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父母49年每月坚持存1700元,取钱时余额成0,惊愕瞬间让人心碎

0
分享至

"妈,您这是干什么?一个苹果削成这样,还能吃吗?"

我看着母亲手里那个被削得只剩核的苹果,心里的火气蹭蹭往上冒。

"怎么不能吃?"母亲王秀芬瞪了我一眼,"你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削给你吃的,浪费可耻!"

父亲刘德顺在一旁默默补了一句:"一个苹果三块钱呢,不能浪费。"

我妻子陈萍在厨房里听到了,走出来劝道:"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用这么节俭。"

"什么节俭?这叫会过日子!"母亲语气更重了,"你们年轻人不懂,钱要一分一分攒。"

我忍不住了:"妈,您和我爸都退休了,每月退休金加起来也有六千多,至于为了几块钱的苹果皮跟我们较劲吗?"

父亲放下报纸,严肃地说:"晨晨,你这话不对。我和你妈这一辈子,就是靠节俭过来的。"

看着父母那坚决的表情,我知道又要开始老生常谈的"节俭教育"了。

在他们眼里,我们这些年轻人就是不知道珍惜,不懂得钱来之不易。

01

父母的节俭,已经到了让全家人都受不了的地步。

就拿上个月来说,我给他们买了一台新冰箱,花了三千多元。结果父亲看到发票后,愣是要去商场退货。

"三千多块钱买个冰箱?"父亲当时脸都绿了,"我们那个用了二十年的冰箱还能用,你这钱花得太冤枉了。"

我解释说老冰箱耗电量大,噪音也大,新冰箱能省电费。父亲却摇头:"省电费?三千块钱要省多少年的电费才能回本?"

最后还是母亲出面,说旧冰箱确实有些毛病,新冰箱就留下了。但是父亲整整一个星期没给我好脸色看。

不仅对大件物品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分钱,他们都要精打细算。

买菜必须赶早市,因为晚了一个小时,蔬菜价格就要涨几毛钱。为了省两块钱,母亲宁愿多走一公里路去另一个菜市场。

用电也是能省就省。白天绝对不开灯,电视机用完立刻拔插头,说是待机也耗电。夏天空调能不开就不开,实在热得不行了,也要设定在28度。

我儿子小宇有时候受不了热,想把空调调低一点,爷爷奶奶就会说:"小孩子火力旺,不能贪凉。"

陈萍私下里跟我抱怨过好几次:"咱爸妈这样过日子,孩子都快受不了了。"

可是每次我想和父母谈这个问题,他们总是一句话:"你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父亲经常说:"我们年轻的时候,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现在条件好了,也不能忘本。"

母亲也总是附和:"对,勤俭持家是传统美德。"

有时候我想,他们这是把节俭当成了一种信仰。

上次小宇生日,我们想在家里办个小聚会,买点好菜好酒。结果父母硬是把我们拉到菜市场最便宜的摊位,买的都是打折处理的蔬菜和肉类。

"这些菜新鲜程度差不多,就是卖相不太好,便宜一半呢。"母亲很得意地说。

我看着那些蔫了吧唧的菜叶,心里五味杂陈。

不过最让我无语的,还是他们对自己的"苛刻"。父亲的那件棉袄穿了十五年,袖口都磨破了,母亲用针线缝了又缝。我给他买新的,他死活不要。

"这衣服还能穿,为什么要买新的?"父亲理直气壮,"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喜欢浪费。"

母亲的情况也差不多。一双布鞋穿到鞋底都快磨透了,还舍不得扔。我给她买双好点的鞋,她试都不试一下。

"我这双鞋穿着舒服,新鞋还要磨脚,何必花那个冤枉钱。"

看着他们这样生活,我心里既心疼又无奈。明明有条件过得好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委屈自己呢?

02

其实父母的节俭习惯,从我记事起就是这样的。

小时候家里条件确实不好,父亲在工厂上班,母亲在纺织厂工作,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也就几十块钱。

那时候我经常看到母亲在晚上算账,用一个小本子记录每天的花销。买菜花了多少钱,买米花了多少钱,连买一根针都要记下来。

"晨晨,你看,"母亲经常指着账本对我说,"妈妈今天省下了五毛钱,这五毛钱可以买两个包子呢。"

父亲也是如此。他的工资一发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大部分钱存起来,只留下当月必需的生活费。

"存钱是为了防备万一,"父亲常说,"人这一辈子,谁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有钱在手里,心里才踏实。"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大概是我十岁那年。家里的自行车坏了,修车师傅说要换个零件,需要八块钱。

八块钱在当时不是小数目,相当于父亲三天的工资。我以为父亲会同意修,毕竟自行车是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

结果父亲研究了半天,决定自己修。他找来一些废铁丝和螺丝,折腾了一整个下午,硬是把自行车修好了。

"你看,"父亲很自豪地对我说,"省下了八块钱,这钱可以买半个月的菜呢。"

那时候我还小,觉得父亲很厉害。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觉得父母的节俭有些过头了。

上初中的时候,我看到同学们都穿着新款运动鞋,自己脚上却是母亲做的布鞋。我央求父母给我买双运动鞋,被断然拒绝。

"运动鞋要一百多块钱,"母亲说,"你这双布鞋结实耐穿,能穿两年。"

"可是同学们都笑我土气。"我当时很委屈。

父亲听了,脸色严肃起来:"什么土气不土气的?脚上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脑子里有什么。你把心思用在攀比上,还怎么好好读书?"

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少年的虚荣心还是让我很不舒服。

高中时期,情况稍微好了一些。父母的工资涨了,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他们的储蓄习惯却更加坚定了。

我记得母亲曾经说过:"现在每个月能存一千多块钱,比以前强多了。按这个速度,十年后咱家就是万元户了。"

那时候万元户还是个了不起的称呼,我觉得父母的想法很有道理。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他们存钱的数额在不断增加,但是生活质量却没有相应提高。好像存钱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追求。

大学期间,我每月的生活费都是精确计算的。父母会详细询问学校食堂的价格,然后给我定一个"标准"。

"每顿饭五块钱足够了,"母亲说,"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块钱,再加上其他费用,六百块钱绰绰有余。"

我想要多要一点零花钱,父母就会反问:"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是不是要乱花钱?"

那时候我就想,等我工作了,一定要改变这种过分节俭的生活方式。

03

工作后的我,确实过着和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

我和陈萍都有正式工作,收入稳定,生活质量比父母那一代要好很多。我们会为了品尝美食专门跑到城市的另一端,会为了看电影买最贵的票,也会偶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是每次和父母提到这些,他们的反应都是摇头。

"你们年轻人就是不知道节制,"母亲总是这样说,"钱是挣来的,但也要会花。"

"一顿饭花几百块钱,值得吗?"父亲也跟着摇头,"我们那个年代,几百块钱够一家人生活一个月。"

我试图解释现在的消费观念和他们那个年代不同,收入水平也不同,但是他们听不进去。

更让我无奈的是,父母的节俭习惯还在不断"升级"。

比如说,他们开始研究各种优惠活动。超市什么时候打折,哪个商场有促销,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他们都了如指掌。

母亲的手机里装了十几个购物APP,每天都要查看优惠信息。她会为了省五块钱的配送费,特意等到满减活动的时候再下单。

父亲更是把研究省钱当成了一门学问。他会计算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费,选择最便宜的出行方式。会比较不同超市的价格,只在最便宜的地方购物。

"你看,同样的米,这家超市比那家便宜两毛钱一斤。"父亲经常跟我分享他的"发现","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

我问他:"爸,您每个月的退休金有三千多,妈的也有三千多,总共六千多。这点小钱真的有必要计较吗?"

父亲认真地说:"晨晨,你这想法不对。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一分是一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母亲也附和:"对,我们现在每个月都能存下一千七八百块钱。你算算,一年就是两万多。"

听到这个数字,我有些吃惊。没想到父母在如此节俭的生活状态下,还能存下这么多钱。

"那您们存这些钱是为了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父亲想了想说:"为了以防万一。人老了,指不定什么时候会生病。有钱在手里,心里踏实。"

母亲点头:"而且还要给小宇攒点钱,将来上学、结婚都要用钱。"

听了这话,我心里五味杂陈。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过度节俭的生活方式,真的有必要吗?

我想到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节俭而感到的委屈,不希望儿子小宇也有同样的经历。

"爸妈,您们别总想着存钱了。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是为了存钱而存钱。"我劝道。

但是父母显然不认同我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存钱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这种观念上的分歧,让我们之间经常产生矛盾。我觉得父母太抠门,他们觉得我太浪费。

有时候陈萍也会感慨:"咱爸妈这样生活,图什么呢?有钱不花,等什么时候花?"

我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也许在父母那一代人心里,存钱本身就是一种安全感的来源吧。

04

最近几个月,父母的节俭行为更加让人费解。

他们开始研究各种投资理财的知识,每天都在看财经新闻,了解股市、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行情。

母亲甚至买了几本理财方面的书籍,认真地做笔记。她告诉我:"现在光存银行利息太低了,要学会让钱生钱。"

父亲也跟着学习各种理财知识。他们经常讨论哪个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高,哪种理财产品比较安全。

"我们现在每个月存一千七百块钱,"父亲有一天突然对我说,"按照复利计算,十年后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我问他们具体存了多少钱,父母却很神秘,说:"反正不少。"

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父母在房间里小声讨论什么。我凑近一听,原来是在说存款的事情。

"老刘,咱们这些年存的钱,已经是一笔大数目了。"母亲说。

"是啊,"父亲回答,"没想到坚持这么多年,竟然能存这么多。"

"要不要告诉晨晨他们?"母亲问。

"暂时先别说,"父亲想了想,"年轻人知道了容易乱花钱。等合适的时候再说。"

听到这些对话,我心里更加好奇了。父母到底存了多少钱?为什么对这个数字如此保密?

我试探着问过几次,但是父母都不肯透露具体数字。母亲只是笑着说:"反正够养老的。"

上个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对父母的存款更加好奇。

小宇的同学过生日,邀请他去游乐园玩。门票加游戏费用大概需要三百块钱。我觉得不算贵,就答应了。

结果父母知道后,坚决反对。

"三百块钱玩一天,太浪费了,"母亲说,"这钱够买多少东西了。"

我有些生气:"妈,您和我爸每个月存一千多块钱,给孙子花三百块钱都舍不得?"

父亲听了,脸色严肃起来:"晨晨,你不懂。我们存的这些钱,都有用处。不能随便花。"

"什么用处?"我追问。

父亲迟疑了一下,说:"将来小宇上大学,结婚买房,都需要钱。我们现在省一点,将来就能帮上忙。"

虽然父亲的话有道理,但是我总觉得不对劲。以父母的收入水平,就算不这么节俭,也完全能够应对将来的花销。他们这样过度储蓄,究竟是为了什么?

直到上周,事情出现了转机。

那天父母突然宣布了一个让全家人都震惊的决定:"我们要去银行取一笔钱。"

"取钱?"我愣住了,"取多少?"

母亲神秘地笑了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父亲也点头:"是该动用一些存款了。小宇马上要上中学,需要准备教育基金。"

我更加疑惑了:"爸,上中学能花多少钱?您们至于动用存款吗?"

父母对视了一眼,都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明天你陪我们去银行,"母亲说,"有些事情,到时候你就明白了。"

那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父母的存款到底有多少?他们为什么对这个数字如此保密?明天去银行会发生什么?

陈萍也很好奇:"你说咱爸妈这些年到底存了多少钱?"

"不知道,"我摇头,"但是看他们的表情,好像数字不小。"

"会不会有个十万八万的?"陈萍猜测。

我想了想:"应该不止。按他们每月存一千七百的速度,四十九年下来,本金就得有一百万了。"

"一百万?"陈萍吃惊地看着我,"不会吧?"

我自己也觉得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但是仔细计算一下,还真有可能。

明天去银行,一切谜底就会揭晓了。

05

银行里人很多,我们排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队才轮到。

这一个小时里,父母显得有些紧张。母亲不停地摸着手里的银行卡,父亲则一直在看墙上的利率表。

"爸妈,您们这是要取多少钱啊?"我再次试探着问。

父亲摇摇头:"到了就知道了。"

轮到我们的时候,父亲把银行卡递给柜员,说:"我想查一下账户余额,然后取五万块钱。"

柜员接过银行卡,熟练地插入读卡器。

"请输入密码。"柜员说。

父亲颤抖着手指输入了密码。

我站在父亲身后,心里忐忑不安。虽然刚才父亲说要取五万,但是我更关心的是账户里总共有多少钱。

四十九年的储蓄,每月一千七百块钱,到底积累了多少财富?

柜员在电脑上操作了几下,然后抬头对父亲说:"您的账户余额是..."

我屏住呼吸,等待着那个可能改变我对父母认知的数字。

母亲紧紧抓住父亲的胳膊,父亲的身体微微颤抖。

我们全家人都盯着柜员的嘴唇,等待着她说出那个神秘的数字。

时间仿佛静止了,整个银行大厅里只听得到我们急促的呼吸声。

柜员看了看电脑屏幕,又看了看我们,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她慢慢开口:"您的账户余额是..."

06

"您的账户余额是三百二十一万八千六百四十二元。"

柜员的话音刚落,我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

三百二十一万?

我怀疑自己听错了,但是看到父母脸上的表情,我知道这是真的。

母亲当场腿一软,差点摔倒,幸好我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父亲的脸色变得煞白,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爸,妈,您们没事吧?"我赶紧问。

母亲缓了好一会儿才说:"没想到...没想到竟然这么多。"

父亲也是一脸震惊:"我以为最多也就一百多万,没想到连复利一起,竟然有三百多万。"

柜员看到我们的反应,关心地问:"您们还要取那五万块钱吗?"

父亲点点头,但是手还在颤抖。

办完取钱手续后,我们走出银行。

一路上,全家人都没有说话。这个数字实在太震撼了,我们需要时间消化。

回到家后,父亲把取出的五万块钱放在桌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爸,您和妈这些年,真的每个月都存一千七百块钱?"我问。

父亲点头:"开始的时候只能存几十块钱,后来工资涨了,就存得多了。退休后有了退休金,就稳定在每月一千七百。"

"那您们是怎么算出会有这么多的?"

母亲说:"我们也没算准。只知道银行有复利,钱会越来越多。但是没想到能有三百多万。"

我仔细算了一下:如果按照复利计算,年利率3%到4%,四十九年下来,确实能达到这个数字。

"可是爸妈,您们存这么多钱干什么?"我还是不明白。

父亲认真地说:"晨晨,我们年轻的时候吃过苦,知道钱的重要性。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是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母亲也说:"而且我们想给小宇留点东西。现在房价这么贵,等他长大了结婚买房,这些钱能帮上忙。"

听了父母的话,我心里五味杂陈。

原来他们这些年的节俭,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远见。

07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消化这件事情带给我的冲击。

三百二十一万,这个数字彻底颠覆了我对父母的认知。

我重新审视了父母这些年的行为。他们削苹果削到只剩核,是为了省钱存钱;他们研究各种优惠信息,是为了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价值;他们学习理财知识,是为了让存款保值增值。

原来,他们并不是我以为的那种"小气"的老人,而是有着清晰财务规划的智者。

我想到了复利的威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现在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每月一千七百块钱,看起来不多,但是坚持四十九年,再加上复利的作用,就变成了一笔巨款。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消费习惯。我和陈萍每个月的收入不少,但是存下来的钱却不多。我们总是觉得,钱就是用来花的,及时行乐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但是看到父母的储蓄成果,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

也许父母是对的。在能够享受基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适度节俭,坚持储蓄,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我把这些想法告诉了陈萍,她也深有感触。

"你说得对,"陈萍说,"咱爸妈这些年看起来是委屈了自己,但是实际上,他们获得了更大的安全感和自由。"

"对,"我点头,"三百多万的存款,足够他们过一个舒适的晚年了。而且即使遇到什么意外情况,也不用担心。"

我们决定向父母学习,开始制定自己的储蓄计划。

不过,我们也跟父母提出了建议:适度改善生活质量。

"爸妈,您们现在有这么多存款,完全可以过得好一些。"我说,"该买的东西就买,该享受的就享受。钱不是为了存而存,最终还是要为生活服务的。"

父亲想了想,点头说:"你说得有道理。我们现在确实可以适当改善一下生活。"

母亲也笑了:"是该对自己好一点了。这些年确实委屈自己了。"

我们全家人都笑了。

08

一个月后,父母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买了新衣服,换了新家具,还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课程。

母亲不再为了几毛钱的差价跑很远的路去买菜,父亲也不再为了省电费而在大热天不开空调。

但是,他们的储蓄习惯并没有改变。每月一千七百块钱的存款,依然雷打不动。

"我们的目标是给小宇攒够五百万,"母亲对我说,"这样他将来无论做什么,都有底气。"

我被父母的坚持感动了。他们已经六十多岁了,完全可以享受生活,但是仍然在为下一代着想。

小宇也从这件事中学到了很多。他开始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说要学爷爷奶奶,做一个有远见的人。

我和陈萍也开始了自己的储蓄计划。我们每月拿出收入的30%存起来,虽然没有父母那么"狠",但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有一天,我问父亲:"爸,您觉得这四十九年的节俭生活,值得吗?"

父亲想了想,认真地说:"值得。不仅仅是因为存下了这些钱,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律,学会了为将来打算。这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

母亲也点头:"对,我们这一辈子,虽然过得节俭,但是心里踏实。现在有了这些积蓄,更踏实了。"

看着父母脸上满足的笑容,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富有,不是拥有多少钱,而是拥有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父母用四十九年的坚持,不仅积累了财富,更积累了面对生活的底气和智慧。

现在,我也要开始自己的"四十九年计划"了。

也许等我老的时候,也能像父母一样,在银行看到一个让子孙震惊的数字。

那时候,我会告诉我的孩子:这就是坚持的力量,这就是复利的奇迹。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以色列何去何从,历史惊人的相似,犹太人在打中国的主意!

以色列何去何从,历史惊人的相似,犹太人在打中国的主意!

芳芳历史烩
2025-09-15 03:28:59
墨西哥女孩不听亲友劝阻远嫁中国,断了往来,5年后全家求援助

墨西哥女孩不听亲友劝阻远嫁中国,断了往来,5年后全家求援助

雅俗共赏1
2025-09-03 14:00:28
女优皆川兰青春少女出道!只和一个男人发生过关系

女优皆川兰青春少女出道!只和一个男人发生过关系

葫芦哥爱吐槽
2025-09-15 18:46:20
无法想象!释永信奢靡生活有多离谱?活得比明星还金贵!

无法想象!释永信奢靡生活有多离谱?活得比明星还金贵!

诗意世界
2025-09-14 23:32:28
宫古海峡再现激烈对峙,运8不顾阻挠,“应邀加入”美日韩演习

宫古海峡再现激烈对峙,运8不顾阻挠,“应邀加入”美日韩演习

烽火观天下
2025-09-15 22:50:42
震三观:吃麦当劳居然能治偏头痛?数百网友亲测有效,连欧美神经科医生都不敢否认!

震三观:吃麦当劳居然能治偏头痛?数百网友亲测有效,连欧美神经科医生都不敢否认!

最英国
2025-09-12 15:07:41
马斯克21岁“女儿”首次亮相时装周,金发红裙惹眼,却也引发争议

马斯克21岁“女儿”首次亮相时装周,金发红裙惹眼,却也引发争议

译言
2025-09-14 11:28:23
华为鸿蒙官宣,这11 款机型,可以升级鸿蒙6.0 !

华为鸿蒙官宣,这11 款机型,可以升级鸿蒙6.0 !

科技堡垒
2025-09-15 11:23:14
不许援助俄罗斯,英制裁中国实体,不到24小时,中方直接下达通牒

不许援助俄罗斯,英制裁中国实体,不到24小时,中方直接下达通牒

墨兰史书
2025-09-15 20:30:06
赵露思风波再起,缺席品牌直播,带父出国度假,网友呼吁其退圈

赵露思风波再起,缺席品牌直播,带父出国度假,网友呼吁其退圈

甜菊汽水
2025-09-15 02:24:16
以军被曝在加沙开展杀人游戏 疑似视频曝光!

以军被曝在加沙开展杀人游戏 疑似视频曝光!

看看新闻Knews
2025-09-14 18:08:09
猛增2000%!美国“无法接受”,这家中国神秘企业实在太“狂”了

猛增2000%!美国“无法接受”,这家中国神秘企业实在太“狂”了

法老不说教
2025-09-15 15:25:04
“早晚刷牙”是错的?医生叮嘱:过了60岁,最好改掉4个刷牙习惯

“早晚刷牙”是错的?医生叮嘱:过了60岁,最好改掉4个刷牙习惯

荷兰豆爱健康
2025-09-02 12:44:24
爆冷!坎邦吉12秒24破国家纪录夺女子100米栏金牌,奥运冠军仅第4

爆冷!坎邦吉12秒24破国家纪录夺女子100米栏金牌,奥运冠军仅第4

直播吧
2025-09-15 21:38:11
央视怒批电动车解限速!25km-h跑不快,谁为骑行者发声?

央视怒批电动车解限速!25km-h跑不快,谁为骑行者发声?

艾米手工作品
2025-09-15 16:30:38
Shams:科尔和库明加的关系没问题 但他认为后者和库巴不好搭配

Shams:科尔和库明加的关系没问题 但他认为后者和库巴不好搭配

直播吧
2025-09-15 22:20:09
今年有多少人赋闲在家?网友:工作量太大,很多公司不愿意多招人

今年有多少人赋闲在家?网友:工作量太大,很多公司不愿意多招人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04 00:10:05
学历越高,越怕熬夜!2.3万人10年研究实锤:睡得越晚,智力下降越快

学历越高,越怕熬夜!2.3万人10年研究实锤:睡得越晚,智力下降越快

新智元
2025-09-13 20:29:37
提气!一致通过,这个狂徒嚣张不了多久了

提气!一致通过,这个狂徒嚣张不了多久了

陆弃
2025-09-13 08:45:35
千古奇冤/六月飞雪?曼联各任主帅场均积分:穆帅1.89阿莫林仅1分

千古奇冤/六月飞雪?曼联各任主帅场均积分:穆帅1.89阿莫林仅1分

直播吧
2025-09-15 17:36:02
2025-09-16 01:19:00
童童聊娱乐啊
童童聊娱乐啊
分享娱乐生活
89文章数 288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头条要闻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数码
健康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虚拟第三学期”收官!你解锁了哪些宝藏?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数码要闻

CASETiFY推出iPhone 17系列手机壳:晶釉手机壳亮相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军事要闻

三人伪装"外卖员""钓鱼佬"窃取军事秘密 详情公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