房
2025-09-08 21:55:05
1945年,2万日军携1万妇女躲进长白山,80年间下落不明,去哪了?

1945年,2万日军携1万妇女躲进长白山,80年间下落不明,去哪了?

小豫讲故事
2025-09-15 06:00:17
知名女星孙菲菲官宣离婚,奉劝女生不要未婚先孕,疑似将复出拍戏

知名女星孙菲菲官宣离婚,奉劝女生不要未婚先孕,疑似将复出拍戏

林木体育解说
2025-09-15 09:58:01
52岁李冰冰近照曝光,身材冲上热搜:跑步19年真相,终于藏不住了

52岁李冰冰近照曝光,身材冲上热搜:跑步19年真相,终于藏不住了

小洋家的大狼狗们
2025-09-15 09:16:34
淋浴玻璃隔断“正退出”中国家庭?看年轻人的做法,那叫一个高级

淋浴玻璃隔断“正退出”中国家庭?看年轻人的做法,那叫一个高级

装修秀
2025-09-04 10:40:03
“负债潮”到来,5年过后,有房的人和无房的人,谁更高兴?

“负债潮”到来,5年过后,有房的人和无房的人,谁更高兴?

巢客HOME
2025-09-14 08:35:04
豪门玩物,几年被折磨成牙齿全脱落,不足80斤,似骷髅,惨不忍睹

豪门玩物,几年被折磨成牙齿全脱落,不足80斤,似骷髅,惨不忍睹

观察鉴娱
2025-08-17 09:54:54
苍井空近日公开了带双胞胎儿子参加学园祭的照片,引发热议

苍井空近日公开了带双胞胎儿子参加学园祭的照片,引发热议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09-14 20:11:06
福建女童遭继母生父虐死,被逼吃屎,用针缝嘴巴,生父:打死她

福建女童遭继母生父虐死,被逼吃屎,用针缝嘴巴,生父:打死她

嫹笔牂牂
2025-09-12 07:35:54
韩媒:韩国海军陆战队一士兵在仁川头部遭枪击后身亡

韩媒:韩国海军陆战队一士兵在仁川头部遭枪击后身亡

环球网资讯
2025-09-14 14:12:24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周志红党籍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周志红党籍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9-13 22:36:07
亚冠上替补?当上海滩老二比无缘中超冠军更让申花难受

亚冠上替补?当上海滩老二比无缘中超冠军更让申花难受

米奇兔
2025-09-14 13:41:48
2025-09-15 14:07:00
老达子 incentive-icons
老达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11文章数 1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浦发信用卡被集中盗刷:可用额度600多却被盗刷将近2万

头条要闻

浦发信用卡被集中盗刷:可用额度600多却被盗刷将近2万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知名男演员官宣三胎

财经要闻

“预制菜大战”100小时

科技要闻

发布会再提乔布斯,苹果高调回归设计初心

汽车要闻

预售23.59万起 奥迪E5 Sportback将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翻折变换有关的中考矩形题分析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无人机飞入波兰 美国务卿:不可接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