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平
因为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是追求公平,而是要让自己获得最好的资源,也就是所谓的“出人头地”思想在作怪,总要获得一些优越感,甚至是特权。所以后面的讨论我们一般不讨论公平与否。
公平就像时间,看起来好像有,其实是不存在的。就像地球人,每天都是24小时,但是其实每个人的时间流逝是不同的。教育也是一样,不要说一二线和四五线的教育资源的差异,还有市区-郊区,市重点-普通学校……这还只是学校资源的差异,更大的差异在家庭,在父母;核心在理念差异。
之前的义务教育就那么好吗?
其实未必,只是那个时代,家长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对学校和老师有一种仰望和无条件的信赖;如今的家长文化水平整体提升,看出了各种问题,也有了更高的期待。
那个年代虽然教育资源匮乏,但是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品质,教师也肩负责任感;如今的网络发达,除了课程以外,太多的社会实践、科研探究、兴趣活动、调研评比远超学生精力和时间允许,往往是家长代劳,这都成了皇帝的新装。所谓的卷,现象和结果就是:学生披星戴月,老师焦头烂额,家长无所适从。
是谁在助推焦虑?
如果你看不清楚一件事情,就从利益角度思考,就豁然开朗。为了获取利益,很多人都在制造家长的焦虑,包括教育培训机构、房地产商、相关产品厂商,甚至教育主管部门。
因为家长在孩子身上花钱存在一个心理幻想:我花得越多,孩子的收获越大。
其实孩子的接收效果未必如期,但培训机构肯定很大。
焦虑的内核是什么?
其实最简单来讲,关于孩子的教育,焦虑来源有二:
1、没有目标,或者不够明确。如果你和孩子认真商讨,定下了学期目标,是可执行的,是可实现的,那么你的焦虑就少了一大半。比如是班级名次从15到10;或者是数学分数从75到85。
如果目标太高、太模糊,或者没有时间点,无法量化检验,那么就适得其反,如同大雾天在路上加大油门,徒增焦虑。
2、没有明确的路径和办法,明确的执行动作不会带来焦虑。但是这个需要因人而异,在此就不展开了。
所以汇成一句话,拒绝焦虑,做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