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目光短浅,将打击中国汽车等商品出口作为向美国表忠心的筹码,未免太想当然了。
9月10日,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的关税计划,对中国汽车加征50%重税!
9月11日,中方对此表示将坚决反对,反制措施也即将落下!
那么,此举是美国在幕后操纵?还是墨西哥自毁前程?
邻居的脸色
9月3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与一位美方高官进行了一场不为外界所知的闭门会谈。
一周之后,那份覆盖了上千个关税代码的加税清单便公之于众。
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在华盛顿“美国优先”的战略大旗下,墨西哥不仅是地理上的近邻,更被期望成为美国产业链重塑计划中的关键一环,也就是所谓的“近岸外包”。
为了确保墨西哥能听话,美国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美墨加协定》中那个被称为“毒丸”的条款,明确限制了成员国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
这等于从法律层面上,给墨西哥与中国深化经济合作的未来画上了一道难以逾越的红线。
墨西哥在2023年上半年对美出口额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成为“替代者”,就意味着必须接受“替代者”的规则。
而规则的第一条,或许就是与那个被替代的国家,划清界限。这次加征关税,正是墨西哥在履行这份心照不宣的“职责”。
十年情谊一刀两断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为这项政策辩护时,声称这是增强本国经济的“墨西哥计划”的一部分,并强调并非意在“讨好美国”。
翻开中墨经贸的账本,过去十年的“黄金岁月”跃然纸上。
双边贸易额早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中国是墨西哥在全球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墨西哥则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的投资,更是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商品贸易。
从水电站、桥梁到港口,再到学校和医院,中国资本深度参与了墨西哥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改善。
可以说,中国元素已经成为墨西哥发展肌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这次的关税大棒,却精准地砸向了双方合作中最具活力、最有前景的领域。
整车、汽车零部件、钢铁、纺织品……几乎无一幸免。
尤其是汽车产业,墨西哥已然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去年,超过17.7万辆中国汽车进入墨西哥市场。
而到了今年,仅仅前七个月,这个数字就飙升至32.2万辆。
这股势不可挡的增长势头,如今却被一纸政令强行按下暂停键。
墨西哥经济部长埃布拉德给出的理由是,亚洲汽车的低价正在“扭曲”墨西哥的汽车制造业。但这种说法,连墨西哥国内的业界人士都无法信服。
墨西哥汽车经销商协会直言不讳地指出,此举只会推高国内车价、限制消费者选择,最终打击的是本地经销商的切身利益。
遍布墨西哥全国的超过800个中国汽车品牌销售点,以及背后超过231亿元人民币的总投资,一夜之间前途未卜。
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缺口、上万个就业岗位的流失,这就是墨西哥为自己的“政治正确”付出的直接经济代价。
中方将坚决反制
当一个国家可以轻易撕毁默契、背弃伙伴时,国际资本的信心也将随之动摇。
面对这种背信弃义,中国的态度异常坚决。
9月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中墨作为“南方国家”本应互利共赢,中方坚决反对墨西哥在他国胁迫下损害中方利益。
商务部的表态则更为直接,将墨方此举定性为“对单边霸凌主义的妥协”,并警告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的工具箱里,不乏反制手段。
贸易层面,可以对墨西哥的原油、电气设备、医疗仪器等优势产品加征同等甚至更高的关税。
考虑到墨西哥的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原油出口,这一招无疑将打到其痛处。
投资层面,提前收回部分投资,中断在建项目,不仅能及时止损,更能向全球资本市场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在墨西哥的营商环境已亮起红灯。
法律与舆论层面,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将墨西哥置于违背自由贸易原则的审判席上,也能有效损害其国际形象。
结语
对于中国来说,这堂“墨西哥课”代价不菲,提醒我们全球化红利正在见顶,外部市场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与日俱增。
这迫使中国必须加速战略调整,要建立更强大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要让所有合作伙伴明白,“杀鸡儆猴”并非一句空话,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必然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2025-09-11《墨西哥称计划对中国等国征收50%的关税,外交部回应》
观察者网2025-09-12《宣布加税后,墨西哥总统辩称:已向中方解释,不想和中国起冲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