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多,局势走到今天,已经让很多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什么叫“胜利”,什么叫“失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8日的一番话,堪称历史级“降标”,他告诉西方媒体,只要乌克兰的领土没有全部落入俄罗斯之手,这就是乌克兰的胜利。言下之意,无论乌克兰付出多大代价,只要国家还挂着牌子,哪怕被打成一片废墟,也可以自我安慰“我们赢了”。这套逻辑要是搁在别的地方,恐怕早就成了国际笑柄,但如今却成了乌克兰最高领导人公开的政策宣言。
过去三年,俄乌力量对比始终悬殊。乌克兰靠着西方几十国的援助硬撑到现在,但战争的本质没有变:打铁还需自身硬。乌克兰的军工、人口、基础设施、战略纵深都远远落后于俄罗斯。就算北约源源不断地送来武器、弹药和资金,也无法根本扭转乌克兰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事实最有说服力:9月7日俄军对基辅等地发动大规模空袭,出动800架无人机、数十枚巡航导弹,把乌克兰关键设施打得体无完肤。俄军的空袭和导弹攻势不仅没有因三年消耗而减弱,反而显示出俄罗斯在战时经济和武器产能上的强大韧性。
西方援乌的热情早已降温,越来越多的讨论从“如何帮乌克兰赢得战争”转向“如何在战后给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美欧媒体已经很少像2022年那样高呼“泽连斯基必胜”,取而代之的是对普京“狼性战略”的警惕和对乌克兰悲情的同情。泽连斯基自己也明白,想靠外部输血“翻盘”几乎没有可能,于是他只能在舆论层面造势,把“存活”包装成“胜利”。这种“精神胜利法”,其实是乌克兰官方为领土让步、割地妥协提前做舆论铺垫。
泽连斯基的胜利逻辑,其实和拜登政府、布林肯当年说的“一样乌克兰还存在就是胜利”如出一辙。只要国家还没灭亡,只要基辅不变成废墟,只要乌克兰人还叫乌克兰人,这就是胜利。可问题在于,这场冲突一开始,乌克兰和西方的目标可是要“收复全部国土”,要把俄罗斯赶出所有被占地区。现在变成了“苟活即胜”,这哪里是胜利,分明是为失败找台阶。胜利定义的不断下调,本质是乌克兰和西方都承认了战场上的被动和现实困境。
反观俄罗斯,三年多的战争非但没有拖垮普京,反而逼出了俄罗斯的战时动员和军工潜力。西方极限制裁没能让俄经济崩溃,反而让俄方在全球能源、原材料和军工链条上更有韧性。如今俄军大规模空袭、无人机集群作战,几乎每天都能制造乌方装备、人员和基础设施的巨大损失。俄军的攻势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对西方“消耗战战略”的直接反击。俄方至今没有提出“全面吞并乌克兰”的战略目标,其公开目标依然是“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和“战略中立”,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扩大控制区、打击乌克兰军事能力,让基辅政府彻底丧失反攻和谈判的筹码。
更讽刺的是,泽连斯基在国际外交上的“病急乱投医”,不仅没换来更多盟友,反而在关键大国身上结下新仇。最近他公开支持对“与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加征关税,明摆着是冲着印度来的。印度网民和政府的反应非常直接:欧洲和乌克兰自己还在进口俄能源,你凭什么要求制裁印度?泽连斯基这一招,不仅彻底得罪了印度,还让莫迪在处理中俄关系时彻底放下包袱。印乌关系一夜生变,反而让普京“后院无忧”,俄印关系稳得一匹,未来俄方对西方制裁的抵抗力更强。
美欧对乌克兰的支持已经“走过巅峰”。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第一时间就是切断对乌援助,普京赢得了战略喘息机会。俄方高层最近公开表示,普京与特朗普正联手推动俄乌冲突终结,欧洲各国也明摆着不愿和俄罗斯“真刀真枪”对抗。德米特里耶夫把普京和特朗普比作二战的斯大林与罗斯福,这话听着夸张,但背后逻辑很现实——只要美国不掺和,俄乌冲突就不会变成世界大战,普京的战略目标就能稳步推进。
今天的乌克兰,已经失去了主动权。打到这里,西方的“代理人战争”战略已然失败。俄方越打越强,乌克兰越打越虚。泽连斯基的“赢学”只能自我麻醉,根本改变不了战场上的大逆转。真正的结局,不在乌克兰总统嘴上,而在美俄博弈和全球地缘秩序的重塑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