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菲律宾一艘补给船关闭AIS定位系统,借着晨雾掩护试图驶向仁爱礁。 然而中国海警的雷达系统早已锁定目标,十余艘舰艇组成的严密封锁线将菲方船只牢牢困住。
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近期南海上的真实一幕。在经过112天的封锁后,菲律宾最终不得不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中方允许其向仁爱礁运送补给物资。
仁爱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对其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事实有着充分的历史、地理和政治依据,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1999年5月,菲律宾趁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轰炸之际,以技术故障为借口,将马德雷山号军舰非法坐滩在仁爱礁。二十多年过去了,这艘锈迹斑斑的军舰仍非法滞留。
近期,菲律宾先后派出包括海警船9702号、4402号、4403号、4410号以及拉普拉普号补给船在内的多艘舰船,试图强行突破中国海警的防线。
中国海警迅速做出反应,在仁爱礁周边海域布下严密防线。据统计,当时中国在仁爱礁海域部署的海警船和渔船总数达24艘,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防线。
中国对处理仁爱礁局势提出了清晰明确的立场。一是要求菲律宾拖走非法“坐滩”的军舰。
二是在菲方拖走“坐滩”军舰之前,中方愿从人道主义出发,在事先通报并经现场核查后,允许菲方运补生活物资。
三是中方绝不接受菲方运送大量建材上舰、试图建设固定设施和永久哨所,将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拦阻。
基于这三点原则立场,中方于去年7月同菲方就运补人道主义生活物资达成了临时性安排。此后,根据该临时性安排,在中方海警部门的全程监管下,菲方进行了多轮生活物资运补。
“马德雷山号”已经成为菲律宾在南海的“战略图腾”,但现实却很骨感。这艘军舰服役超过半个世纪,90%的船体结构已严重锈蚀,船底120平方米的面积与珊瑚礁盘粘连在一起。
受军舰长期污染影响,周边珊瑚覆盖率已从最初的65%骤降至12.7%,大量鹿角珊瑚白化死亡。这艘非法坐滩的军舰,正在持续对仁爱礁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中方并未急于拔除“马德雷山号”,而是以时间换空间。26年的风吹雨打,这艘军舰早已锈蚀不堪。每一次漏水、每一块钢板剥落,都是中方掌控局势的印证。
在经过112天的封锁后,菲律宾方面最终不得不低头。9月5日晚,菲方被迫接受中国提出的临时性安排,同意接受中国海警的检查。
这种检查机制十分必要,因为此前菲律宾曾多次试图夹带违禁物资。8月底的一次补给行动中,菲方既未提前通报,也拒绝接受检查,其运送的物资中包含了可能用于加固军舰的建筑材料。
中国海警果断在距仁爱礁约100公里的半月礁附近海域实施拦截,经过数十小时对峙,菲方船只最终无功而返。此次菲方终于认识到必须遵守规则,同意接受检查后才获准进行补给。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9月6日接受采访时落泪,称“百姓太苦”,借此向外界传达“菲律宾是被动方”。但事实是,如果中方不同意,菲律宾根本送不进去哪怕一瓶水。
过去两年,小马科斯政府押注对美亲近,大举放开与美军的合作,幻想靠“美国后盾”在南海硬扛中国。但现实是美军没有如预期那样“强力介入”,反而多次表态“不会卷入南海主权争议”。
经济数据更是扎心。2024年菲律宾渔业因南海紧张局势损失超过12亿美元,2025年8月通胀率飙升至6.8%,失业率升至5.2%,创下三年新高。
菲律宾政府内部在应对南海问题上的混乱也成为一大隐患。国防部长与外交部长在策略上的冲突,导致政策频繁反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