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一位父亲给上大学女儿生活费的方式引发网络热议。父亲曹先生与18岁的女儿约定:每月生活费分四次发放,最后一笔500元则以女儿每天主动向家里发一条消息为条件,作为“全勤奖”发放。
这种发放生活费的方式在社交平台激起千层浪,有人指责其“监控式育儿”,有人质疑“全勤奖”的合理性,更有网友代入自身经历,直言“隔着屏幕都感到窒息”。我只想说,先别忙着替女儿窒息。
从曹先生的角度看,女儿性格内向,又是首次离家远行,牵挂女儿很正常,用给生活费的方式“量化”亲情或许欠妥,但这位父亲的初衷是保持与女儿的联系,让她知道父母一直在身边。谁也不是生来就会当家长,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也需要不断摸索,且这份亲情是否窒息需要当事人自己评判。给父亲打上“掌控欲强”的标签,是把父女放在了亲情的对立面,无益于解决问题。
部分网友担忧这种“打卡式”的联系会让孩子感到束缚,这也有一定道理,在年轻人眼中,自由是成长的必需品;但在父母看来,联系是亲情的保鲜剂。这是普遍存在的代际认知的错位,我们要鼓励的是孩子与父母拉近距离沟通。曹先生也回应了,即便女儿忘记联系也不会扣生活费,女儿也已经在跟家人分享学校生活的点滴,家庭关系已经在独立与依赖间找到了一定的平衡。
当我们在讨论“该不该每日联系”时,或许该先放下“窒息”的预判。期待曹先生能在与女儿的相处中,找到更合适的陪伴方式,让这份爱成为女儿成长的助力,而非束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