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灼灼韶华》里褚韶华被逼净身出户这一段,真是让人心里憋屈又忍不住叹气。其实这一切的伏笔,早就埋在了陈大顺还在世时的家庭结构和相处模式里。要说清楚这件事,还得从陈大顺这个人本身讲起。
陈大顺是陈家的长子,也是个实实在在的老好人,性格敦厚、有担当,甚至有点过于承担了。他们家药铺的生意原本是父子三人一起打理,可弟弟陈二顺从小被母亲宠坏了,心思根本不在正事上,老爱在账目上动手脚,交一群狐朋狗友,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后来陈父实在看不下去,直接把二顺从北京撵回老家,不让他再沾生意的事。这样一来,药铺的担子就全落到了陈父和陈大顺两个人身上。
而大顺这个人心软,尤其对家人。他明明知道弟弟不成器,却从来没有真正狠下心去管教或者逼他成长,反而选择自己默默扛起更多责任——包括生意上的压力,也包括家庭中的矛盾。比如后来他坚持娶褚韶华进门,其实一开始陈家是去退亲的,因为褚家没落了。但大顺发现褚韶华有胆识、有魄力,是个能和他一起扛事的人,就转变主意决定成亲。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他潜意识里早就决定要把整个家业撑起来,甚至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
但问题就在于,他扛得太多、太累了。剧里虽然没有直接说大顺身体不好,但仔细回想前几集的细节,能看出他偶尔会流露出疲惫的样子。再加上成亲后,他不仅要忙店里生意,还要周旋在母亲和韶华之间不断调解。陈母一直不喜欢韶华,总觉得她是图陈家的钱,处处针对她。大顺虽然每次都站在妻子这边,但他从没真正解决婆媳间的根本矛盾,只是暂时压了下去。这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劳累,实际上已经让大顺处于一种过度消耗的状态。
所以后来他去山西做生意,遇上鼠疫没能扛过去,看似是偶然,其实和他长期身心透支有关。如果他不是一直这么累,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但命运没如果,他和陈父都倒在了那边,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妻女。
而大顺一走,家庭的矛盾就彻底爆发了。陈母从来就没把韶华当成自家人,一直防着她,觉得她会拿陈家的钱去贴补娘家。再加上之前店里账目曾经有过200两银子的缺口,虽然韶华后来靠自己的能力赚回来两千大洋补上了窟窿,但这件事在陈母心里种下了一根刺——她怕韶华太能干,反而把陈家的人都给压住。
所以当陈父和大顺都不在了,陈母毫不犹豫地转向了小儿子二顺。哪怕二顺根本不会做生意、整天游手好闲,但在陈母眼里,他才是“自己人”。她为了逼韶华交出药铺,甚至拿外孙女萱萱做威胁。你说这心狠不狠?明明陈父生前亲口答应过分给大顺和韶华新店五成的股,可人一走,陈母立马翻脸不认账,还假装自己“什么都不懂”。
这样一来,韶华就彻底被动了。她一个人无依无靠,还要保护女儿,最后只能选择放弃一切,净身出户。她一手帮着做起来的新店、老店,全都落到了二顺手里。而讽刺的是,二顺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之后陈家的没落几乎可以预见。
所以回过头来看,大顺的早逝其实是一个家庭系统问题的爆发。他生前过度承担、不断妥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母亲和弟弟的依赖心理,也没有真正巩固韶华在家庭中的地位。他可能一直觉得自己能永远护着妻子,却没想到命运根本没给他那么长时间。
而韶华的离开,表面上是被逼无奈,实际上也折射出旧式家庭中女性即便再有能力,一旦失去丈夫的依靠,就极易受到排挤的现实。但好在韶华不是普通人,她身上有股韧劲,就算净身出户、从头开始,她也一定能闯出自己的一条路——这只是后话了。
整件事看下来,真的让人又气又心疼。气的是陈母的短视和二顺的不争,心疼的是大顺的付出和韶华的遭遇。但如果要说有什么“正能量”的话,或许是我们能从韶华身上看到:就算被不公平对待,就算失去一切,一个人只要有不屈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就永远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而陈家的衰落,也恰恰说明了一个道理:家风不正、偏心短视,迟早会付出代价。
只是可惜,大顺没有机会看到韶华后来的光芒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