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谈判又拉开新一轮帷幕,这次,地点定在了西班牙马德里。和以往不同的是,中国主动把新议题——TikTok搬上了桌面,而美国这边,一向高调的特朗普却意外保持沉默。
四次会谈都选在欧洲,这背后显然不只是地图坐标的变化,更像是中美对抗模式的一次试探性重塑。
两国在全球经济棋盘上重新摆子,谁想赢,得先看清这盘局。
中美都在“借场子”试水温
中美谈判搬到欧洲,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现在又多了马德里,看起来像在打“欧洲巡回赛”,其实每一次选址背后都暗藏深意。
这一次选择西班牙,是中美都在给自己“降压”。
对中国来说,西班牙是个相对友好的西方国家,今年4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顶着压力访华,表了态。
选在马德里,等于是在一个“不会太偏”的地方对话,既不是美方主场,也不是中方地盘,能把气氛放松点,利于摊开来说事儿。
美国也乐意配合这种“第三地谈判”。毕竟在美国本土谈,媒体天天追着喊“强硬”,谈判桌上反而不好下台。
而放到欧洲,既能带上盟友当听众,也能少点国内政治包袱。说到底,中美都清楚,这一仗打的是节奏,不是声势。
更关键的是,欧洲现在自己也很“焦虑”。一边靠美国的安全罩子,一边又离不开中国的订单。
两头都不敢得罪,只能在中间左右观望。中美谈判选在欧洲,其实也在逼欧盟表态:到底站哪边,怎么站。
所以说,马德里不是旅游顺路,是精打细算下的地缘选择。当年不少国际大交易也爱选在中立国谈,就是为了制造一个让双方都好下台的空间。
中美这次也是一样:谁都不愿在对方主场认输,那就找个中间地,把牌摊开讲道理。
中方主动出牌,美方进退两难
这轮谈判最大的看点,不是继续吵关税,而是中国首次把TikTok问题摆上了谈判桌。
这一步,走得不简单。过去美国总说TikTok是“国家安全问题”,要么封,要么卖,还要连算法一起交出来。
美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甚至放话说:“中国可以保留一点股份,但控制权必须是美国的。”听起来像是谈交易,其实更像是下命令。
问题在于,TikTok这事,特朗普自己都说不圆。他不但没封禁,反而亲自入驻,拍视频、吸粉,玩得比谁都溜。
这种“嘴上打压,手上点赞”的操作,也让外界看明白了,这不是安全问题,是政治牌。
中国这次主动把TikTok拿出来谈,等于是反守为攻。你说是国家安全,那好,我们就放到国际谈判桌上来谈,看你怎么讲得通。
这也是中国《出口管制法》的用武之地。算法、推荐机制这些核心技术,早已被列为国家敏感资源,不能随便转手。
这不是“我要不给你”,而是“法律不允许”。
美国这边就尴尬了。要是继续强硬,就等于承认自己根本不是为了安全,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科技公司;但要是妥协,那国内鹰派又要炸锅。所以这时候,特朗普突然沉默,也就不难理解了。
TikTok只是谈判表面的一张牌,背后是中美对数字经济、技术主权和规则主导权的深层较量。
这不是要不要封一个App的问题,而是谁能定标准、谁能管市场的问题。
而中国这次主动出题,也释放出一个信号:我们不光是被动应付,也可以主动设局。谈判不只是听你说什么,还可以由我们来定话题。
特朗普不吭声,不是没话说,是不好说
这场马德里谈判前,最让人意外的其实不是议题,而是特朗普突然闭麦。
过去每次中美谈判,他要么在社交媒体上发段子,要么直接喊话中方“让步”。可这次,不但自己没出声,连他的团队都一反常态地低调。
这背后并不是他变温和了,而是他明白,现在不是硬顶的时候。
国内压力已经开始“爆表”。上海美国商会刚刚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一半的美企希望全面取消对华关税。特别是在制造业、物流和农业这几个重灾区,企业的收入掉得比股市跳水还快。
农业州更是炸了锅,中国大豆订单“归零”,让美国农民直接破防。美国大豆协会主席都急了,公开喊话白宫“别再玩火”。
而在国际上,美国也越来越孤单。G7财长会议上,美国想拉小伙伴一起加税,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德国、法国这些国家,家里的超市货架上有一半以上的产品都和中国有关。一旦加税,通胀就像脱缰的野马,老百姓受不了,政府也吃不了兜着走。
特朗普当然知道这一局不能再一味硬顶。他发现,越是对中国放狠话,中国越是不吃那一套。
甚至还会借题发挥,反把美方推上道德高地的对立面。于是这次,他选择闭嘴。不是认输,而是观望,是战术性沉默。
他在等中方先出牌,也在等国内风向转变。对他来说,谈判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选票。
可问题是,现在选民不买账了,企业在喊、农民在闹,他要再强硬下去,恐怕连自己人都保不住。
这时候的沉默,其实比喊话更说明问题。因为他清楚,任何一句话说错了,都会被对手拿来当“证据”。
全球都在看这场博弈怎么收场
别看这场谈判是在西班牙进行,它的影响却波及全球。
中美贸易摩擦这么多年,早已不再是你加我减的简单买卖问题,而是全球产业链、资本流动、物价水平全线牵动的大事。
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下滑了13.5%。美国已经不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位置被东盟、欧盟取代。这可不是简单的排名变化,而是市场结构在重塑。
美国对中国产品加了50%以上的关税,中国对美也回敬了32.6%。这种“互相加税”的游戏,最后就是两败俱伤。
美国农产品出口下滑最明显,大豆出口降了67%,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跌得只剩个边角料。
国际机构也看不下去了。IMF预警说,中美再继续这样拉锯,全球经济增长可能直接被拉低0.5个百分点。
WTO更直接,预测全球贸易增长可能会被拖到1.8%,比原来还要少0.7个百分点。这不是经济学家的危言耸听,而是企业主、消费者每天都能感受到的“钱包缩水”。
再拖下去,发展中国家会变成夹心饼干,大国打架,小国受伤。欧洲企业也开始担心,关税战一延续,生产链一转移,他们也得跟着断货。
全球供应链不是开关机那么简单,一断就要几年才能补回来。
所以这场马德里谈判,不只是中美的事,也不只是企业的事,更是全球市场的定心丸。
结果到底会不会有突破,没人敢打包票,但可以肯定的是,谈判桌上每一个决定,都会传导到世界各地的工厂、超市和股市。
马德里这场谈判,不是简单的“谈成谈不成”,而是中美关系的新试探。
中国主动出招,美国低调应对,局势已经从“硬碰硬”转向“斗而不破”。这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谁能掌握节奏、引导规则。
未来的对抗,可能不会再是你来我往的关税战,而是更高级的议题设定与话语权争夺。
这一轮谈判,标志着中美进入了一个“新博弈阶段”,而这个阶段,谁先出招,谁就掌握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