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罗永浩风波后,连锁餐饮的生存启示录!
阿迪锅人如玉
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揭开了连锁餐饮行业的遮羞布,也照亮了未来的转型之路。
2025年,西贝因罗永浩一句“几乎全是预制菜”被推上风口浪尖,尽管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开放全国厨房自证清白,但这场风波已然触发了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透明化运营的集体性质疑。
事实上,这并非西贝独有的挑战,而是连锁餐饮企业共同面临的行业变局。当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当“科技与狠活”成为全民话题,连锁餐饮的竞争核心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信任重建。
01 透明化运营:后厨开放时代的到来
西贝风波后,“开放后厨” 从企业选项变成了行业必选项。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好吃”,更要求“放心”。
超意兴作为社区餐饮的标杆,早已将“明档现炒”作为核心卖点。在后厨安装透明玻璃,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厨师烹饪全过程。 这种极致的透明化,使其在山东地区拥有729家门店,年收入超20亿元。
肯德基则通过供应链透明化建立信任。他们公开宣传香辣鸡腿堡使用的白羽鸡鸡腿肉在油炸前生品平均重量不低于90克,甚至邀请消费者参观供应商养殖基地。
02 极致性价比:微利时代的生存法则
消费收紧环境下,性价比成为餐饮行业的最大公约数。西贝客单价近百元引发争议的同时,一批以性价比见长的品牌却逆势增长。
超意兴把人均消费控制在14.93元,却仍能保持几个点的净利润。 其秘诀在于:3元一份的酸辣土豆丝、6元一份的冬瓜猪肉丸、9元一份的椒麻炒鸡块,辅以免费玉米粥无限续杯。
麦当劳在2025年宣布为“超值年”,承诺为消费者带来简单美味、惊喜自由的365天的超值体验。 其研究发现,消费者更加理性,反对套路,追求简单明了的消费方式。
03 数字化转型:从线下到线上的全渠道布局
瑞幸咖啡凭借数字化能力实现惊人逆转。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瑞幸门店总数已达26206家,累计交易客户数超过3.8亿人次。
其数字化运营使得门店管理、订单处理、用户反馈等环节实现高效协同,极大提升了运营效率和顾客体验。 2025年第二季度,瑞幸月均交易客户数创新高,达9170万人次,同比增长31.6%。
肯德基已有90%的生意来自手机下单。 但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指出:“没有线下的温暖体验,就没有‘线上融合线下’的业务基础。”
04 多品牌战略:海底捞的孵化器模式
面对主业增长乏力,海底捞通过“红石榴计划”孵化新品牌,目前已运营14个餐饮品牌共计126家餐厅。
其中,“焰请烤肉铺子”规模最大,截至2025年6月底已有70家门店,上半年营收近2亿元,计划三年内开店400-500家。 这些新品牌复用海底捞供应链、人员管理及商业地产资源,具备成本与服务优势。
西贝也尝试了多品牌战略,推出贾国龙中国堡、小锅牛肉、小牛焖饭与拌面等多个子品牌。 但2025年贾国龙重新回归担任CEO后,开始重新聚焦主品牌,大幅度缩减“快餐副业”。
05 会员体系:西贝的利润引擎
西贝的会员策略值得深入研究。其VIP会员需交纳299元入会费,这笔费用直接计入纯利润。
西贝通过会员制将堂食、外卖及线上商城融合,提升顾客使用率和品牌信赖。 会员享受会员价、生日券、亲子活动优先报名权等特权,老会员的续费率高达85%。
这种将会员体系作为利润中心而非成本中心的思路,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新思路。
连锁餐饮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规模扩张不再是唯一目标,区域密度和运营效率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麦当劳坚持“QSCV”——质量、服务、清洁、价值;超意兴依靠社区深度渗透和极致性价比;瑞幸凭借数字化能力和密集网点;海底捞通过多品牌孵化分散风险。
这些成功案例揭示了一个共同规律: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能力建设。
未来属于那些能够同时做好品牌信任、供应链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好吃不贵、透明放心永远是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也是餐饮企业最稳固的基石。
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唯有多元化布局、专业化运营、透明化管理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