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82岁世界考古大师,10岁爱上中文,毕生都在研究中国文化

0
分享至

当一位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奔走于这片广袤的土地,用近六十年的研究生涯为之记录和书写,她将写下什么?

杰西卡·罗森

(Jessica Rawson)
,这位来自英国的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汉学家,花费毕生精力,深耕中国考古与文化研究领域,力求打破西方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化长久以来的壁垒与偏见,阐述古代中国的文明性和独立性。


杰西卡·罗森

罗森教授曾在大英博物馆工作27年,担任东方部主任,多次筹备中国文化主题的展览,推动中国展厅的改进。她致力于于向西方观众介绍中国的考古新发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艺术。

这位学术奶奶更是笔耕不辍,专著论文中相当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或考古研究的。

可以说,她是目前研究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当30岁出头的杰西卡·罗森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的40年中,她数十次访问中国,跟随中国考古研究者们,走访过西安、安阳等地的历史文化遗存,参观过三星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等。

2010年到2019年,罗森教授每年都会来中国三次,为了筹备新书——一本关于中国墓葬文化的书。

良渚遗址、安阳殷墟亚长墓、三星堆遗址、随州曾侯乙墓、临潼秦始皇陵……罗森教授通过墓葬中一件件静默的器物,构建出一个生动而多元的早期中国的历史图景。

这本著作英文原版已于2023年出版,中文版《厚土无疆》由中信出版集团重磅打造,现已正式上市!


《厚土无疆》

[英] 杰西卡·罗森 著

李晨 陈北辰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5. 9

在《厚土无疆》一书中,罗森教授突破性地采用比较研究的视角,对自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至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时期的十二座墓葬展开考察。通过对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墓葬遗存的分析,她探寻其中的演变与关联,呈现出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生死观念、等级制度以及区域间的文化互动。

罗森教授强调,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通,在文明的演进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本著作也通过多地区、多时段的物质文化考察,展示了中西方的交流互鉴,以及中原与北方之间的交往与融合。


陕西神木出土的金鹿,带有格里芬的喙和角,边缘饰有猛禽头,年代为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西伯利亚巴泽雷克墓地出土的木制马笼头饰有同样的角,这表明了跨越草原地带的广泛交流

她让器物自己发声,让墓葬讲述真实的历史。她的成果,为中国历史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的参照,也让世界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文明的独特性与开放性。

这本《厚土无疆》,以跨越广袤的时空距离的十二处特殊墓葬为切口,展开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壮游。它告诉我们:古代中国的墓葬观念,超越了生死、个人与现时——在古人的世界里,生命从未停止,一切只待来世。


接下来,就让阿信带大家走近这位西方学者眼中的古代中国。

西方文博圈顶级“中国通”

罗森教授第一次接触汉字,是在八到十岁的时候,她跟着父母在大英博物馆里参观,她第一次见到用图画或符号组成的文字。

回家后,父母给了年幼的她一本《自学中文》的书,虽然无法完全弄清这些文字的意义,但她开始在笔记本上抄写汉字,她对这些文字感兴趣,也对汉字背后的中国产生了好奇。

从痴迷中国文字,到随家人在古董旧货市集淘中国工艺品,罗森自幼就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学生时代,她选择了历史专业,致力于通过物质文化来研究古代中国。

作为文博圈顶级中国通”,罗森教授曾在大英博物馆东方器物部工作近三十年,亲手接触和研究过无数文物。

在长达近六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她笔耕不辍,出版包括《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祖先与永恒》《莲与龙》等十余本专著,是目前中国考古与古代艺术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

而她为中国考古研究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一致认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评价罗森为“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使者”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用动人的话简述了罗森教授对古代中国研究的不遗余力,“眼见她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风尘仆仆行走于中国大地”;

2002年,罗森因对东方学研究的贡献被授予高级英帝国女勋爵士头衔;

2022年,她凭借“为静默器物发声”,获得被誉为“东方的诺贝尔奖”的唐奖汉学奖


陕西和山西交界的黄土景观,浑浊的黄河向南蜿蜒流淌

罗森始终认为,西方对中国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国家赤字”。尽管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角色,她的文化和历史却并不为人所知。

这种对中国文化素养的缺乏和陌生,不仅会掩盖中国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还影响着现在的中国和西方,乃至整个世界。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她秉承“有必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让他们从心底里对中国产生兴趣”的信念,将中国的考古发现不断展现给西方观众。


她认为,中国现存着大量且复杂的器物和文献,它们是现代中国许多独特的文化元素的来源和基础。当我们看见古代中国的样子,就拿到了进入现代中国的钥匙。

因此,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罗森教授选择来到中国“这个非凡国家”。她乘坐火车,慢悠悠地穿过遍布精心挖成的窑洞的黄土丘陵,也穿过南方的竹林。

最终,从青铜纹饰到玉器铜壶,从帝都遗迹到北疆边陲,她的学术足迹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罗森在一篇自述中曾说,“我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和考古研究”,如今已年近八旬的她依然精力充沛,活跃在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


《厚土无疆》这本书正是这位学者历经十年的呕心之作。罗森教授选择了12处具有时间、地域代表性,同时物质文化十分丰富的特殊埋葬点作为线索,勾勒出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21年中国古代的宏大图景: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河南安阳殷墟亚长墓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陕西宝鸡【弓鱼】国墓

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

北京延庆玉皇庙山戎墓

安徽蚌埠双墩钟离国墓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

河北平山中山王墓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遗址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

通过独特的比较视角,我们能看到古代中国独特的面貌,以及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在罗森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得以走进一个全新视角下的中国史,开启一场关于古代中国的文明壮游。

独立而不孤立

在器物中串联古代中国的文明交流

古代中国的文明具有独立性,体现在它的道路与西方截然不同。

罗森教授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便走上了独立于其他地区的发展路径,然而由于和西方认定的“文明”基准不同,中国文明未能得到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的认可

西方常常武断地将“依赖小麦和大麦、驯养绵羊、山羊和牛、拥有冶金和文字的定居生活”称之为“文明”,并广泛接受从石器到青铜再到铁器的“三个时代”的说法。

在评估最早形成的城市文明时,历史学家们经常转向主要依赖小麦和大麦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城市。直到最近,人们还很少考虑建立在稻作农业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及其复杂程度。


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与大体量阻碍了人们与伊朗高原及更西地区的交流,这促进丝绸之路的发展,丝绸之路联结了青藏高原北侧直至中亚的沙漠和草原地带

然而,在早期中国,规模最大的早期城墙聚落之一良渚,就是建立在稻作农业基础上,并在管理景观、创造独特身份认同和宇宙观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就。

通过对水资源的控制与管理,良渚先民不仅完成了水稻的种植与灌溉,还能修建庞大的渠道和水坝。他们在季节性农耕与基础设施建设中展现出高度的组织力与合作精神,体现出非凡的社会动员与规划能力

对于中国而言,水稻和小米的夏季生长,放牧类动物的缺失,作为身份象征的玉器、漆器和丝绸等材质,通过草原文明引进的金属,以及文字的发明,才是文明的标志。


玉琮王,饰有良渚玉器上常见的神人兽面纹。公元前3300—前2300年,良渚文化统治着长江三角洲

文明的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古代中国与世隔绝。相反,考古发现一次次揭示出早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密切交流

正如罗森教授所指出的,“中国从未完全孤立,几千年来,青藏高原虽然阻隔了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直接路线,但是接触、交流和交锋以其他的方式发生。”


巴泽雷克出土精美毛毡上饰有一系列草原骑手形象,图为其中之一,年代为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现藏于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随着中原对马匹的不断引入和民族间的战争、冲突,戎人的马匹、金器、铁制工具、武器等,逐渐融入了中原文化。

位于南方的钟离君柏墓出土了带有草原特色的青铜剑,钟离君柏随葬的两把柄端带环的弯刀,也是典型的欧亚草原元素。此外,他的器物箱中还出现了兽骨。

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贵族通常只把动物视为食物,不会将它们作为死后世界的陪伴者。因此,随葬猪、牛、羊(其中牛、羊更是北方畜群的代表),表明其受到来自北方丧葬习俗的影响。

曾侯乙也在葬制中结合了当地传统与北方风格。他和其随葬者们将编钟的音乐与动感的舞蹈表演融为一体,同时又吸收了金器、彩绘甲胄、鹿角以及驭兽鸟类等富有异域风情的元素。这些地下世界的纪念物,正是多种习俗、信仰与技艺共同汇聚的产物。


规模宏大的曾侯乙编钟,全套编钟共65件,下层中间有楚惠王赠送的镈钟一件,年代约为公元前433年

而在北方的马家塬民族,不仅引入了中原的青铜文化,还与西方世界保持着交流:马家塬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异域风格的随葬品。例如,马家塬的车饰与阿婆陀那大殿上的马车装饰极为相似,显示出与阿契美尼德的联系;铁车框上金色凸起与银质星形卷纹的图案,则是对巴泽雷克艺术纹饰的再现……


甘肃马家塬武士墓出土马车复原图。车舆的高度,以及侧板中央几何纹饰、周边连续动物形象都表明,马家塬马车的制作者了解波斯马车相关信息

这些极具异域风情的马车与饰物,正是熟悉巴泽雷克图案与阿契美尼德马车传统的工匠们所贡献的成果,昭示着草原民族与西方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些文物都在告诉我们:古代中国从不孤立,它既吸收外来元素,也把自身文化推向更辽阔的天地。

跳出文字读历史

以墓葬器物读懂古人的生死哲学

罗森教授对古代中国的研究始于青铜器和玉器,尤其擅长从物质文化的角度诠释早期中国与欧亚大陆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

长期以来,中国考古学并不擅长讲述“物的历史”。人们研读历史,习惯了透过书写文字寻找蛛丝马迹,却忽视了“物的言语”——器物常常被当作科学规律的例证,或者被随意贴上文化标签。

但是在秦统一六国前的三千年,我们能参考的文字记载寥寥无几,只能从墓葬中丰富的随葬品窥见那个时代。罗森教授正是通过墓葬和其中的文物,来讲述中国古代的历史。


她认为,器物能够让我们进入一个个古代社会,器物定义了人们的个人关系和政治结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意识形态以及礼仪。

例如,在“弓鱼”伯墓中,食器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意味着之前商人那套以酒器为核心的礼制行为正在慢慢消亡;“弓鱼”氏族的男性都配有柳叶短剑,表明他们亲身参与了战斗,也表明他们拥有共同的起源。


短剑,长26.8厘米,鸟首状铜旄,顶部13厘米长,为强国氏族的基本特征

在《厚土无疆》中,这种“以物写史”的方法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对传统历史叙述的有力补充。

透过这些随葬器物和墓葬本身,我们得以翻开一部与文献和正史截然不同的“地下史书”。这些规模宏大的墓葬不仅是工程奇迹,也讲述着古代君王与贵族的生活场景和隐秘故事。

它们带我们具象感受着社会的发展脉络,显示着先民对“来世”的重视和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同时,它们还暗示着中原与北方、西方的交流与互动——这些在传统文献里往往语焉不详,却在地下世界留下了真实的痕迹。


秦始皇陵兵马俑,共计超过7000件人俑、100辆战车、600匹马。兵俑的面部、衣冠等都细致处理,以组建一支栩栩如生、令人生畏的军队

我们今天常常将墓葬和死亡、终点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但在中国古人的眼里,墓葬并不是终点,而被视为来世的居所,是他们精心为自己准备的“另一个世界的家”。

以陶寺遗址为例,墓主人普遍随葬大量食器与猪肉,作为来世的食物。毁墓者深知其象征意义,因此常常通过扰洞直达墓坑中心并破坏尸体,以阻断墓主人在来世享用盛宴的可能。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提供了另一种形态的例证。曾侯乙内棺两侧绘有格门,足挡处绘有窗户,椁室之间与外棺足挡同样设置开口。


曾侯乙漆木内棺。其表面装饰着大量互相缠绕的蛇类生物,两扇门有长角的奇怪人形守卫,窗户两侧饰有鸟类形象

这些开口的设计目的在于,为墓主人营造一个可以出入、游走的地下居所,使其死后生活得以延续。随葬者棺木同样如此。墓主人对于来世的构想并非局限于个体延续,而是将地上宫廷生活全部投射到了地下世界。

墓葬遗址中的玉器、青铜器、陶器、食器、乐器、武器、车马器,甚至殉人、动物殉葬都是中国古人为自己从容进入另一个世界做的准备。通过这些随葬,古代中国的先民将现实中的生活模式延伸至地下世界,为死亡赋予了延续性和秩序感。

一封“寻根邀请函”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面对静默不语的青铜、陶器、丝绸、玉石时,常常会生出一种恍惚:它们承载着怎样的故事?曾经抚摸它们的祖先,是否在千年前也曾凝视这片土地,思考过生命、死亡与来世?

《厚土无疆》正是对这些疑问的回答,它是一封写给中国人的“寻根邀请函”。书中不仅讲述了中国文明的关键时段和独特的形成历程,也让我们看见中国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并行与交融。透过墓葬与随葬品,我们触摸到古人对来世的想象,也窥见中华文明最深层的文化密码。


对于历史和考古感兴趣的人文爱好者,书中生动的细节能带领读者以第一视角感受早期中国的文明形态,看到一个开放而多元的古代中国,体会先民对生前与身后世界的构建和思考。

对于专业的考古研究者与从业者,书中扎实的资料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参考,以器物解读社会结构与文明交流的独特视角,能为学术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启发。


此外,《厚土无疆》语言平实流畅,既是学术扎实的著作,也是一份贴心的“博物馆导览手册”。书中配有精心制作的墓葬构造示意图,带领读者以第一视角穿越到考古现场,感受一座座“地下宫殿”的内部结构,图中文字标注器物的位置和名称,使非考古专业的读者面对复杂的墓葬也能建立基础的认知。


【弓鱼】伯及其配偶的墓葬,长3.75米,口宽4.4米,深2.8米(距如今的地表)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每件器物的细节,本书还为许多文物配上了线稿,既有文物不同方向的整体视图,也有重点展示器物上某一处纹样的放大图,并详细介绍了器物的设计寓意及风格由来,使读者直观感受到藏在器物背后的文明发展和交流的印记。


陶寺出土的一组陶器,彩色纹饰颇具创意。左上高23.6厘米,右上高24厘米左下高28.1厘米,右下高25.4厘米


亚长牛牺尊,长40厘米;盛酒器,觥,通高18.7厘米,有吉祥的寓意。


这是楚惠王所赠镈钟钮部一对龙形纹饰之一,其上立着一只老虎,此造型和纹饰设计是南方工匠奢华风格的典型代表。


陶马俑,高1.75米,长2米,马鞍为草原样式,与巴泽雷克和贝雷尔的相同。

此外,书中三十余幅高清彩插定格了墓葬遗址的关键场景和器物的色彩及质感,带领读者近距离感受这些跨越千年的文明印记。


跟随《厚土无疆》走进殷墟、良渚、三星堆……这些墓葬与遗迹不再只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充满故事与生命力的“史书”,是我们与古人跨越千年的对话。它们不仅保存了过去的历史,也帮助我们理解今天的中国。

世界知名汉学家杰西卡·罗森

跨文化跨学科经典之作

180多张手绘写实遗址图、器物图

-End-

2025.9.12

编辑:醒醒 | 审核:孙小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知名餐厅撤下现做招牌

“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知名餐厅撤下现做招牌

大象新闻
2025-09-17 22:33:01
外籍童模公然辱华后续:父母拒绝道歉再次挑衅,品牌终止一切合作

外籍童模公然辱华后续:父母拒绝道歉再次挑衅,品牌终止一切合作

春秋论娱
2025-09-18 07:57:37
吊销绿卡,驱逐出境!哥大抗议学生将被驱逐到叙利亚或阿尔及利亚

吊销绿卡,驱逐出境!哥大抗议学生将被驱逐到叙利亚或阿尔及利亚

大洛杉矶LA
2025-09-19 06:28:48
京东:iPhone 17以旧换新销量是去年同期4倍

京东:iPhone 17以旧换新销量是去年同期4倍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9 12:54:36
远离身材“审判”!央媒新闻报道,揭开全红婵“发胖”后真实处境

远离身材“审判”!央媒新闻报道,揭开全红婵“发胖”后真实处境

小丸子的娱乐圈
2025-09-18 14:50:28
上海市教委:“虾仁炒蛋”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已送检 一周内将出具检验结果

上海市教委:“虾仁炒蛋”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已送检 一周内将出具检验结果

证券时报
2025-09-18 22:52:06
北京这场婚礼,让朱时茂主持,陈佩斯被新娘子敬烟

北京这场婚礼,让朱时茂主持,陈佩斯被新娘子敬烟

隔壁灵妹妹
2025-09-18 20:51:48
夫妻俩把85岁老母扔山林,8年后再上山,忽闻:“孩子,你来啦”

夫妻俩把85岁老母扔山林,8年后再上山,忽闻:“孩子,你来啦”

兰姐说故事
2025-09-06 05:05:06
“嘎子哥”谢孟伟百万粉丝抖音账号被封,此前因穿警服带货被行拘,新电影戏份将被拿掉重拍

“嘎子哥”谢孟伟百万粉丝抖音账号被封,此前因穿警服带货被行拘,新电影戏份将被拿掉重拍

极目新闻
2025-09-19 09:12:05
波兰关闭白俄口岸,中欧班列受阻、跨境电商物流承压

波兰关闭白俄口岸,中欧班列受阻、跨境电商物流承压

观察者网
2025-09-19 17:24:11
惊呆!程青松不算狠,宋伊人才是真狼人!靠山硬戏不断,资本都捧她!

惊呆!程青松不算狠,宋伊人才是真狼人!靠山硬戏不断,资本都捧她!

小椰的奶奶
2025-09-19 11:13:06
金正恩访华后,朝鲜加速对中国开放,建成10年未用大桥将投入运营

金正恩访华后,朝鲜加速对中国开放,建成10年未用大桥将投入运营

丹妮观
2025-09-19 16:00:21
特朗普发文祝愿中国阅兵,并提了个要求,日本等国被惊出一身冷汗

特朗普发文祝愿中国阅兵,并提了个要求,日本等国被惊出一身冷汗

boss外传
2025-09-20 00:00:06
俄军飞手投弹炸倒乌军,发现是女兵后放弃“补刀”,女兵随即起身脱掉装具狂奔撤离

俄军飞手投弹炸倒乌军,发现是女兵后放弃“补刀”,女兵随即起身脱掉装具狂奔撤离

鲁中晨报
2025-09-15 13:31:06
南孚电池道歉!已全部下架

南孚电池道歉!已全部下架

河南交通广播1041
2025-09-19 09:06:08
联大通过决议 允许 巴勒斯坦官员在联大期间 视频参会

联大通过决议 允许 巴勒斯坦官员在联大期间 视频参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23:26:56
恭喜皇马!意甲金靴欲免签加盟!6场轰5球,潜力顶级,接班本泽马

恭喜皇马!意甲金靴欲免签加盟!6场轰5球,潜力顶级,接班本泽马

阿泰希特
2025-09-19 11:37:21
为什么人一旦动了情,就变得有点卑微

为什么人一旦动了情,就变得有点卑微

加油丁小文
2025-09-13 11:00:09
54岁大妈每周两次性生活,坚持半年后,58岁老伴的身体却出了问题

54岁大妈每周两次性生活,坚持半年后,58岁老伴的身体却出了问题

普陀动物世界
2025-09-01 04:27:30
英法战机协防空域后,波兰总统又表示应在波兰部署外国核武器

英法战机协防空域后,波兰总统又表示应在波兰部署外国核武器

澎湃新闻
2025-09-17 14:18:29
2025-09-20 04:03:00
历史国 incentive-icons
历史国
人人都是历史学家
93文章数 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手机
健康
旅游
教育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小米 17 Pro 系列手机用上 L 型电池,背屏斥资 10 个亿打造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气候传播?南方转向?这俩可以合在一起说嘛?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