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立于世,常怀一问:何以须不断学习?幼时学步,少时学文,壮时学艺,老来学道,似乎一生皆在学中度过。然学习之事,非止于积累知识,实为心灵之修行,是照亮生命的一盏长明灯。
禅门有言:“初心不忘。”学者,守此初心也。人之所以为人,在于能学,肯学,乐于学。婴儿学语,虽咿呀不成调,却已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老者读书,虽目力不济,却仍在追寻生命的真谛。学习如同溪流,不舍昼夜,终汇成江河;学习犹如登山,步步虽艰,终能凌绝顶而小天下。
人常以为学习为苦事,盖因只视其为功名之阶梯,利禄之途径。若存此心,则学而成负累,愈学愈觉疲惫。昔有僧人问赵州:“如何是道?”赵州云:“吃茶去。”学问之道,亦当如此平常。学习不是外在于生活的重负,而是生活本身的自然流露。农夫观天象而知农时,工匠究技法而精其艺,皆学习也。禅宗讲“运水搬柴,无非妙道”,学习亦当融入日常,成为生命的自然节奏。
学习之要,在于破“我执”。人之所以停滞不前,多因固执己见,以为己知已足。苏格拉底云:“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承认无知,方有求知的可能。茶杯空方能容茶,心腹虚方能纳新。学者,须常怀空杯之心,虚怀若谷,方能接纳新知,不断成长。佛教有“所知障”之说,谓人往往被已有之知见所障蔽,而不能见真实。不断学习,正是为了破除这些障蔽,见得本心。
学习之道,贵在持之以恒。滴水穿石,非力强也,恒也;铁杵成针,功久也。人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非有恒心不能为。昔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其勤如此;达摩面壁九载,其专如此。学习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终身之业。现代世界变化迅疾,新知迭出,更须不断学习,方能不落后于时代。
然学习非止于书本。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之道,在读书,亦在阅世;在师贤,亦在友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物皆可为师。禅者观花开花落而悟无常,听溪流潺潺而知变易。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可,关键在于有一颗敏锐好学的心。
学习之终极,在于明心见性。知识若不能化为智慧,则如藏珠于椟,不得其用。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真知必能行,行之方为真知。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生命的转化;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心的照亮。通过不断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世界,更认识自己;不仅改变观念,更改变生命。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似乎变得容易——指尖轻点,海量知识即呈眼前。然正因为此,更需有选择地学,有思考地学,否则易迷失于信息的海洋,反而离智慧愈远。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学习最终是为了照亮自己的本心,而非被外物所役。
为什么要不断学习?因为学习是生命的呼吸,是心灵的滋养。停止学习,便是停止成长;停止成长,便是开始衰老。无论年岁几何,境遇如何,学习都能让我们的心保持年轻,让我们的眼保持明亮。
学海无涯,然以有涯之生,游无涯之学,其乐亦无穷也。愿我们都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保持空杯,持之以恒,最终明心见性,让心中的那盏灯长明不灭,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