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三国,多数人记得曹操的雄才大略,曹丕的篡汉称帝,却总把曹睿当个 “过渡皇帝”—— 仿佛他只是曹魏江山的 “保管员”,守着老爹曹丕留下的家业,没什么大作为。
这话,可就太冤枉曹睿了。
要是把曹魏比作一家大公司,曹操是 “创始人”,打下了江山的底子;曹丕是 “第二代掌门”,把公司从 “汉朝分公司” 变成了 “曹魏集团”,还搞了不少制度改革;而曹睿,就是那个在 “市场竞争最激烈” 的时候,守住公司、甚至把公司做得更大的 “守成之君”。
要知道,曹睿接手曹魏的时候,可不是什么好光景。
外面,刘备在四川称帝,孙权在江东称王,诸葛亮憋着劲要北伐,想把曹魏的 “中原市场” 抢过去;里面,老爹曹丕刚去世,老臣们心里还没服他,有的想观望,有的甚至想搞点小动作。
换个软一点的皇帝,说不定早就慌了神,可曹睿偏不。他一继位,就干了件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的事 —— 面对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他既不慌着亲征,也不瞎指挥,而是派张郃去守街亭,派曹真去防赵云,自己坐镇洛阳,稳如泰山。
结果呢?张郃拿下街亭,诸葛亮北伐失败;曹真挡住赵云,蜀军无功而返。第一次 “抗蜀保卫战”,曹魏大获全胜。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这个年轻的皇帝,不简单 —— 他比老爹曹丕更懂军事,比爷爷曹操更懂平衡朝堂。
曹睿的本事,首先体现在 “会用人”。
他知道,对付诸葛亮这种 “顶级对手”,不能用庸才,也不能用只会喊口号的 “关系户”。所以他重用张郃、曹真、司马懿这些有真本事的人,给他们兵权,让他们放手去干,自己只在背后把握大方向。
有次诸葛亮北伐,打陈仓,守将郝昭只有几千人,诸葛亮带了几万人,打了二十多天没打下来。曹睿听说后,没急着派兵增援,而是先给郝昭升了官,还派人给他送了赏赐,稳住郝昭的军心。等诸葛亮打得筋疲力尽,他才派张郃率军去 “捡漏”,结果诸葛亮一看张郃来了,立马退兵。
这一手 “攻心为上,后发制人”,把诸葛亮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 你诸葛亮想速战速决,我就跟你耗,耗到你粮草不够,耗到你军心涣散,最后再给你致命一击。
除了对付诸葛亮,曹睿在东边对付孙权,也很有一套。
孙权趁曹魏跟诸葛亮打仗,想偷偷偷袭合肥,结果曹睿直接亲征,带兵赶到寿春。孙权一看曹睿来了,知道这仗不好打,没等开战就退兵了。曹睿也不追,只是把合肥的防御工事加固了一番,还迁了几万户老百姓到淮南,充实当地人口 —— 既守住了地盘,又为以后对付孙权埋下了伏笔。
有人说,曹睿只会 “防守”,不会 “进攻”。可你想想,当时曹魏要同时面对蜀、吴两个对手,要是盲目进攻,很容易被两面夹击。曹睿的 “守”,不是被动挨打,而是 “以守为攻”—— 先稳住自己的基本盘,再找机会反击。
事实上,曹睿也不是没打过胜仗。他派司马懿去平定辽东的公孙渊,司马懿打了一年多,终于把公孙渊给灭了,把辽东纳入了曹魏的版图。这一战,不仅扩大了曹魏的疆域,还消除了背后的隐患,让曹魏能专心对付蜀、吴。
曹睿的本事,还体现在 “会治国”。
他知道,打仗靠的是粮草,是国力。所以他在位期间,很重视农业生产,还搞了 “屯田制”,让士兵和老百姓一起种地,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还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他还很重视法律建设,让陈群等人修订法律,制定了《魏律》。这部法律不仅完善了曹魏的法律体系,还对后来的晋朝、南北朝的法律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朝堂上,曹睿也很有一套。他既重用司马懿、曹真这些武将,也重用陈群、华歆这些文臣,让文武百官互相牵制,自己牢牢掌握着权力。他还很会听意见,不管是老臣的建议,还是年轻官员的想法,只要有道理,他都会采纳。
有次有个叫杨阜的官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批评曹睿修建宫殿太浪费,曹睿不仅没生气,还表扬了杨阜,说他敢于直言,是忠臣。后来还真的减少了宫殿的修建,把省下来的钱用在了军费和农业上。
可就是这么一个有本事的皇帝,后期却有点 “跑偏” 了。
大概是觉得自己把蜀、吴都压制住了,辽东也平定了,天下太平了,曹睿开始贪图享乐,修建了很多宫殿,还选了不少美女入宫。有大臣劝他,他也听不进去,甚至还把劝他的大臣贬了官。
更要命的是,他年纪轻轻就开始考虑后事,却没选好继承人。他的儿子都早死了,只能从宗室里选了个年幼的曹芳当太子,还让司马懿和曹爽辅政。他以为这样能让两人互相牵制,却没想到,自己一死,曹爽就被司马懿干掉了,曹魏的大权,慢慢落到了司马家手里。
公元 239 年,曹睿去世,年仅 36 岁。他在位 13 年,把曹魏的国力推向了顶峰,却也为曹魏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回顾曹睿的一生,你会发现,他是个很矛盾的人 —— 既有雄才大略,又有贪图享乐的一面;既能用人不疑,又在最后关头犯了错。可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三国里最被低估的皇帝之一。
要是没有曹睿,诸葛亮的北伐可能早就成功了,孙权可能早就把合肥打下来了,曹魏可能早就分崩离析了。正是因为有了曹睿,曹魏才能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站稳脚跟,才能成为最强大的一方。
曹睿的故事,告诉我们:当 “守成者”,比当 “开创者” 更难。开创者可以凭着一腔热血往前冲,而守成者不仅要守住家业,还要应对各种明枪暗箭,还要为未来铺路。
可惜的是,曹睿虽然守住了家业,却没铺好未来的路。他就像一个优秀的 “CEO”,把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却在选 “接班人” 的时候犯了错,最后让公司被别人抢走了。
这就是曹睿,一个被低估的 “守成之君”,一个有本事却也有遗憾的皇帝。他的故事,就像一杯浓酒,初尝时觉得辛辣,细品却能尝出乱世的沧桑,尝出帝王的无奈,尝出那份 “守业更比创业难” 的沉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