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优惠的临期食品
受到部分消费者的欢迎
但具体到什么期限才算临期
商家该如何规范销售临期食品
消费者选购时需要注意什么
01
多地规范临期食品管理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农村食品经营者临期食品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对临期食品销售进行规范,食品经营者可以参照这个标准,也可以自行设定食品临期时限。
《工作指引》明确不同保质期食品临期界定标准。具体而言:
食品保质期为1年以上的(含1年),期满之日前45天算临期;
食品保质期10天到1年的,剩余保质期时长不足保质期十分之一就算临期(比如保质期为10个月的,过期前1个月算临期);
食品保质期少于10天的,或者国家有关标准允许不标明保质期的食品,可以不设临近保质期。
此外,其他地区也出台了关于临期食品的管理规范,如山西省地方标准《临期食品管理规范》于2024年3月11日正式实施,安徽省2022年发布了《安徽省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针对临期食品制定的管理办法或者标准、指引中,对“临期”的具体界定存在差异。比如:
▷针对保质期1年及以上的食品
北京、山西等地规定到期前45天以内算临期,河北、安徽等地规定到期前30天以内算临期。
▷对于保质期较短的食品
● 北京市规定食品保质期少于10天的,或者国家有关标准允许不标明保质期的食品,可以不设临近保质期;
● 安徽省规定标注保质期在3天以上不足15天的,临近保质期为到期前2天;
● 山西省则规定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国家有关标准允许不标明保质期及保质期7天以下的食品,不设临近保质期。
除了将处于保质期届满日之前指定天数内的食品界定为临期食品外,还有一些地区将处于保质期届满日之前指定比例天数内的食品界定为临期食品。比如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加强进口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规定》明确“所称临近保质期的进口食品,是指进口食品在取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时一般已超过保质期限三分之二时限的食品。”
▲部分保质期较短的食品。孟刚/摄
02
商家应作出醒目提示
2012年1月,原国家工商总局发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但在实际操作中,某些商家可能会用折扣、特价等词汇来模糊临期属性。
9月9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超市,发现有门店直接打折售卖临期食品,也有门店未明确标示临期食品,与非临期的同款食品放在一起并以同样价格售卖。
在朝阳区朝阳路一家超市内,一款鲜奶的保质期截止到9月10日,该款商品在“买一送二”打折促销;
在定福庄附近的一家生鲜超市内,一款切片面包显示保质期为7天,保质期到9月10日,该产品与非临期的同款产品放在一起以同样价格售卖,商家未做保质期很短的提示。
在电商平台上,记者发现销售临期食品的商家不在少数,有的平台还设置了“临期清仓专区”。不过,部分出售进口临期食品的折扣店没有对商品保质期进行明确提示,只在明显位置标注了“特价”二字。
记者了解到,《工作指引》提出了针对性管理要求:
指导有条件的农村食品经营单位设置临期食品销售专区(柜),与其他货架区分,设置标明“临期食品销售专区(柜)”字样的标示牌;
以打折、促销、特价、捆绑、买赠等方式销售临期食品的,加贴临近保质期食品或临期食品等标签提示。
此外,一些地方性管理规定也明确要求,商家将临期食品与其他商品一起捆绑搭售时,须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且不得隐藏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北京红飒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黄启瑞表示,在法律层面,临期食品尚没有明确定义,现行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设立临期食品专区,目前对设立临期食品专区更多是鼓励态度。经营者在销售临期食品时进行明确标识或设置专区(柜),确保了交易的透明化,如果是网购,那么在网购页面或销售区域应该有让消费者容易注意到的临期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03
选购注意5点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目前,临期食品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只要储存方式得当,临期食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对临期食品进行促销处理有一定的意义,一方面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不良厂家把临期食品翻新后重新售卖。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保质期不等于“最后可食用时间”,而是厂家承诺的最佳食用期限。只要储存得当,临期食品在过期前通常不会变质,可安全食用。
消费者应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并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信息,按需购买;
若发现胀袋、漏气或标签模糊等情况,切勿购买;
若购买临期食品,关注标签上的贮藏条件,查看是否按要求贮藏,需冷藏/冷冻的食品若未按规定储存,可能提前变质;
出现异味、霉变、颜色异常时,即使未过期也应丢弃;
勿因低价冲动囤货,导致临期食品变成过期食品。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孟刚
编辑/裴莹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7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