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茅台,正在变成一件很日常的事
文 | 曾琼仪
在白酒行业“三期叠加”的传统淡季,茅台于8月底至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华东、西南、东北三地茅台酒终端动销环比显著增长,增幅区间达15%-35%,部分商家出货量已超去年同期。
这一“淡季不淡”的现象,在微酒看来,并非偶然的市场波动,而是茅台自今年“春耕行动” 以来,持续落地“三个转型”“4+6 渠道体系”“五个量比关系”等战略的必然结果。
01
动销回暖茅台战略落地的市场具象化反馈
在某区块链公司内,行政总监向微酒展示采购清单:8月购入70周年纪念酒52瓶,全部用于程序员项目庆功宴。“比发奖金更提士气”的反馈,让这类科技企业成为茅台新金主。
聚焦终端,经销商们也纷纷表示:“现在喝茅台的消费群体画像更加具有多样性了,不再局限于某一类人群,而是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
茅台,正在向一种生活符号转型。
而这种转型的背后,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非典型买家”所带来的实际增量,正是茅台作为传统行业龙头主动求变、积极落实的成果。
而这种“非典型买家”的数量与购买力,还在持续上升之中。
微酒从多地经销商处获悉,茅台的买家不断出现新面孔。
在上海等一线城市之中,出现了不少奢侈品代购转型的“酒水买手”。他们通过私域流量撮合收藏交易,推动限量款茅台月周转率达300%。一位买手坦言:“现在不少奢侈品配货周期变长后,高净值客户更偏向转向茅台套利。”
可见,这与传统“节庆送礼+商务宴请”的消费逻辑形成代际差。有券商消费分析师指出:“茅台正在吃掉轻奢品和金融产品的市场份额,这是增量超预期的本质。”
在新面孔之外,茅台固定消费人群的购买热情也依然不减。
成都某烟酒连锁品牌负责人刘总表示:“8月我们门店茅台酒的开瓶率提升了不少,以前有些客户买回去是囤着,现在家庭聚会、朋友小聚用茅台的越来越多。”
哈尔滨某经销商也补充道:“以前淡季我们都要靠促销拉动销量,今年不用搞太多活动,自然动销就起来了,8月底的时候,有位老客户一次性订了20箱,说是用于客户送礼,这在以前淡季根本不敢想。”
随着中秋、国庆的双节即将到来,茅台的动销率还呈现出不断攀升之势。总结而言,茅台市场端的表现,不仅一直很“稳”,且还在持续突破之中。
毋庸置疑的是,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茅台此前一系列战略的精准落地。
02
”灯塔力量凸显茅台背后的“定力”与“动力”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当下,茅台能够在淡季实现三地市场动销逆势增长,不仅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更凸显出其作为行业灯塔的引领作用。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茅台始终坚守的“定力”,也是其不断创新的“动力”。
面对白酒行业“三期叠加”的新形势,茅台早在今年2月开启的“春耕行动”中,就将“消费结构转型显著,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与理性消费,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深度调整期” 这一研判传递给全渠道,并坚定执行“三个转型”“4+6 渠道体系”“五个量比关系”等一系列措施。
可见,即便在市场面临压力时,茅台也没有盲目调整战略,而是保持战略定力,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最终收获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而茅台的“动力”则来源于主动求变的勇气。
在产品创新方面,茅台不断推出文创产品和纪念酒,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品牌文化内涵。“五星商标上市 70 周年纪念酒”“黄小西吃晚饭”文创系列等新品的成功,正是茅台产品创新能力的体现。
在营销创新方面,茅台推动营销从“卖酒”转向“卖生活方式”,从产品、渠道、服务等多维度推进变革,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饮酒需求,更回应其情感与社会价值认同。
例如,茅台深度融合在地文化,为消费者提供“销售+服务+体验”一体化的服务,有效促进了消费者培育和市场动销转化。
更重要的是,在“定力”与“动力”之外,茅台始终愿意深入市场、研究消费现象与消费需求,这也让品牌战略有了十分牢固的底部根基。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
正如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8月调研中强调的,茅台如同一棵大树,消费者需求是土壤,渠道是根系,产品是养分——只有根系发达、养分匹配输送到土壤,企业才能在波动中持续生长。
而茅台这份“以战略确定性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破局经验,相信也将为整个酒行业的价值转型提供更具实操性的参考。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