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半个月了,听说有近万准大学生并没有到录取的学校报到。
曾几何时,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改变命运的金钥匙。
但到了2025年,彻底变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变成一张“高价入场券”。
印着四年时间、几十万学费,以及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01
— Dr小鱼 —
拒绝入学潮正在全国蔓延
根据媒体报道,去年,全国有50多所高校出现了新生集体“不报到”的现象:
广州某知名高校,167人没去报到;
江西一所师范大学,160人没去报到;
广东白云学院,更是有1477人放了学校鸽子。
保守估算,2024年全国至少有上万人,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却选择了:不!去!
这不是几个人的任性,而是一种正在形成的趋势——年轻人,开始对大学说“不”。
01
— Dr小鱼 —
为什么年轻人会拒绝大学?
第一,学费飙到离谱
十几年前,本科学费普遍不到5000元/年,民办接近1万元。
这两年,全国高校学费普遍上涨,平均年涨幅超过10%。
一些省属院校一年就多收1000–2000元;
民办高校4–5万元/年比比皆是;
上海某艺术类本科四年近60万元;
还有某上海学院,学费149,985元/年——而且是“降价后”的数字。
当学费已经高到可以买一套小城的房,大学就不再是“改变命运”,而是改变家庭存款余额的地方。
第二,就业回报不匹配投入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4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找到正规单位的比例只有55%。
《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本科毕业生月薪低于6000元的,占57.8%。
换句话说,投入几十万,毕业后很可能连利息都回不了。
更别说有一半概率找不到稳定工作。
第三,00后信息能力,让“天坑专业”无处藏身
过去,天坑专业的真相要等到毕业才揭晓。
现在,00后刷一晚知乎贴吧,就能查到专业就业率、薪资区间、行业饱和度。
发现是天坑,直接放弃——不读,比读错更划算。
02
— Dr小鱼 —
日本的镜子
人口塌陷后的“不读大学”潮
这种趋势,日本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前上演了。
1990年,日本18岁人口超过200万;到2023年,只剩110万,预计2040年跌至88万。
高校录取率从60%升到90%以上,可即便如此,40%的私立大学仍然招不满学生。
2000–2020年,日本已有11所大学关停,29所合并,东京的恵泉女学园大学甚至宣布“等最后一届毕业后关校”。
原因很直接:经济长期停滞,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学费负担沉重;
而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回报率低,年轻人索性转向职业学校、技能培训,甚至直接就业。
当经济下行遇上人口断崖,大学不是稀缺品,而是滞销品。
03
— Dr小鱼 —
全球信号
大学风光不再
在美国,自2010-11学年达到1810万人峰值以来,美国本科生入学人数逐年下降。
至2022年秋季,入学人数降至约1510万人,较2020年减少约123万人,降幅为4%。该趋势凸显了年轻人口减少、对学费负担的担忧以及对学位价值的重新评估等因素的影响。
预计2025–2029年还会下降15%。
世界经济论坛调查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Z世代更倾向于职业或技能培训,而非传统四年制大学。
澳大利亚、英国的职业教育入学人数逆势增长,技术岗位薪资甚至超过部分大学专业毕业生。
04
— Dr小鱼 —
这不是躺平
而是另一种清醒
今天的年轻人,不是放弃学习,而是在重新选择投入方向:
复读、职业教育、出国读性价比高的学校、直接就业或创业。
大学只是众多路径中的一条。
过去,“有学上”是家庭的底线;
现在,“值不值”成了关键。
他们说,不做错误的投入,才是人生的第一笔收益。
这句话认真想想,实在是太对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