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曾经写诗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科技进步了,社会文明发展了,能否不拘一格降人才?
似乎并不那么容易。等到外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卡脖子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在选才和用才的问题上,我们要反思今天的选拔人才、评价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政策和标准出了哪些问题,我们当前的一些政策和标准是否真正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人们总是崇尚天才,认为某个人天生就是干某项事业的,从小就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超常智慧。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培养他们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效用,而不能总是用学校教育统一管理,最终耽误了天才。学校教育本身效率并不是很高,一个自然班的,成绩好的没几个,而成绩中等和差等的却有很多。评价人才的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而不是完全的创新能力。孩子从小读书总是要跟着老师学习,而且要以考试成绩论输赢,却不会独自到图书馆查资料,也不会独自搞研究,写论文。从小就面临着题海战术,怎么说都是不人道的,但教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大量的学生到了大学,仍然能保持不错的成绩,但就是缺乏创新能力,而科技方面要求的就是创新能力。为什么从小没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应该反思的问题。教育似乎只是在培养高分低能的孩子,甚至大多数孩子成绩都不好,也没有太多的创造能力,当然可以做工人,可以做农民,可以做其他行业的人,但就是不能做科技方面的创新者和引领者,而高分的学生也没有创新能力,倒是可以抄袭论文。
大学经常爆出论文造假案,不但有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而且有大学导师论文抄袭现象,甚至已经不是个例。中国的论文每年产生的数量居世界之最,但被引用的数量却排名在倒数一两位。因为发表论文的时候可以贡献版面费,尤其是一些重点大学,每年都和国际论文期刊有联系,要向这样的期刊交一些版面费,供大学的教授在上面发表论文。有了生意上的往来,论文发表就好办了,即便有一些抄袭的问题,也可以轻松放过。有的大学生因为读博士写不出创新性的论文,竟然自杀身亡,还有的以自杀威胁校方,要求校方让他毕业。倘若博士都失去了创新能力,那么研究生的创新和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就更差了。倘若孩子从小就培养写论文的精神,培养独自研究和团队研究的能力,就很可能树立对科学的兴趣,也很可能会在科技方面有所创新,甚至会出现很多天才。天才的出现需要有培养天才的土壤,倘若没有这样的土壤,即便有了天才,也仍然会被埋没。韩愈在《马说》中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发现人才的伯乐。很多人才被埋没了,就是因为教育制度比较僵化,只是以考试分数来认定输赢,来评定人才优劣,最终与人才失之交臂,甚至发现不了创造性的人才。
为什么某个超级大国的科技发展水平非常高,就是因为人家有培养人才的土壤,从小就培养孩子写论文,培养孩子善于运动的精神。只要孩子经常写论文,到图书馆查资料,就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而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为持续研究提供基本的动力。而国内的孩子大多喜欢玩手机,喜欢看互联网上的一些短视频,有的还要偷家里的钱在网络游戏中充值,给主播打赏。倘若有孩子想运动,家里大人一定会陪着,不让孩子自己去运动,以免发生什么危险。连同学校的体育课都取消了所谓危险的运动项目,取消了标枪、铁饼等运动项目,连长跑也取消了,顶多让男生跑一千米,让女生跑八百米,就算是体质训练,其他的测试项目运动量都比较小,有篮球绕杆,有颠排球,有跳绳,有引体向上,有仰卧起坐等。这样的运动项目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危险,当然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变差了。当很多学生身体素质变差的时候,即便他们再怎么努力学习,也只是在分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至于创造力,却没有多少发挥,而教育仍然固步自封,以为培养了高分的人才,其实只是高分低能,而且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社会层面会在科技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投资的钱很多,而科技创新项目完成的却不多,有的完成了,却大而无当,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但不知道申报科学研究课题的时候是怎么通过的。即便有科研人才出现,也不一定能进入大学,不一定能被导师赏识,也不一定能参加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项目。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科学项目,大多没什么兴趣,只是迫于毕业的压力,被逼无奈才会去研究,甚至被导师压榨,有的女研究生或女博士生被导师玩弄,而导师俨然成了贪官污吏,不但贪污科研经费,而且会玩弄女学生。这样的导师当然是少数,但出现一个就会影响很大。只是教育体系并不改变导师的地位,让导师拥有太多的自主权,而投资项目却不断增多,产出的效果却不是很好。老天不拘一格降人才了,但并没有被教育体系接纳,也没有被所谓的人才评价机制认可,最终这样的人才沦为庸才,甚至被人笑话成疯子。倘若牛顿生在现在的中国,很可能被人认为是疯子,因为他常年如一日地搞研究,即便研究不出成果,也仍然研究下去,就会被人认为死心眼,一条道跑到黑,还不如刷会儿手机有意思。倘若居里夫人生在中国,那么居里夫人也会被认为死心眼,甚至有点傻,为了研究镭而牺牲生命,还不如吃点美食,到外面旅游,能够体验人生的丰富性。倘若爱因斯坦生在中国,很可能被人认为是精神病患者,因为他研究的东西都是人们看不见的,也没人认可他,很可能他被关进了精神病院,每天吃一点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弄得精神恍惚,也就不再搞研究了。
看来并非老天没有降人才,而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比较封闭保守,评价人才的制度比较落后,没有从小就培养孩子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没有抵制资本的入侵,最终资本盘活了市场,让教育走上了产业化,也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很多孩子从小就玩手机,不会爱运动,喜欢吃喝玩乐,就是不喜欢勤奋学习。即便他们是天才,也会成为庸俗的人,而没有什么创新能力。至于大学投资科研项目,总是投入太多,产出太少,关键还是创新型人才太少。需要从根源上来抓教育,需要从小就发现天才,发现创新型人才,从小就保护性培养,让他们真的成为科研方面的技术人才,才能缓解科研人才短缺的危机。倘若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资本而忽视人才的培养,那么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制于人,尤其在高科技领域,不能获得独立发展的自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