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上出现一个奇特现象:多个国家同时向中国加急采购硝化棉。这种看似普通的化工原料,却是制造火药、推进剂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我国硝化棉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对欧盟和俄罗斯的出口量均出现大幅增长。
硝化棉,学名纤维素硝酸酯,是用棉纤维经过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硝化制成。它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火棉。
自从1846年由化学家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舍恩拜发明以来,一直是军事工业中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料。
现代发射药中,硝化棉是主要成分,占比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无论是子弹、炮弹还是火箭推进剂,都离不开这种白色絮状材料。
目前全球硝化棉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欧洲。
但俄乌冲突持续消耗双方弹药库存,欧洲国家加紧援助乌克兰,自己的库存也见底了。俄罗斯则面临西方制裁,难以从传统供应商获得足够原料。
在军工行业,硝化棉被比喻为“面粉”,没有它就做不出“面包”,也就是各种弹药。
一颗子弹的发射药中,硝化棉含量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一枚155毫米榴弹炮的发射药装药中,需要近十公斤硝化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硝化棉生产国和出口国,产能占全球百分之六十以上。北化股份是全球最大的硝化棉生产企业,年产能达到八万吨。
这家公司生产的硝化棉销往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德国、英国等传统军工强国。
尽管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但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俄罗斯仍然能获得部分中国产的硝化棉。这解释了为什么双方都能维持弹药生产。
俄乌冲突已经演变成一场消耗战。根据北约估计,乌克兰每天发射约五千发炮弹,俄罗斯则达到一万发以上。这个数字看似抽象,换算成硝化棉需求就很直观了。
以每发152毫米炮弹需要八公斤发射药计算,俄罗斯一天就需要八十吨硝化棉。这还不包括子弹、火箭弹和其他弹药的消耗。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珀格表示,公司正在全力提高弹药产量,但面临原材料短缺问题。特别是硝化棉,需要从中国进口相当部分。
法国奈克斯特公司、英国BAE系统公司都面临类似困境。这些老牌军工企业原本有稳定的硝化棉供应渠道,但突然增加的生产任务使得原料供应捉襟见肘。
欧盟委员会今年三月通过法案,允许成员国联合采购弹药,总额达到十亿欧元。这笔资金部分用于采购原材料,包括硝化棉。
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最初试图通过土耳其、印度等中间商获得硝化棉。但随着西方加强二级制裁,这些渠道逐渐收窄。
俄罗斯本土也有硝化棉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化学工厂和图拉化学工厂。但这些工厂的原料,短绒棉需要从中亚进口,而生产工艺也相对落后,产能无法快速提升。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曼图罗夫承认,某些特殊化工原料存在供应困难,但表示“正在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分析认为,这其中就包括从中国进口硝化棉。
我国硝化棉产业优势明显。首先是原料优势,新疆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提供充足的棉短绒原料。
其次是产业链完整。从棉短绒到硝化棉,再到各种改性发射药,我国拥有完整的生产线和技术储备。北化股份、湖北东方化学工业公司等企业能够生产各种军民用硝化棉产品。
第三是规模效应。中国硝化棉生产企业平均规模远大于国外企业,生产成本低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硝化棉抢购潮背后,是全球军工生产格局的重塑。传统军工强国面临原材料短缺问题,而中国成为可靠的供应商。
美国虽然也有庞大的硝化棉产能,但主要满足国内需求,很少出口。欧洲产能不足,且成本较高。这种情况下,中国产品成为最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硝化棉只是冰山一角。在其他军工原材料领域,如钛合金、碳纤维、稀土永磁材料等,中国也都占据重要地位。这种优势正在改变全球国防工业的生态。
硝化棉不仅是军用物资,在民用领域也有广泛应用。涂料、油墨、化妆品都需要硝化棉作为成膜剂。特别是高档家具漆和汽车漆,硝化棉是关键成分。
我国生产企业正在加紧扩产。北化股份在四川和湖北的生产基地都在进行技术改造,预计明年产能将提高百分之十五。
世界各国抢购硝化棉的现象,折射出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军火生产从来都是国际政治的晴雨表,而原材料需求暴涨往往预示着冲突可能长期化。
当西方和俄罗斯同时向中国购买同一种战略物资,这既显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也提醒我们和平稳定何其珍贵。
硝化棉终将变成硝烟,而人类最需要的永远是减少硝烟,增加对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