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说好了,咱赶明儿去狗市逛逛。”
“去呗,在叫上二杆子,骑着俺电动三轮车去。”
“算了吧,别骑到半路上回不来了,还是骑我的吧。”
“放恁家的屁,俺刚换了五块新电瓶。”
俩邻居接孩子,掐着日子算,距离家二十公里外有个狗市,明儿了是集市,一商量一拍即合,要去狗市逛逛。
啥虫拱啥木头,啥人凑啥人,这话一点不假。
俺这仨邻居,一个今年67岁,一个46岁,一个33岁。按理说,年龄有差距,怎么也不可能玩到一块儿。可偏偏这仨有一个共同爱好,“逛”。说直白点,就是逛街、赶集。
这仨爱凑热闹,不管是周边乡镇、村,还是十几、二十公里开外的邻县,只要有集市,一准能看到他仨的身影。
前几天,距离35公里开外的一个邻县乡镇,恰逢是集市,仨人一商量,一拍即合。第二天一大早,骑着电动三轮车就去了。仨人也没吃早饭,到了那儿后,每人喝了一碗羊汤。
在逛集市时,一会儿在卖衣服摊位前看看衣服,试穿一下,还还价;一会儿走到卖农具和锅碗瓢盆摊位前,挑选各种农具,反正也不买;一会儿来到卖狗摊位前,对笼子里的大小、颜色、品种不一样狗品头论足。
等逛到中午,仨人到小饭馆,简单点俩菜,拿出自带的白酒,每人喝半斤。吃饱喝足后,骑着电动三轮车慢悠悠的回家。回去的路上谈论,该把那条狗该买回来,价格又不贵;不该去这家饭馆吃饭,做的味道一般般,不如隔壁那家味道好。
前年冬天,天气异常的寒冷,又恰巧是星期天。一邻居在抖音上刷到,邻县一家肉铺的猪骨头便宜,很多人排着队去买。仨人又好吃,就为了一斤猪骨头比城里便宜1块钱,便作伴骑着电动三轮车去了。
顶着刺骨的寒风,去往25公里外的邻县集市,一人骑,那俩裹着大衣,蜷缩挤在一起。至于有多冷,被冻成什么样,只有仨人能体会到。等到了那儿,人家把猪骨头卖完了,这么远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于是,每人割了五斤五花肉回来。
平日里,仨人只要没事,就作伴骑着电动三轮车去周边乡镇和邻县逛。别说天有多热,又或是有多冷,只要有集市,说走就走。
去年,仨人去邻县逛集市,刚出县城,一阵狂风袭来。紧接着,瓢泼大雨倾盆而下,走在田间小路上,也没个避雨的地方,总不能挨淋吧。无奈,仨人只好把挡板打开,躲在挡板下避雨。
到了集市上,由于刚下雨,人还不是很多,也没啥可逛的。仨人随便找了一家小餐馆,简单吃了口饭。等集市上陆陆续续来人后,尤其是卖狗的、卖鸽子的和卖农具的开始摆摊时,他仨才开始正儿八经的逛。
岁数最大的邻居爱喂养鸽子,当看到两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卖鸽子,笼子里的个头大小不一样的鸽子咕咕叫,听的他心里直痒痒。可一问价格,还是打消了买回去的念头,但心里又不甘,怎么也还不下来价格。
仨人逛了大半晌,也逛累了,特意到县城一家羊汤馆,每人半斤白酒,一碗羊汤,两个烧饼,吃饱喝足了,回家。可这个岁数大的邻居,心里还想着那几只鸽子,这次错过了,下次不一定能再碰见。
回家时,走了一半的路程,这个岁数大的一句“停车,原路返回”,把这俩人整蒙圈了。这俩人也照做,也不问原因,只管原路返回。等到了集市,那个卖鸽子的人已经走了,这俩这才知道是咋回事。
“哎呀,我怎么为了省几块钱,错过了两对好鸽子,贪这个小便宜干啥。”他咬牙切齿、气的直跺脚的说道,又狠狠的扇了自己一耳光。
“没事,这次没买了,下次集,咱再来。”
“再来,那两队鸽子早就卖给别人了。”
这就是仨人生活中的乐趣,也是一种活法,怎么开心怎么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