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作为2025亚太经贸合作论坛的重要平行论坛,2025亚太青年草坪对话会暨国际非遗文化展启幕。这场以“非遗为桥、青年为帆”的文化盛会,以APEA亚太青年企业家理事会最年轻委员、活动执行主席顾雨峰为代表的Z世代青年,站上了亚太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舞台。
“每一项非遗都是‘活态的史书’,记录着民族智慧,更承载着人类共通的审美与情感。”开幕式上,顾雨峰在欢迎辞中的这句表述,既道出了非遗文化的厚重价值,也揭开了他携TEMOINS非遗共创平台策展的初心。作为活动执行主席,这位Z世代青年从策划到落地全程统筹,将“守正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在他看来,非遗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标本”,而应是能融入日常、连接国际的“文化密码”,“我们要让‘小众传承’变成‘大众共鸣’,让千年技艺在青年创意里焕发新生”。
顾雨峰介绍,平台自发起以来,始终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指引,一边汇聚大国工匠与非遗大师,搭建国际化文化交流矩阵;一边鼓励青年设计师、企业家参与非遗文创开发,让传统技艺对接现代生活与国际市场。现场精心准备的100份非遗手信,便是平台理念的生动落地:TEMOINS专属明信片印着非遗技艺纹样,宋锦书签织入东方美学肌理,扎染杯垫藏着手工温度,每一件都让来自亚太各国的嘉宾直观感受到“非遗走进日常”的可能性。
活动期间,顾雨峰向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秘书长安东尼奥·巴西里奥介绍海派非遗绒绣“千万绒粒织就画面”的独特技法,体验云南非遗甲马的木刻版画“活化石”的方寸魅力;在宋式点茶展台,他与非遗传承人一起邀请嘉宾体验演绎茶筅击茶汤的乐趣,解读“宋韵纹样”背后“和而不同”的东方哲学;当将印有上海外滩图案的东巴纸作为外事国礼赠送时,他特意解读这种“寿千年”手工古法造纸技艺承载的非遗文化交融故事。“非遗交流不是单向展示,而是双向共鸣。”顾雨峰的这句话,恰是Z世代青年国际视野的生动体现——他们既懂传统的根,也懂世界的语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高春明的主旨演讲,为这场青年对话提供了深厚的经验支撑。这位深耕文化领域50余年的专家,回溯建国76年来“文化+产业”“文化+科技”的传承浪潮,特别提及近20年非遗保护的成果,“数字时代为文化出海打开了新窗口,而青年正是握住这扇窗的关键力量”。这番话与顾雨峰的实践形成呼应——在TEMOINS平台的规划中,数字技术将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助力:未来将搭建非遗数字溯源系统,为每件作品生成工艺细节数字证书;还将开发“非遗元宇宙展”,让亚太青年跨越地域感受不同文明的技艺之美。
草坪对话环节,在上海茶空间商业发展联盟主席戎新宇的主持下,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秘书长曾红、海派绒绣传承人包炎辉围绕“非遗守正与创新”展开探讨。当现场亚太青年代表谈及“非遗走出去如何平衡本真与融合”时,顾雨峰说道:“Z世代的优势,是能用我们的语境讲好传统故事——比如把绒绣纹样印在潮牌上,用短视频展示甲马拓印的过程,让外国青年自然地被文化魅力吸引,而非被动接受‘文化输出’。”这番话得到现场嘉宾的认同,来自东南亚的几位青年企业家当即表示,希望与TEMOINS平台合作,推动当地传统工艺与中国非遗的跨界创作。
作为2025亚太经贸合作论坛(上海)的平行论坛,顾雨峰在这次活动期间,代表TEMOINS非遗共创平台向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秘书长安东尼奥 · 巴西里奥先生和亚太文化交流大使、国际知名演员李冰冰女士分别赠送了非遗礼物,并寄语中外嘉宾:“文化是经贸合作的‘软纽带’,Z世代愿成为这条纽带的编织者,让亚太各国在文明互鉴中找到更多合作共鸣点。”
这场由Z世代青年主导的非遗盛会,早已超越“展览+对话”的形式意义——它证明,年轻一代既能守护传统的“根”,也能开拓交流的“路”;既懂文化的“厚重”,也懂创新的“鲜活”。正如顾雨峰所说:“非遗从不是某个人的坚守,而是一群人的同行。”未来,随着TEMOINS非遗共创平台的实践深入,相信更多中国非遗将在Z世代的手中“活”起来、“走”出去,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注入更深厚、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