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象一下,一位前总统、现任美国第47任总统,在法庭上竟然把自己的性侵指控者错认成了前妻,这种离谱的剧情,就连好莱坞编剧都不敢随便写!但这就是唐纳德·特朗普的现实。本周,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维持了一项裁决,要求特朗普为诽谤作家E·简·卡罗尔支付高达8330万美元的天价赔偿。
这笔钱的背后,是一场持续多年的法律大战,而特朗普的“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辩解,竟被一张1980年代的黑白照片彻底击碎。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起事件中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细节,看看法律如何让权力低头,以及为什么一张照片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性侵指控与特朗普的“反击”
这起事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期。当时,特朗普还只是一位富有的商人,而E·简·卡罗尔则是《ELLE》杂志的专栏作家。根据卡罗尔的指控,两人在纽约曼哈顿一家高档百货商店的更衣室内相遇,特朗普在那里对她实施了性侵。
这一指控直到2019年才被公之于众,但卡罗尔并非毫无准备。她后来在法庭上表示,自己在事发后立即告诉了两名朋友,这一细节成为了后续法律战中的关键证据。
特朗普的回应堪称“经典特朗普风格”。他不仅全盘否认指控,还公开宣称“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并指责卡罗尔是为了推销新书而编造骗局。这种回应方式,在特朗普的职业生涯中并不罕见——从政治对手到媒体记者,他多次用类似的人身攻击来化解危机。但这一次,法律却没那么好糊弄。
为什么特朗普的回应会适得其反?原因在于,性侵指控的核心从来不只是物理证据,而是权力关系下的可信度博弈。卡罗尔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她的指控得到了多位证人的支持,包括两位朋友(他们作证说卡罗尔在事发后立即倾诉了经历)和另外两名曾指控特朗普性骚扰的女性。这种“模式证据”在性侵案件中极具说服力,因为它显示被告的行为并非孤立事件。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在2022年10月的庭审中犯下一个致命错误。当卡罗尔的律师罗伯塔·卡普兰展示一张1980年代末的黑白照片时,特朗普竟然在宣誓作证中将照片中的卡罗尔错认成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玛拉·梅普尔斯。
“那是玛拉,是的,那是我的妻子,”特朗普说道,直到他的律师阿丽娜·哈巴急忙纠正:“不,那是卡罗尔。”这一瞬间,他苦心经营的“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辩解彻底崩塌,如果你连对方的长相都记不清,又凭什么断言她不是你的“类型”?
特朗普的轻蔑态度还不止于此。在同一段录像证词中,他甚至对卡罗尔的律师说:“你也不会是我的选择……”这种言论,在陪审团看来,是对原告人格的严重侮辱。法律专家后来分析,特朗普的言行不仅没有帮助他的案件,反而强化了他作为“藐视司法者”的形象。
最终,在2023年,一个联邦陪审团裁定特朗普对性侵卡罗尔负有责任,并认定他2022年的诽谤言论成立,判决赔偿500万美元。
但特朗普并未收敛。他继续在社交媒体上攻击卡罗尔,甚至将自己塑造成“司法迫害”的受害者。这种策略在政治层面或许能巩固他的基本盘,但在法律层面,它直接导致了更高的赔偿金额,上诉法院明确表示,巨额罚款是必要的,否则特朗普“绝不会停止诽谤”。从这个角度说,特朗普不是输给了法律,而是输给了自己的傲慢。
8330万美元赔偿的背后
本周,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维持了8330万美元的赔偿判决。这笔钱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特朗普2024年竞选基金的三分之一,或者够买一架私人飞机。但法院的目的显然不是让特朗普破产,而是用经济手段阻止他继续诽谤他人。
赔偿金的具体构成值得玩味:65万美元是惩罚性赔偿,旨在惩戒特朗普的恶意行为;7.3万美元是补偿性赔偿,用于弥补卡罗尔的经济损失;而11万美元则用于资助卡罗尔修复个人声誉的在线宣传,换句话说,法院在用特朗普的钱帮卡罗尔“打广告”回击诽谤。
这种判决体现了普通法系中“惩罚性赔偿”的精髓:当被告的行为尤其恶劣时,法律会通过经济重罚来传递威慑信号。法院在裁定书中写道:“我们认同地区法院的观点,陪审团有权认定,若不通过巨额经济处罚加以约束,特朗普绝不会停止对卡罗尔的诽谤行为。”这句话简直是对特朗普行为模式的精准总结,他长期以来将诉讼和舆论战视为政治工具,而非需要严肃对待的法律程序。
特朗普的法律团队曾“主张称这一赔偿金额“过高且违反宪法”,但上诉法院驳回了这一论点。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整场诉讼中从未亲自出庭辩护,而是通过录像证词和社交媒体发言应对。
这种“缺席策略”或许是为了避免现场交叉询问的尴尬,但它也给陪审团留下了消极印象,位前总统宁愿在网络上发泄情绪,也不愿在法庭上正面回应指控。
这起案件还折射出美国司法系统的韧性。尽管特朗普多次指责司法体系“被政治化”,但从地区法院到上诉法院,法官们均以证据和法律条款为依据,未显露出明显的政治倾向。例如,上诉法院的法官中包括共和党和民主党总统任命的成员,但裁决结果是一致的。这种司法独立性,在特朗普面临的多起诉讼中均有体现。
另一方面,卡罗尔的胜利也为其他性侵受害者提供了范本。她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长达六年,期间面对特朗普的舆论攻击和资源碾压,却最终靠证据和坚持赢得了正义。她的律师罗伯塔·卡普兰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此案告诉所有人,无论对方多么有权有势,法律依然能带来 问责。”这句话的背后,是无数性侵受害者的共鸣,从好莱坞到政坛,MeToo运动至今仍在推动系统性变革。
从特朗普案件看社会变迁
特朗普的案件绝非孤立事件。近年来,从比尔·科斯比到哈维·韦恩斯坦,多名权势人物因性侵罪被判重刑。这种趋势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社会变化:法律和舆论正在重新审视“权威”与“可信度”之间的关系。过去,性侵受害者往往因权力不对称而沉默,但现在,司法系统开始更重视模式证据和证人证词,而非仅依赖物理证据。
特朗普案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其政治色彩。作为现任总统,他同时面临多起刑事和民事诉讼,包括干预选举、机密文件处理不当等。但这些案件并未影响民事判决的独立性,例如,在卡罗尔案中,法院明确表示“政治身份不豁免民事责任”。这种立场在美国法律中早有先例,但它在此刻显得尤为关键,因为特朗普正试图将一切指控包装为“政治迫害”。
更幽默的是,特朗普的媒体策略在此案中完全失效。他原本擅长利用舆论施压,但法庭不是社交媒体,证据比点赞数更重要。当他错认照片的片段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时,网民们纷纷调侃:“特朗普是不是该换个眼镜了?”这种公众反应显示,民众对权势人物的“神化”正在褪色,大家更愿意相信证据,而非身份。
从国际视角看,此案也与全球的性侵法律改革相呼应。例如,英国在2023年通过了《受害者法案》,强化了对性犯罪受害者的保护;法国和德国也修订了证据规则,使单一证词更容易被采信。这些变化说明,法律正在适应社会对“正义”的新定义:不再容忍以权力为盾牌的逃避行为。
当然,特朗普案也留下了未解的问题。例如,他是否会继续上诉至最高法院?8330万美元的赔偿是否会真正执行?但从目前来看,法律已经发出了明确信号:无论你是总统还是平民,诽谤和性侵都要付出代价。正如卡罗尔在判决后所说:“这不是政治问题,这是关于人类尊严的问题。”
尾声
特朗普的8330万美元赔偿案,最终以一场乌龙认亲和法院的重锤落下帷幕。它告诉我们,在证据面前,权力和咆哮都是苍白的。或许特朗普还会继续上诉,继续在社交媒体上发泄愤怒,但法律已经记住了他的错误,无论是性侵、诽谤,还是错把指控者当成前妻的荒唐瞬间。
在这个时代,司法不再是大人物的保护伞,而卡罗尔的胜利,正在让更多沉默者鼓起勇气。毕竟,如果总统都不能逃脱问责,普通人还有什么借口逃避责任?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最新:特朗普需支付8330万美元赔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