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三权分置”整合林地资源,成立村级林场,引进企业规模发展林下经济,让昔日荒山变成群众的“绿色银行”,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长春堡镇犀牛村的林下天麻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挖沟、铺菌材、播天麻种,一片繁忙景象。得益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原先分散到户、难以规模化利用的林地资源被有效整合,村民们不仅能通过入股获得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村民们正忙着挖沟、铺菌材、播天麻种,一片繁忙景象。周照人摄
“原来我们林地里的土地都是荒废了的,林权改革以后,引进企业进场来发展种植,解决了村里老年人就业的问题,实实在在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帮助。”长春堡镇犀牛村村民王清洪告诉笔者,村里有一半的老人都在林场务工,每人每月的收入都稳定在3000元左右。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犀牛村明确了林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不仅让企业能够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林地,也让村民真正从资源中获得了实惠。不少村民表示,除了务工收入外,每年还能拿到林地流转费用,一举扭转当地竹林低产低效的态势。
长春堡镇犀牛村的林下天麻种植基地里。周照人摄
“之前我们就多次来考察过这片林地,感觉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而且地理环境很适合发展天麻种植,但因为权属复杂,迟迟不敢下定决心投资。”两地天麻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徐德均说,自林权制度改革后,他们于今年4月份通过招商引资进入该林地,目前种植了1000余亩天麻,预计产量达100余万斤,同时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徐德均的企业顺利落地并迅速扩大种植规模,离不开村级林场的统一运营和区林业局的政策支持。通过银企对接、现场座谈等一系列举措,七星关区既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有效激活了林地资源潜力。
长春堡镇犀牛村林地资源丰富 郁郁葱葱。周照人摄
据七星关区林业局副局长潘定华介绍,目前,已完成犀牛村4000亩231宗林地“三权分置”全级调查,将林地所有权明确到户、村、组,集体解决了林地权属不清、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实现投资商从原来逐家逐户协商签订流转协议,向直接与村林场签订流转协议的转变,既缩短了流转时间,又解决了集中连片,利用林地资源,对外招商盘活,资源增加林农收入,引进企业入驻,为企业搭建了融资平台,解决涉及林下企业资金需求,补齐全区发展林下经济资金不足短板。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盘活了林地资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通过推动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七星关区正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经营体系。
村民们正忙着挖沟、铺菌材、播天麻种,一片繁忙景象。周照人摄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积累经验成果,总结提炼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全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提速至高、林业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农民增收持续增加。”潘定华表示。
犀牛村的成功实践,为七星关区乃至全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改革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荒山绿林正变成百姓致富的“幸福不动产”。(邱梦如、詹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