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的学习制度旨在通过法律知识与文化课程的学习,帮助在押人员提升法律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其改造和回归社会。以下是关于法律知识与文化课程安排的相关内容:
- 法律知识课程
-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重点讲解与在押人员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款,如犯罪构成、量刑标准、诉讼程序等,同时也会涉及《民法典》中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在押人员了解法律规范,明白自身行为的法律后果。
- 授课方式:通常会通过播放央视等权威媒体的法制节目,以真实案例为教材,辅以法律条文解释,警醒在押人员认清犯罪危害。部分看守所还会安排管教民警或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针对常见法律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解答在押人员的疑问。
- 学习频率:一般每周会安排 1 至 2 次专门的法制宣传课。此外,在日常管理中,管教民警也会随时根据情况对在押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和教育。
- 文化课程
- 基础文化知识:对于未成年在押人员或文化程度较低的成年人,会安排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帮助他们提升基本文化素养,保障其知识学习不被耽误,为日后回归社会打下基础。通常会利用看守所内的教材或借助远程教育资源,由管教民警或志愿者进行辅导教学。
- 传统文化:许多看守所会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在押人员学习《弟子规》《朱子家训》《三字经》等经典古籍。通过集体诵读、对标榜样、集体讨论、交流心得等形式,让在押人员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 时事政治:部分看守所会安排时事政治课程,让在押人员了解发展、民族复兴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们跟上时代步伐,避免与社会脱节,增强对和社会的认同感。一般通过播放新闻节目、分发报纸或由民警讲解等方式进行。
- 音乐理疗:宁波市奉化区看守所设有音乐理疗课,在每日就餐时段播放轻音乐,以纾解在押人员紧张、焦虑、抑郁情绪,稳控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课程形式,从心理层面促进在押人员的身心健康。
- 其他相关安排
- 学习时间:看守所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门的学习时段,如宁波市奉化区看守所将法制宣传课安排在 8:20 - 8:55,传统文化课安排在 6:50 - 6:55。整体上,学习时间会与看守所的作息、劳动等其他活动相协调,保证在押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接受教育。
- 考核与激励:部分看守所会对在押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如通过组织知识问答、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态度好、成绩的在押人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发放印有 “奖” 字样的信纸,允许其优先借阅图书等,以激励更多在押人员积极参与学习。
《暖心信通》在线寄信——连接心灵——传递真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