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大多干旱少雨,年均降水不足200毫米,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然而伊犁河谷却是例外——位于中哈边境,年降水达400-800毫米,加之雪山融水滋养,被誉为“塞上江南”。
伊犁河源自中国天山北麓,全长1236公里,其中三分之二流经哈萨克斯坦,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
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阿拉木图即位于伊犁河中游,该城在清代曾属中国领土,后经历史变迁成为哈国重要都市。
✅西域历史
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就设立西域都护府。
唐朝之后,中原王朝对西域失去控制权,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直到清朝才恢复对西域的控制。
清朝中期乾隆平定新疆,设立了伊犁将军,伊犁河谷是新疆乃至中亚最宜居的地方,因此伊犁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并建成“伊犁九城”。
✅沙俄步步蚕食
19世纪沙俄崛起并开始大举向中亚扩张。通过分化瓦解哈萨克汗国,沙俄逐步蚕食至中国边境。
1854年,俄军在伊犁河中游修建“维尔内堡”,即后来的阿拉木图。
清朝因内忧外患,对边疆缺乏有效控制。1860年和1864年,沙俄借签条约将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大片土地划入囊中,伊犁河谷自此被沙俄占去三分之二。
✅彻底沦陷与外交收复
1871年,沙俄趁新疆动乱出兵占领伊犁九城,整个伊犁河谷几乎沦陷。
直到1876年,左宗棠率湘军收复新疆各地,但伊犁仍在沙俄控制下。
经过曾纪泽多年的外交努力,清朝于1881年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伊犁九城及东部地区约2万平方公里,但西部大片土地,包括现在的阿拉木图则永远失去了。
✅阿拉木图崛起
沙俄将维尔内堡发展为中亚行政中心,1921年改名为“阿拉木图”,意为“苹果之乡”。
苏联时期,这里成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和中亚第一大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成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
而中国一侧的伊犁,因长期处于边疆前线,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特别是在50-60年代边境的局势比较紧张。直到21世纪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和中哈贸易的增长,伊犁地区才有经济复苏的势头。
✅今日伊犁与阿拉木图
1991年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首都虽已迁至阿斯塔纳(现努尔苏丹),阿拉木图依然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而中国的伊犁河谷风景秀美,是新疆最宜居的地区之一。旅游业迅速发展,被誉为“新疆最美的地方”。
如今中哈实现互免签证,伊犁河谷再次成为连接中亚与中国的重要纽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