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涪陵的田间地头到全球86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餐桌,一颗普通的青菜头,经过百余年的工艺沉淀与创新迭代,已成为撑起百亿级产业的“金疙瘩”。涪陵的乌江榨菜,这碟承载着乡土滋味的佐餐小菜,不仅是“中国榨菜之乡”的金字招牌,更以科技赋能、品类拓展、文化赋能的多重发力,书写着传统产业走向世界的新故事。
乌江与榨菜的羁绊,始于独特的自然禀赋与百年匠心。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陵,北纬30度的黄金纬度带赋予其低温多雾、雨水充沛的气候条件,恰好适配青菜头(茎瘤芥)的生长需求,孕育出“鲜香脆嫩”的独特品质。自1898年商人邱寿安首创榨菜制作工艺以来,这门技艺历经传承与改良,不仅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让涪陵榨菜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列为“世界三大名腌菜”。如今,涪陵区已形成从青菜头种植到成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拥有197家榨菜股份合作社、41家生产企业,年成品加工能力超60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40亿元,带动周边60余万人增收,真正实现“一碟小菜富万家”。
科技是乌江榨菜打破传统桎梏、走向现代化的核心密码。在涪陵榨菜集团的数字化生产车间,昔日依赖人工的淘洗、脱盐、包装等工序,已被全智能化生产线取代——行业首条年产1.6万吨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全程自动化操作,人力成本减少超50%;“榨菜产业大脑 2.0”上线后,通过“种菜帮手、加工助手、营销高手、监管能手、服务好手”等五大核心场景,打通种植户、企业、收购商之间的信息壁垒,让青菜头种植更科学、加工更高效、营销更精准。此外,依托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力量,当地已保存1300多份芥菜类种质资源,自主培育20余个高产优质青菜头品种,覆盖全国70%以上榨菜产区,为产业稳定发展筑牢科技根基。
从“单一佐餐”到“多元场景”,产品创新让乌江榨菜持续贴近新消费需求。面对健康化、便捷化的消费趋势,乌江榨菜推出减盐超30% 的轻盐榨菜、巴掌大小的口袋榨菜,适配年轻群体的低盐饮食与户外场景;挖掘传统工艺价值,将榨菜腌制盐水循环利用,开发出氨基酸含量更高的榨菜酱油,实现资源减排与产品升级;更跨界推出榨菜月饼、榨菜汉堡、果味脆口榨菜、榨菜咖啡等“新奇”品类,甚至进军餐饮市场,推出2kg装泡菜、800g 萝卜等B端新品,让“一碟小菜”成为覆盖家庭、餐饮、户外等多场景的消费选择。2025年涪陵榨菜集团半年报显示,其萝卜品类营收同比增长38.35%,乌江肉末豇豆、乌江老重庆杂酱等新品跻身抖音爆款,多元产品矩阵正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赋能与农文旅融合,让涪陵这一榨菜品牌魅力持续升级。重庆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在邱寿安故居落成,通过沉浸式展区还原百年榨菜工艺;黄草山十二居榨菜文化风情园、二渡村“世界榨菜第一村”等项目,将产业与旅游结合,年均吸引200万人次游客“打卡”;“保护价+随行就市”的利益联结机制,既保障了6000斤/亩的青菜头稳定产量,也让菜农人均榨菜纯收入超3000元,实现产业、文化、民生的协同发展。
如今,涪陵榨菜集团正朝着“2027年产业总产值200亿元”的目标迈进,计划建成全球最大的榨菜产销基地与创新中心。这碟以城为名的“小菜”,早已超越食品本身,成为传统产业借势科技、拥抱创新的典范,更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让“中国味道”焕发新的生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