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金沙江支流藏曲河岸,山清水秀,树木成荫。这里坐落着素有“木刻之乡”、西藏雕版印刷鼻祖之誉的西藏江达县波罗乡。如今,“非遗经济”正成为当地赋能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波罗乡是西藏较早开始雕版印刷的地区,拥有传承300多年的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62岁的波罗乡外冲村村民泽培,是此项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12岁起跟随父亲学木刻技艺,曾在深山中苦练四年才敢独立掌刀。2018年,泽培成立木松手工艺基地,广收学徒传习刻板制作技艺,目前已有120余名学徒。
西藏波罗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泽培在雕刻木板。新华网发 侯星羽 摄。
虽然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态势良好,但泽培始终想着做得更好,经常鼓励年轻学徒用互联网把技艺传播出去。“以前担心手艺没人学,现在看徒弟们不仅学得好,还能卖得好,我就放心了。”
作为对口驻村企业,2018年华电集团将传承保护非遗与发展产业经济结合,帮助波罗乡成立木松民族手工艺公司和冲桑木刻合作社,建起木刻车间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为波罗乡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并由驻村干部牵头对接村里的订单。
截至2024年,波罗乡木刻产业带动就业1000余人。“现在村里96户村民中有60余户靠木刻增收,刻得好的师傅一个月能拿到1万元,一般的也有六七千元。”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驻外冲村第一书记林鑫说。
“欢迎您来外冲村。尝尝免费的牛肉包子,喝碗热乎乎的酥油茶,缓解一下高反。我们的刻版制作技艺很出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您可以现场体验一下。”林鑫和工作人员时常在村委会门口迎接游客,引导游客沉浸式体验这里的非遗文化。如今,波罗乡全乡刻版订单总金额已突破1亿元,村民收入得到显著提升。
西藏波罗乡外冲村波罗古泽木刻成品《格萨尔王》(局部)。新华网发 侯星羽 摄。
傍晚,漫步在波罗乡外冲村,刻刀划过木板的“沙沙”声与游客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木刻技艺正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乘着“非遗+文旅”的东风继续焕发新生。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