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岁的成龙和 67 岁的梁家辉,在今年暑期档的尾声,献上了一部口碑、票房双飘红的电影——《捕风追影》
豆瓣 8.2 分,10 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动作犯罪电影。
他表面就在讲,成龙演的跟踪专家成立了一个传统的「跟踪队」,然后跟一帮盗贼团队,各种周旋、打斗的故事。
很多评论都在说,成龙的动作片又回来了,的确打得好看,但如果你只觉得它打得好看,那也没真看明白它的好。
我看到的好,是它深化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管理问题:
新老交替的问题。
老人觉得年轻人浮躁、冒进、不懂沉淀,眼看着他们各种不扎实,但是又说不定搞不懂年轻人,也有点不知道怎么自处;
新人不服老人,觉得得老一辈固执、过时、不懂变通,自己被打压,于是处处对着干;
我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30 多岁的中坚力量,人生正在一路向上,路上三不五时有前辈指责,态度不说多好,嗓门倒是很大,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章法,怎么办?
所有新旧管理班子交接都会有这个问题。
我再说大一点,其实所有家庭都会遇到这么个阶段,我们 3、40 岁了,觉得父母过时了,家庭里的大多数冲突,都是权力争夺的一种外显。
这个片子打打杀杀底下,就在说这么个事儿。
它没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说就是要推陈出新,或者就是要遵从年纪排位,而是把这两种力量放在同一个战场上,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
除了对抗,还有个选择是,新老融合。而选择融合还是对抗,带来的结果天差地别。
怎么融合?
不在术,在道。
你掌握了融合的道,一开始,张子枫演的年轻警察果果也质疑成龙演的黄德忠,一把年纪,退休返聘,什么高科技都不会用,这老爷子行不行啊?
她跟踪黄德忠,「我这是观摩退休生活吗?」
结果黄德忠几句话就点破了她没发现的细节,还笑笑说:「你们不就是想看看我尚能饭否?」
后来查案子,挺真实的,果果被骂沉不住气(她说已经跟了半个月了,有完没完)。
但也在关键时刻,果果有年轻人的胆子大反应快,在水坑里通过反光看到疑犯的脸。
下一个细节就是,没有经验啊,手往监听器上一放,一下子就被梁家辉演的角色影子给识破了。
果果意识不到,还跟着梁家辉就进了电梯。
黄德忠咣当就跟进去了,电梯里这段很精彩,我就不剧透了。
老一辈的风险意识都更强一些,因为他们吃过太多亏。
再后来,黄德忠也没上演什么传统戏码,说什么你们这些没经验的,你看暴露了吧。
他说的是,事已至此,我们就看他要怎么玩。
老人们的兜底能力也珍贵的。
因为他们看过那一集,他知道怎么走过这一集。
别着急,你到了那个年纪你也有,但是还没有之前,弯道超车,就是从前辈身上抄答案。
果果有好两次,实在是跟丢了嫌疑犯,人太多了,她就想黄德忠给她的更底层的东西:
找不变的东西。
规律,结构化建议,都是因为看多了,就逐渐被提炼了。
在警察这条线上,还是很让人振奋的,新老融合的好。
年轻人用 AI 天眼系统锁定嫌疑人位置,黄德忠就靠人力跟踪,靠微表情、人情直觉破局,合作越来越默契,最终联手破案。
反派那条线,梁家辉演的影子就很让人压抑,孤儿院打斗那场戏,梁家辉老师贡献了影帝级别的表演。
他本来是想牺牲自己保全养子,却遭到背叛,⼼⽣失望和怨恨,最终亲手了结对方。
新生一代最后回想起来,说他是爸爸,他可能是想护住我们的,但是已经晚了。
弑⼦之后,他痛苦发抖,仰天咆哮,看得人很揪心。
如果你现在就在新旧交替的缠绕中,不管是老是少,从来不是谁取代谁,而是谁成就谁。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洗衣房的那场打戏,
成龙对上年轻反派,起初有点吃力,对方体力好、出招快,但他后来拿起一根长棍,瞬间稳住局面。
武术行话有一句叫「拳怕少壮,棍怕老郎」。
意思是,打拳主要依靠力量和速度,年轻人身手灵活,爆发力强,占据优势;而用棍主要靠经验技巧,对体力要求相对较低。
而且棍棒发力主要靠手腕,腕关节老化速度慢,即使上了年岁,也能运用自如。
你看,这种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谁对谁错,而是我们各自处在不同的周期,各有各的战场。
三十来岁的新晋管理者作为中坚力量,体力好,会创新,能快速使用新工具,而四五十岁的前辈们,积累了更多经验,有更多做人处事的直觉。
而且看幕后花絮的时候,我更觉得 「传承」 这两个字特别有温度。
成龙大哥 71 岁了,哪怕再不想承认,他也的确是老了。
他的脸上布满皱纹,头发稀疏,眼神也变得平和。
我看幕后的动作特辑里,几乎所有年轻演员拍动作戏份时,成龙都会在旁边盯着,有时还会亲身指导。
有一个画面,是张子枫和武术老师对手戏,拍完后,成龙特意叮嘱子枫,记得跟所有的工作人员鞠躬道谢。
张子枫马上就跑去说谢谢,这种人性温度,演员的精神,就是要靠一代一代这样教下来的。
在采访中,成龙说,「我想把我会的东西都教给他们。」
梁家辉也感慨:「我们分享经验时,他们都会很专注地去听,我想这就是传承。」
这部片子很多细节处理,都不落俗套:
黄德忠笑着说「我要去过我的退休生活了」,年轻警员们说,「以后有事还要请教你」。
他说的不是,我那套东西,没人需要了。
他回应:「我那一套,你们都学会了。」
这是一种彼此确认、彼此成全的默契。
我看完这部片子,
就想起前段时间看《披荆斩棘的哥哥》,
张智霖、陈小春、王铮亮……四五十岁的哥哥们,另外一边,是一群 05 后的小鲜肉,学新舞、记歌词的速度都比老歌手们快得多。
采访的时候导演问54岁的张智霖:你对第一次来到这个舞台的弟弟们有什么建议吗?
他说,「好好享受还有前辈的时光,因为我已经没有什么前辈了」。
哇,谁懂这句话出来的杀伤力,真的,瞬间泪目。
因为自己的 17 岁是香港乐坛最辉煌的年代,在那一代群星的羽翼下成长,会接受前辈的教导,该怎么成为一个好的艺人,做人做事的标准是什么,当看到的这群活力满满的年轻人。
他说,「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等着更好的后浪碰上我们,超越我们。」
新旧的融合,是基于信任前提的合作共赢。
不是因为它轻松,而是因为它难,却值得;
不是因为它没有矛盾,而是因为我们能在矛盾中仍选择相信彼此。
那些旧方式不是坏了,它只是旧了,别让它消失,要让它们长进新的身体里。
我这么说,有些年轻的管理者会觉得,凭什么是要求我,他们不能改吗?
认清一个现实是,人活得越久,改得可能性越小,因为大脑沟壑已经很深了。
别不屑,我们都会老。
所以,谁调整得快,谁就能拥有更多,谁就更宽广。
李小龙跟叶问学习咏春拳,叶问教导他要温和、流畅,不要一味硬碰硬。
据说李小龙在一次乘船出海时,愤怒击打海水,水面却毫发无伤,他由此顿悟了水的特质:柔软而又坚韧,能适应万物却又拥有穿透坚硬物体的力量。
清空你的思绪,灵活、无形,像水一样。
你将水倒入杯子,它就变成杯子的形状;
你将水倒入瓶子,它就变成瓶子的形状;
你将水倒入茶壶,它就变成茶壶的形状。
水可以静静地流淌,也可以猛烈地撞击。
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点分享,让美好的能量流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