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们国家养老退休问题已经成为了国民心中的重中之重,养老金毕竟是大家退休之后的生活资金和保障,许多人缴纳了半辈子社保,但是不懂社保与养老金的关系,也不会计算养老金,就导致有许多即将退休的人会担心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金额究竟有多少。前些天有一位邻居大爷来咨询小编,说他只交了15年的社保,寻思可以领取养老金就足够了,今年9月底就能办理退休了,他的个人账户只有6万元,那他养老金能领多少呢,相信有很多人和大爷有一样的疑问,都不知道自己退休后到底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小编今天也正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如何计算自己的养老金。
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养老金具体是如何计算的。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很少一部分退休人员还会涉及过渡性养老金。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退休人员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1 + 本人的缴费指数)÷ 2 × 缴费年限 × 1%。
有人会问什么是退休人员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它指的是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不同地区会有所差异,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每年各个地区都会公布;而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是指参保人员历年缴费工资与相应年份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的平均值。该指数体现了个人缴费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相对关系,取值范围在0.6至3之间。
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用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其中,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是由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及其利息两部分组成。个人缴费比例一般为8%,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不同而不同。例如,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55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70个月;5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95个月。
所以关于邻居大爷的这个问题,我们来帮他算一下,工龄为15年,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为6万,假设他的养老缴费基数为0.6,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500,那么他的养老金可以算出:7500*(1+0.6)/2*15*1%+60000/139约=1331.65;那如果他的养老缴费基数为1.0呢,我们再来算一下他的养老金为:7500*(1+1)/2*15*1%+60000/139约=1556.65。这就是邻居大爷退休之后养老指数缴纳不同大概能领到的养老金数额。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其他所有信息都一致的情况,养老缴费指数不同,其实对养老金数额的影响并不多,但如果他的工龄更长,或者退休所在的地区当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更高,那么他领取到的养老金数额一定会更高一些。
虽然现在延迟退休政策发布后退休人员还是可以弹性延迟,虽说2025年最低缴费年限还是按照15年执行,但是按照我国延迟退休的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也将从2030年开始提升,2039年将提升至20年。过去有很多人的心态可能是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以后,就停止缴费,等待退休年龄,但小编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多缴纳几年社保,让自己的工龄更长一点,工龄更长退休之后每月收到的养老金就会更高一些,会让你自己退休生活的资金更充足一些。
当然养老金发放较少的退休人员也不用担心,养老金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国家已建立了常态化的调整机制,从2005年起连续多年统一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养老金每年都会调整上涨一次,从你退休的第二年开始,你就会参与到国家每年统一的养老金调整,这意味着你的养老金会逐年增加。大家也要多多关注地方的一些官网,会发布很多政策补贴,比如节日补贴、取暖补贴等等,这些虽然不能增加养老金的金额,但是也是可以切实的增加实际进账的金额,更好的保障退休后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