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始末:从恶作剧到天价赔偿
2025年2月24日凌晨,两名17岁男生唐某与吴某在上海海底捞外滩店包间用餐时,酒后站上餐桌向火锅内小便并互相拍摄视频。吴某将视频发布于朋友圈后迅速发酵,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海底捞紧急排查全球1400余家门店监控,耗时一周锁定事发地点,并于3月8日报警。警方对二人行政拘留,海底捞则启动“退一赔十”补偿措施,向事发期间消费的4109单顾客退还餐费并支付10倍赔偿,总额超2000万元。
法律重锤:监护人为未成年行为买单
9月12日,上海黄浦区法院一审宣判:
- 公开道歉:唐某、吴某及其父母需在指定报刊刊登致歉声明(保护未成年人隐私);
- 赔偿220万元:包括餐具清洁费13万元、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若两人有个人财产,优先用于赔偿,不足部分由父母承担。
法院认定,二人行为构成对财产权及名誉权的共同侵权,父母未尽监护职责是主因。尽管海底捞主张2300余万元赔偿,但法院认为“退一赔十”属自主商业行为,与侵权行为无直接因果关联,故未予支持。
社会警示:溺爱纵容的代价
- 监护责任不可推卸: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金可可指出,监护人疏于管教导致未成年人违法,法律通过经济赔偿与公开道歉强化其责任意识。
- 公德底线不容践踏:此案非孤例,武汉女子向邻桌火锅倒剩饭、常州食客用餐具喂狗等事件频发,凸显部分人公德缺失。复旦大学专家厉曙光强调,维护公共食品安全需法律、道德与企业管理的合力。
- 企业维权标杆意义: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朱晓喆认为,判决明确企业商誉受法律保护,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范例。
深层反思:法律如何管住“熊孩子”?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14至16岁未成年人多次违法或情节恶劣者须被行政拘留,堵住“一放了之”的漏洞。此次220万赔偿虽低于企业诉求,但通过阶梯式责任(子女财产优先、父母补足)倒逼家庭正视教育。正如网友评论:“家长不教的规矩,社会会用更痛的方式补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