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事,莫铺张,高额彩礼要阻挡;六万内,是限量,车房索要不可想……”如今,在古浪县海子滩镇的村落街巷间,这类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已成群众口口相传的“文明公约”。为破解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婚俗痛点,切实为群众卸下婚嫁“包袱”,古浪县创新机制、精准发力,打出一套“有力度、有温度、有实效”的组合拳,精准治理婚俗陈规,让文明婚俗在乡土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海子滩镇谭新村村规民约宣传栏
修规立约:让文明婚俗有章可循
无规矩不成方圆。海子滩镇将婚俗改革纳入基层治理重点,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把彩礼限额6万元以内、婚宴标准每桌不超800元、禁用高档烟酒等具体要求,逐条写入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用“百姓话”定“百姓规”,用老百姓听得进、记得住的方式,倡导婚礼简办、新办,让文明婚嫁有章可循。
此外,海子滩镇还结合本地实际,发布了更具针对性的《文明婚俗倡议书》,鼓励适婚青年争做新风正气的倡导者,呼吁青年家长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同时强调党员干部须发挥模范作用,树立文明婚俗的标杆。
宣传引导:让文明婚俗深入人心
海子滩镇组织干部参与演出,拍摄了以“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的“三句半”系列短视频。视频中,“爱情若是有真缘,何必彩礼来量算”“如今车房加现款,钱哪来”等诙谐幽默、接地气的台词,有效传递了文明婚俗理念,加深了群众对婚俗新风尚的理解和认同。
文明婚俗宣传活动
线下聚焦普法与民生宣传,镇妇联开展了“巾帼普法乡村行·婚俗新风润万家”活动,组织镇村妇联干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及婚俗改革政策,夯实法治基础的同时也为开展文明婚俗宣传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海子滩镇还通过“炕头会”“板凳会”等贴近生活的形式,入户发放文明婚俗宣传册,以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宣传,让婚俗新风“入眼、入耳、入心”。
专班监测:筑牢文明婚俗“防护网”
“事事有人管、处处有劝导”是海子滩镇推动婚俗改革的关键举措。该镇积极推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同步组建了22支村级婚姻劝导队与1支镇级婚姻劝导专班,构建起“镇—村—户”三级劝导体系。今年,海子滩镇还优化了红白理事会成员,吸纳“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专家)、妇联干部、致富带头人加入理事会。这些熟悉村里情况且有威望的人加入,不仅让红白理事会的决策更贴合乡村实际、更易被群众接受,也显著提升了理事会的公信力与执行力,让劝导工作既有“理”又有“情”,真正筑起了抵御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的“坚固防护网”。
宣传现场
海子滩镇还建立健全“彩礼动态监测台账”机制,每月定期摸排新结婚对象的彩礼情况,一旦发现超标苗头便立即组织婚姻劝导员上门沟通、积极引导,用“耐心讲政策、真心解难题”的方式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确保彩礼数额控制在合理范围。
海子滩镇干部周佳说:“我们始终聚焦群众需求,推出的一系列举措都紧扣‘接地气、易实施、真管用’原则,就是要让‘轻彩礼、重幸福’的新理念真正扎根乡土、落到实处,让婚姻回归本真,不再被沉重的彩礼束缚。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是对新时代婚嫁风尚的生动诠释,更印证着我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走深走实。”
本文来源:青春古浪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