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前,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和千万农民还在投票箱前为"美国优先"投下神圣一票,五个月后,却在视频里哭着希望能拯救农场。
这些人作为特朗普曾经最忠实的支持者,如今中国订单归零,没有收入,最讽刺的是,就在农民哭求合作的同时,特朗普却对中国抛出100%关税威胁。
特朗普这出戏还能怎么演?美国大豆该何去何从?
深夜的美国中西部农场透着绝望的气息。卡莱布·拉格兰坐在堆满大豆的仓库里,这位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录视频哭诉的一天。
"没有中国,我们真的撑不下去了。"这句话从这位第九代农民口中说出,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无奈。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
2025年对华大豆出口订单:零。
而就在去年同期,中国还采购了132亿美元的美国大豆。
这个从132亿美元到零的跳水,比任何股市崩盘都要惨烈,因为它砸的是真金白银,是农民们一年的收成和希望。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不是个例。在美国444个农业依赖县中,有超过77%在去年大选中投票支持特朗普。
他们相信"美国优先"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好,相信特朗普的承诺能保护本土产业。
可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肯塔基、伊利诺伊、堪萨斯州的农场主们眼睁睁看着成熟的大豆无处可去。仓储告急,价格跳水,连贷款都快还不上了。
这些农民心里清楚,这不是市场出了问题,是政策把之前辛辛苦苦搭起来的贸易关系一下子推翻了。
拉格兰在8月19日给特朗普写信时说得很直白:如果再不和中国谈成协议,美国农民将站在破产的悬崖边。
这不是威胁,是事实。从9月到次年1月,本来是美国大豆出口的黄金季节,中国订单常常堆积如山。而今年,美国农民迎来的却是一片死寂。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还能理直气壮地说:希望中国将大豆订单增加三倍。
能把大豆滞销说得如此"艺术",全世界大概也只有特朗普一个人了。他倒是没丢面子,但美国农民的面子和里子可都保不住了。
特朗普大概没想到,自己扔出的关税回旋镖竟然这么精准地砸在了自己脸上。
从2025年年初开始,美国对华商品关税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2月4日加10%,2月27日再加10%,到4月9日,累计关税已经高达145%。
特朗普的算盘很简单:用关税这根大棒逼中国就范,然后在谈判桌上狮子大开口。这套路过去对日本用过,对印度也试过。日本被逼无奈接受了,但印度还在死扛。
可中国不是日本,更不是印度。中国有选择权。
中国的应对策略简单而有效:你不卖,我就找别人买。
从3月5日开始,中国对美大豆加征10%报复性关税,加上原有的税率,总税率高达34%。
短短几个月内,美国大豆出口到中国的数量骤降至零。这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政策与现实的硬碰硬。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还想拉上欧盟一起对中国施压,提出对中印两国加征100%的二级关税。
可欧盟不是傻子。根据知情人士透露,除非美国先动手,否则欧盟不可能同意这种"二级关税"。连盟友都不愿意跟着起哄,说明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农民们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投出的票最后成了给自己挖的坑。他们原本支持"强硬路线",但现在发现"硬"过头了,最后疼的是自己。
更让农民绝望的是,这种损失不仅仅是一年的收成问题。一旦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客户,再想建立信任关系就没那么容易了。
农产品贸易讲究的是稳定和长期合作,一旦信任被破坏,修复起来比建立新关系还难。
中国的应对策略体现了什么叫"以稳制动,以退为进"。
从2025年3月起,中国大规模转向南美采购。当月,巴西对华出口大豆达1570万吨,占其总出口的75%。
截至8月,中国从巴西进口达65.92百万吨,同比多出4.8百万吨。
7月份,中国单月大豆进口创下历史新高,达11.67百万吨,几乎全部来自巴西。
中国的供应链布局更是滴水不漏。不仅提前签下巴西未来几个月的采购订单,还与阿根廷开启豆粕贸易合作。
8月份,阿根廷豆粕首次出口中国,标志着中国在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多元化布局已经成型。
同时,中国国内也在提升自给能力,预计2025年大豆自产量达2100万吨,战略储备超4500万吨。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中国对全球农产品市场的深度理解和战略布局。
相比之下,美国的策略显得简单粗暴:加税、施压、威胁,然后等着对方低头。
这种思维在全球化时代越来越行不通了。
全球农产品贸易正在走向区域化,过去依赖美国供应的大市场,现在开始往南美、东南亚靠拢。
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运输成本低、政策配套积极,互相的依赖度一天比一天高。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大豆进口中,71%的份额被巴西占据,创下历史纪录。
而美国,仅剩下个位数的占比,还在持续下滑。
更要命的是,这种转移不是临时的,而是结构性的。中国与巴西签署的一系列深化农业合作协议,包括建立直达运输通道、增设港口专线、推进人民币结算等。
这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也进一步削弱了对美依赖。一旦新的供应链稳定运行,再想回到过去就难上加难了。
随着2026年大选脚步靠近,这些农业州的态度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农民不是没有耐心,而是这几年真的太难了。
他们曾经是一呼百应的铁杆支持者,现在却成了最先喊出不满声音的群体。这种情绪不止存在于个别农场,而是在整个农业带蔓延。
美国农业经济体量巨大,每年为美国GDP贡献9.5万亿美元,占比高达18.7%。
农产品出口背后牵动的是整个供应链,不只是种地的,还包括运输、加工、销售等上下游产业。
一旦这些都被打乱,影响就不只是农场,而是整个经济结构。
全美有50万大豆种植户,农业直接或间接支撑了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大豆出口拉动23.1万个工作机会。如今订单归零,不只是种植户破产那么简单,连带的都在遭殃。
这场对抗说白了,是一场硬碰硬的游戏。美国想靠强压让中国妥协,中国则用实际行动选择绕开。
结果就是,谁也没得到好处,反倒把原本互利的市场关系打破了。
对美国来说,最可惜的是明明掌握着优质的农产品,却因为政策折腾,把买家赶跑了。对中国来说,虽然找到了替代供应商,但也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和成本重新布局。
这对双方其实都是资源的浪费。
当前中美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政治和经济层层交织的复杂局面。
在这个背景下,任何一方的激进行为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影响的不只是两国的农民,还有全球的产业链。
只有通过平等的对话和谈判才能解决美国如今面临的问题,就是不知道特朗普什么时候能想通这个道理。
这场贸易战最大的启示,不是谁输谁赢,而是单边思维在全球化时代的彻底失效。
当最忠实的支持者开始质疑,当盟友拒绝跟随,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该反思:是继续一意孤行,还是回归合作对话的理性轨道?
你认为特朗普会听取农民的呼声吗?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如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