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歌颂“成功”的时代,对物质的崇拜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甚至在某一时间节点,女孩子的择偶标准是:“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是有这样的事吧?)
然而在文学中,莫言说:“文学是歌颂穷人的。”穷人“穷得只剩下快乐”,也有善良勤劳勇敢的品质。
比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一个朴素的民间爱情故事: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看中了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没亮就上山放牛的牛郎,她喜欢的是他心眼好,能吃苦。
我们在童话故事中看到,国王往往成了愚蠢的代名词,譬如《皇帝的新装》,就讲述了一个孩子“童言无忌”的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这一大人世界里没人敢说的“现实”……
陈冲在自传《猫鱼》中写道:在我所阅读的资料中,卢作孚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大公无私,是个理想主义者,然而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他因遭受莫须有的罪名,于一九五二年二月八日服安眠药自尽。写到这里,我不禁怀疑自己怎么这么随心所欲的跑题?卢作孚与我的外公有什么关系?细想起来,我似乎总是情不自禁地被他们那样的人所吸引——那些拥有道德勇气和高贵灵魂的“失败者”,而不是那些春风得意、争荣夸耀的“胜利者”。生活中如此,创作中也是如此。我处女作里的男主人翁老金、《英格力士》中的王亚军都是这样的人物……
身为大明星,陈冲有这样的觉知,我觉得我没有喜欢错人。
《巨流河》的作者齐邦媛出身东北的官宦名门,祖父效命于奉系军阀张作霖,父亲齐世英早年官派日本及德国深造,回国后满腔救国强国的民主思想。他看到军阀混战的弊端,主张东北停战休养生息,力挺郭松龄将军兵谏张作霖。在与张作霖于巨流河两岸对峙三日后,郭军终因军心动摇而功败垂成。骁勇善战的郭将军及郭夫人被就地枪决,而齐世英也由此踏上流亡之路。
齐世英为人宽厚仁和,被认为是真正的中国精神,他从无营营名利之心,“因而也从未到达权力的中心”。
在《巨流河》中,齐邦媛说他父亲“一生都是位温和的君子”“他说那实在是他理想的开始,做人要有个人的样子”,他虽然失败,但他却是“满腔热血”有“风骨”的。
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并不可耻。
在人格与成就评判上,并非“成王败寇”。
有时候,我们会面临这样的抉择:
成功,却是个坏人;失败,却是个好人。
你会怎么选?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仕途不顺,却写出了千古文章。说起唐朝,我们会想到李白,谈及宋朝,会想起苏东坡。而不是哪位皇帝。
在这里,“失败”成就了另一种成功。
有时候,放弃却迎来海阔天空,诗意田园……何况,如果成功代表着不择手段,代表着没有道德,代表着“折腰”……那么成功也是一种“人格上的失败”。甚至会出现“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的感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有满天星光,也有云淡风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