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称:康诺亚)的实验室里。几位身穿白大褂的研究人员正专注地观察着培养皿中的细胞变化。这里,曾诞生了让特应性皮炎和鼻病患者重获新希望的国产1类创新药——司普奇拜单抗。
而比药物本身更令人惊叹的是它惠及患者的“成都速度”:去年9月获批上市后,在多方联动之下,出台专项政策、推动快速入院、纳入“惠蓉保”保障范围……在这背后,是一场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的合力突围。
“成都速度”这样诞生
故事,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2024年9月10日,历经8年研发,司普奇拜单抗(康悦达®)首个适应症——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正式获批上市。紧随其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适应症也相继获批。十年磨一剑,思忖在手的新药上市批文,企业却感受到新的压力。
▲康诺亚制剂生产线
“新药上市只是起点,进不了医院,患者用不上,所有创新研发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康诺亚负责人谈到,创新药如何顺利进院、让患者用得上,成为企业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彼时,康诺亚的商业化团队也刚组建,面对全国范围的入院压力,企业希望从“大本营”成都率先找到机会。
“创新药进入了注册上市的新阶段,政府解决的共性需求需要随之从鼓励创新研发,拓展到包括入院商业化在内的真正全链条服务,因为之前没有经历过,意味着需自费的1类创新药的入院服务,需要改革。我们不能看着好药进不了医院。”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企业服务专员何东升带着企业诉求,联动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联系成都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业务部门,争取参考上海等先发地区的政策突破经验,快速制定包括入院在内的本地化方案。 “只要别的城市能做到,成都也一定能做到。要让市民尽快用到好药。” 相关部门态度明确,并立即启动入院政策起草工作。
当年11月25日,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了《优化药品进院流程工作指引》。据此,市医保局专人服务企业完善挂网信息,市市场监管局在收到申请的当天即为司普奇拜单抗出具了创新认定文件,市卫健委随即向全市医疗机构推送了创新药信息,各医院迅速召开药事会启动入院。
经多方努力,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首家试点单位,在去年12月初向企业提交了用药计划。与此同时,市医保局指导“惠蓉保”运营机构紧锣密鼓开展门诊类创新药制度化纳入的测算和对接工作,力争为成都造创新药进入其他地区“惠民保”打样,助力企业拓展市场。这也“再次证明了成都优良的营商环境,成为创新药企扎根成都发展的最大依靠。”
政策创新再升级:
“一件事手册”破解行业痛点
这场“快速入院”的突围,其实是成都与康诺亚九年携手共进的缩影。
2016年公司成立时,团队带着二手设备入驻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2017年我们筹备产业化,决定落户生物城时,园区还满是脚手架。”康诺亚是园区第二家入驻的企业,“当时周边什么都没有,我们是孤零零的两家企业”。
▲康诺亚生产基地大楼
但政府的前瞻性支持让企业安心。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帮助企业协调场地、水电气等配套需求。2022年8月四川高温限电期间,正逢康诺亚生产厂房建设和司普奇拜单抗临床试验关键阶段,在落实好应急电源保障的同时,政府第一时间协调恢复供电,保障临床试验关键期供药。
这种“陪伴式服务”贯穿企业发展各阶段。“企业内部包括研发、临床试验、知识产权、采购、生产、人力甚至财务等多个部门都有政府服务专员的微信、手机号等联系方式,专员也响应‘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要求,作为集成政府服务的统一接口,对接落实服务资源。企业发展到哪个阶段,就有哪个阶段的工作人员出现。”康诺亚负责人说。
九年间,康诺亚从百人团队发展为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元,拥有50多个研发项目。2021年在港交所上市融资32亿港币,为临床推进奠定基础;2024年以来司普奇拜单抗三个适应症接连获批,优秀的临床数据和研究成果登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等国际顶级期刊。
成都的创新服务仍在迭代升级。
今年,作为首个非肿瘤类创新药,司普奇拜单抗成功纳入“惠蓉保”保障范围,意味着更多成都患者能用上这款创新药。从实验室到病床,从医院到医保,成都正在构建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今年8月28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创新药械品种入院一件事手册》,提出“15+1+1”极速通道:15个工作日完成省平台挂网审核,1周内精准推送至医院,1周内协调召开药事会审议。该手册针对不同类别创新药械分类处理:一类新药一周内启动药事会讨论,二类新药一月内完成审议,创新医疗器械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这种“因类施策、精准计时”的机制,为后续创新药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政策样本。
在何东升看来,成都高新区生物局的角色是打造“梧桐计划”——通过政策创新和服务集成,让更多“金凤凰”在成都栖息成长。而对康诺亚而言,选择成都不仅是基于产业布局的考虑,更是源于一种情感认同:“成都让人感到开放、充满活力。这种包容与务实,让我们能专注做事。”
康诺亚负责人表示,中国制药企业开始以更低成本、更短周期,研发出与国际水平相当甚至更优的药物,打破原研药高价垄断。这种可及性的提升,不仅惠及中国患者,也为全球市场提供了高质量、可负担的新选择。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实习生 贾李逸雯 图据受访者
编辑 成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