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学区房,很多人第一反应总觉得这是“中国特色”。为了一个名校名额,不少家长拼命攒钱、掏空积蓄,也要挤进那一片“教育宝地”。
但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英国的家长似乎没那么“卷”——他们对学区好像不是很执着,更不至于为了一套房拼尽全部。
然而,英国的学区房竞争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激烈。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工党宣布对私立学校加征20%的增值税,私校学费应声大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把目光转向公立学校。这一转变,也悄然推热了原本就火爆的英国学区房市场。
事实上,英国也有学区房一说——主要针对的是公立学校(State school),入学原则也一样:按片区划分,就近入学。
英国的公立学校由政府出资设立、地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教学大纲(national curriculum),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系统。而且,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无需支付任何学费。如果学校要求寄宿,只需要缴纳寄宿费即可。
虽然相比私校,公校在课外活动和个性化教学上可能稍显简单,但部分优质的公立学校教学水平相当不错,既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买房本身还是一种投资——好学区房价坚挺、增值可期,可谓一举两得。
也正因如此,历来好学区内的房价都明显偏高。据桑坦德银行数据显示,全英排名前50的小学和中学所在学区,房屋均价高达538,490英镑,比英国房产平均价格(379,517英镑)整整高出42%。
而自工党当选并宣布私校征税政策以来,学区房热度快速攀升。调查显示,如今四分之三的英国家长愿意为好学区支付更高房价,比去年增加了11%。平均来说,他们愿意为顶尖学区内房产多付15%的溢价,甚至有十分之一的家长接受25%以上的加价。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需求持续升温,优质公立学校周边的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不过,好学区里的房子毕竟是“抢手货”,数量有限,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业内人士开玩笑道:能像“学区”这样瞬间点燃家长购房冲动的因素,真不多见!一听到“好学区”三个字,很多父母顿时两眼放光——什么老旧的线路、有点吵的邻居,甚至屋顶有点小漏水,突然都变得“可以商量”了。
但大家也别急,学区房固然有学区房的好,选择仍需要慎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业内人士,Wilfords London的创始人Geoff Wilford对选购学区房的几点建议。
1、“看准”学区
选购学区房的第一要诀,就是得先“看准”学区~
这一点在英国尤其重要,因为这里的学区划分很有自己的“特色”:虽然也是按片就近入学,但有时候范围真的特别小,而且还会动态调整!尤其是在伦敦这类人口密集的城市,学区范围每年都可能根据学校招生情况和实际需求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你今年买的房明明还在心仪学区内,明年说不定就被划出去了……
Geoff Wilford表示,他曾在现实中就看过这样的案例:一些家长第一年看房时目标还是距离学校300米内的房源,结果第二年该校学区范围缩至200米以内……他们因为预算不足只能无奈放弃。
这还算好的,试想一下,如果多花了十万英镑,最后却发现房子竟然落在了街道另一侧——不属于学区了,这会是什么感受?
所以,关键教训是:别只看去年的学区地图!一定要核对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心里有数再出手——并且永远记得:留点安全余地,离学校近一点,也会更稳妥一点。
2、“千万别伪造地址”
众所周知,英国大部分地区的学区房都是“租售同权”的,也就是说租房子也可以上学校。
Geoff Wilford称,有些家长可能会利用这一政策,特意在学区内租个小公寓,就为了在申请表上勾个“合格”地址,等申请一通过,立马搬回原本更宽敞、但不在学区的家。
但现在学校因为入学压力大,审核也越来越严格了:他们会追踪家庭申请记录——如果第一个孩子入学后你家搬走了,第二个孩子可能就没法跟着入学了。
Wilford表示:“我还见过一家人挤在一居室里,带着三个孩子和一只拉布拉多,就为了让材料看起来‘天衣无缝’。”
“这招放在十年前也许还行得通,如今却是一场赌博,后果可能很严重。一旦被认定为地址造假,孩子可能直接被取消学位——这种风险也许并不值得冒。”
3、别太早冲动购房
Geoff Wilford表示,有一些家长规划得“超级提前”。他说:“我见过一对夫妻,孩子才六个月大就着急买房‘抢跑’。结果等到女儿四岁时,他们曾经心心念念的学校反而不适合她了。”
“到头来,他们被困在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房子里,一切只因为当初为小宝宝设想的那条上学路。”
所以,买得太早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家庭会变、工作会变、孩子也会成长。
在把全部希望押注在一所学校之前,不妨问问自己:五年后,这房子还适合你的生活吗?如果再要一个孩子,空间还够不够?万一通勤方式变了,你还会喜欢这个地段吗?这些都是在“学区热”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4、“中学怎么办?”
很多家长一心扑在小学上,却容易忽略中学,总觉得中学可以“到时候再说”,这有时也许不是个好主意。
好的中学竞争更加激烈,不管是萨里的文法学校,还是像Bolingbroke、Emmanuel这类新兴的热门公校。
有些有条件的家庭,最后不得不把孩子送去离家更远的学校。这样也许也行得通,但家长面临的就是多年的早起和长距离的通勤,如果不想过这种生活,那么从一开始找房,家长最好也要考虑考虑孩子的中学在哪儿上。
5、“别低估通勤的折磨”
Geoff Wilford表示,尽管私立学校不存在片区一说,但即使家长决定选择私立学校,也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因为孩子上学也需要一定的“便利性”。
他说:“我见过一些家长,认为地段无所谓,因为他们决定上私校。结果不久后就因为长期远距离接送孩子崩溃不已,并希望搬得离学校近一点。”
“事实证明,便利性往往非常重要。如果你正在两套房之间犹豫,一定要问问自己:哪一套能让你的早晨更轻松?离学校更近一点,可能远比多个你根本用不上的卧室,有价值得多。”
6、保持理智
最后,Geoff Wilford建议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智。学区房固然重要,对孩子教育的投资永远不会嫌多。但在决定支付高昂的学区溢价之前,不妨冷静地问自己:如果这所学校不再“顶尖”,我是否仍然愿意住在这里?这里是否适合我的家庭生活?
对于明智的购房者,学区是一方面,但他们也会全面考虑自己的工作通勤、家庭结构变化、社区环境等因素,理性判断这套房子是否真正适合长期生活。
总之,学区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的确可以成为孩子教育之路上的重要跳板,但购买学区房也是一场涉及到家庭未来生活的长期投资。大家一定要理性选择。
ref:
https://www.standard.co.uk/homesandproperty/buying-mortgages/buying-for-schools-in-london-catchment-area-b1245075.html
https://www.cityam.com/house-prices-in-top-catchment-areas-soar-as-parents-race-to-bag-places/
扫码➕客服微信咨询
微信号: BuyHomeUKSerena
欢迎咨询: 英国购房的各种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