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式上,东风-61 一亮相,全世界就感到震惊不已了,因为外界根本没有想到,中国会在东风-41的基础上直接推出东风-61。
这两款洲际导弹用的都是固体燃料,而且也都是车载机动模式,说明在类型上两者一致,2019年展示过的东风-41,射程据说在12000km~15000km之间,刚刚展示的东风-61,其射程只多不少。
所以很多人就想问一个问题,既然已经有了东风-41,为什么还会推出最新型号的东风-61?新的洲际导弹和原来的型号有什么区别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来看一下东风-61作为最新型号有哪些特别之处。
不敢想咱们还有多少好宝贝
东风-61刚亮相,很多网友就坦言,不敢想象我们还有多少好东西。作为一款洲际导弹,而且还是机动发射模式,说明其无论是打击覆盖范围还是生存性都有了大大的提升。
先来看打击范围,洲际导弹的射程一旦超过1万公里,在军事上就属于远程。洲际导弹如果射程超过了12000km,甚至超过了14000km,那就是全球无死角覆盖。
此前的东风-41,外界普遍认为它的最低射程也突破了12000km,最高射程甚至能达到15000km,也就是说,这是妥妥的全球覆盖打击。从之前的41 直接跃升到 61,说明在性能上有跨代提升,所以外媒也推测,东风-61的射程可以做到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
因为采用了固体燃料发动机,意味着导弹可以实施公路机动。相比于固定发射的洲际导弹,机动式发射更加灵活,还能够避开卫星的侦察以及地面监视。在多数情况下,哪怕是在山区也能够做到快速发射。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推出的东风-41还可以在铁路上实施机动,在战时状态下不但能够做到快速反应,生存能力也大大提高。也就是说,这类机动式的发射模式可以执行二次核打击。
也有网友通过公开的新闻图片分析了东风-41和东风-61的车载类型结构,发现除了在颜色,外观上有差异外,车辆的大致结构是相同的。
所以有网友就猜测,这两款不同型号的洲际导弹在战时状态下没准可以做到兼容。换句话说,东风-61除了能够执行公路机动外,可能也能执行铁路机动。
不过话又说回来,由于武器的参数是保密的,单从武器的外观实际上看不出内部有什么相同之处或者是差异。这也就意味着东风-61为什么能够跨越式升级,很可能在技术性能上已经和此前的东风-41有着本质区别了。
另外也要考虑到研制和迭代周期。东风-41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的,从开始至今持续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所以现在推出东风-61型号也算是一个正常范围的研制迭代期。
从东风系列导弹的研制历程来看,大约每10年的时间就会有一个新的型号问世。这也就是说,随着东风-61的亮相,另一个全新的型号就要呼之欲出了。
要取代还是要补充?
目前,东风-61只是在阅兵式上短暂亮相,外界并不知道它的具体情况,也不清楚它的战备状态未来会是什么样。
东风-41此前已经确认服役,由于外界观察到两款导弹的车载系统结构有些相似,所以有观点认为东风-61应该是东风-41的补充型号。
不过也有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未来的东风-61可能要完全取代现有的东风-41,至于导弹的作战序列以及其他信息,现在都还得不到确认。换言之,现在并不知道东风-61是要取代还是要补充?
但不管接下来如何使用,都意味着我国的陆基洲际导弹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战略规划,国家可能有新的考虑和方向。
回到导弹的生存率问题上,作为固体燃料的洲际导弹,东风-61不光能够机动,同样也能够固定发射。这就意味着战争状态下,它可以藏于山洞,山区,也可以奔驰在公路或者是铁路线上。
只要具备了高机动性,导弹的部署和行动轨迹就会更加灵便,敌方在侦查的时候就很难被发现,生存率大大提升,意味着在核战争的状态下,不但能够进行反击,还可以执行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打击。
因为核弹不同于常规武器,在战争状态下,常规武器一旦遭到攻击,能够快速进行修复。但如果动用了核武器,一旦目标遭到攻击的话,不光武器系统会损坏,整个地区也会笼罩在核辐射的污染之下。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核武器在核战争状态下,理论上只有一次机会,只有把握住这一次机会,才能对敌方目标实施打击。如果一旦遭到攻击,通常就意味着机会不存在了。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固定式的洲际导弹发射井修建的一定要坚固,要能够抵御核爆的冲击。同样,可机动性的洲际导弹注重的是躲藏和灵便的更换部署地点。
了解了这些特性,也就能够意识到,不管是东风-41还是东风-61,在技术性能上大概率都是双向发展的模式。一方面要提升导弹的精准度和射程,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导弹的灵活机动性,甚至在有些情况下,灵活机动力比射程还要关键。
所以,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未来的东风-61绝不仅仅是补充型号,而是在性能上又有了更大的提升。
东风是个庞大的家族
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东风系列导弹类型众多,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弹道导弹。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着手研制东风系列导弹。短短几年的时间,东风一号就于1960年进行了试验。东风二号则是在1964年正式部署的战略导弹。所以从时间脉络上看,东风系列导弹的发展进程很快。
东风一号导弹在试验阶段,它的代号为1059导弹,试射的时间是在1960年11月5日。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射导弹,导弹发射之后10分钟左右,就精确命中了550km外的预定目标区。
紧接着,在当年的12月6日和12月16日,又先后发射了两枚导弹,试射成功之后,先后生产了两批30发导弹。
至于东风这个名称,是在1964年被正式命名的,名字的来源是毛主席所说的那一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东风系列导弹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第一代战略导弹一共有六个类型,从东风一号到东风五号,再加上一个巨浪一号。
第二代战略导弹分别是东风-21,东风-25,东风-31,东风-41,巨浪-2,外加一个中程巡航导弹。
从时间线上来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导弹是东风五号,是在上世纪80年代投入使用的,也就是说,此前的一系列型号都是近程和中程导弹。
此外,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第一款是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东风-31。相对于液体燃料,固体燃料可以缩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再加上导弹的机动性,提高了整体的生存率。
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东风系列导弹为国家的和平安宁立下了赫赫战功。
立体防御美国霸权主义
东风-61再加上固定发射的东风-5C可以在我国本土发射,直接打击美国本土。一个是灵活机动的,一个可以藏至深山,所以这是一种立体防御模式。
从射程上来看,洲际导弹负责掏家,而那些中近程导弹则直接针对美军的一些关键目标。
比如东风-26D,它的绰号就叫关岛杀手,能够攻击美军在关岛上的主要军事目标。西方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军事技术上正在快速追赶美国,而且有资源建造更庞大的武器库。通过这次阅兵,西方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这种局面。
不过,美国的很多军事专家依旧嘴硬,依然坚持认为美军占据优势。看来,要抵御美国的霸权,依旧要采取立体化的发展模式,要编制成密度很高的防护网络,既能够攻击,也能够防御。
东风-61和其他洲际导弹属于终极大杀器,平时是不会用的,只会用于威慑。要保证威慑力时时在线,武器的性能也得不断更新迭代。
所以研发进程会一直持续下去,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跨代提升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好威慑力,才能保证和平与安宁。
结语
未来关于东风-61部署依然需要一个过程,现在这一款洲际导弹的战备状态是不清楚,不确定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我国的研发团队还是洲际导弹部队,都正在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未来10年或者是20年的时间,新型号的洲际导弹将会对我国的战略规划产生重大影响。这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正因为具备了这样的优势,美国的霸权行径才会被遏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对别的国家呲牙咧嘴,但是对待我国,有时候他还会展示出“慈眉善目”。之所以不敢冲我们呲牙,不正是因为我们手上握着大杀器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