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丁亦鑫
9月16日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灭菌乳新国标)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明确,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鲜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
什么是复原乳?为什么不允许在灭菌乳中使用它?会带来哪些影响?人民网健康“医”点通栏目采访了修改单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相关负责人。
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通俗来讲,是指把牛奶干燥成乳粉后,再添加一定的水制成的乳液。如何区分灭菌乳、巴氏乳、调制乳?灭菌乳是大家常说的纯牛奶,保质期可达到6个月以上,并且仅需常温储存;巴氏乳是经过巴氏杀菌后的低温鲜牛奶,保存期比较短,需要在0-6度储存;调制乳是在牛奶基础上加了食品添加剂“外挂”的奶制品。
灭菌乳新国标实施后,灭菌乳、巴氏乳(即低温鲜奶)都必须用100%生鲜乳制作,乳品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复原乳仍然可以用于酸奶、调制乳、乳饮料等产品,且必须在配料表中写明原料,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为什么在灭菌乳中取消复原乳原料?从营养角度看,添加了复原乳的牛奶,经受了多次热加工,活性蛋白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损失较多,口感风味、营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此,直接用生鲜乳加工的产品比复原乳加工的产品,营养价值更高,口感、风味也会更好。
除了更好的营养价值、口感风味之外,灭菌乳新国标给百姓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灭菌乳产品包装将只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不再标注复原乳相关内容,标签更加清晰,让消费选择更为简单。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4)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奶业生产能力继续提高,产业综合素质持续增强,质量安全水平高位再提升。全年奶类产量4281.3万吨、乳制品产量3054.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3%、3.1%。全年累计抽检8710批次生鲜乳样品,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由此看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安全上,我国生鲜乳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奶业加工生产的原料需求。
负责人表示,将复原乳从生产灭菌乳的原料中剔除,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修订。灭菌乳新国标确立了以生鲜乳为原料的奶业生产体系,表明国家对推动奶业一体化发展和提高乳品质量的高度重视。我国在推动奶业做强做优、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对奶业全产业链而言,灭菌乳新国标更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短期看,乳品企业对生鲜乳的需求会增加,直接带动奶牛养殖场增收,让养殖户更有干劲;长期看,这将推动企业与养殖场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会更关注奶牛健康养殖和生鲜乳质量,避免以往因原料波动导致的产业“大起大落”,从养殖到加工形成良性循环。
在国际层面,灭菌乳新国标也让中国奶业更具竞争力。新标准实施后,进口灭菌乳也必须做到更规范,质量更有保障。同时,取消复原乳也将提升中国奶业的国际信誉,助力国产乳制品拓宽国际市场。
随着灭菌乳新国标落地,中国奶业正迈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阶段。9月16日之后,当你拿起一瓶常温纯奶时,获得更清晰的产品信息,看到配料表中只出现“生牛(羊)乳”这一字眼,或许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份“舌尖上的安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