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侵略者的餐桌上摆着精致的酱肘子时,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们,正在冰冻的马粪中寻找救命的口粮。
归队剧照
看懂《归队》,要从看懂里面的人“吃什么”开始。
一、挑战尊严的“食粮”:从一捧马粪开始
《归队》的开场,镜头就死死顶在鲁长山用冻得发僵的手,将一块硬如石头的马粪奋力砸开。他在一堆牲畜的秽物里翻找被剥离出来的玉米粒,就是一位抗联英雄活下去的指望。
硬如石头的马粪
二、食物链:顶端的掠夺与底层的挣扎
金字塔的顶端,是侵略者的盛宴,聚福楼的酱肘子与四季青的烤鸭掌,每一口都充满了掠夺的油香;而金字塔的广阔底座,则是这片土地原主人的挣扎。一种颜色暗红、由高粱面制成的贴饼子,是大多数人维系生命的凭仗。
这种食物口感粗糙,颗粒感很重,吞咽时还噎嗓子,这便是普通人的日常。
从占领者的佳肴到幸存者的粗粮,再到抗争者那混杂着草屑与冰渣的粪中残食,食物链的每一环都刻满了不公与压迫。
三、绝户网:一张名为“归屯并户”的死亡之笼
为何英雄沦落至此,与牲畜争食?答案并非简单的贫穷,而是一张精心编织的、名为“归屯并户”的绝户网。日寇的这项政策,其本质是建造一个个由高墙、铁丝网构成的巨大“笼子”,将散落的村庄夷为平地,把民众强行驱赶进被严格监视的集团部落。
这一毒计,直接斩断了抗联战士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使粮食供应化为泡影。村庄被付之一炬,拒绝服从者格杀勿论,这就是“三光政策”在《归队》中兰花儿视角下的惨痛重现。
在这张大网之下,即便是苟活,也充满了算计。劳工营里的中国人,每天得到的是发霉的饼子和一碗连盐都舍不得放的、堪比泔水的野菜汤。剥夺盐分,是一种阴险的控制手段,它能直接导致人体电解质失衡,肌肉无力,精神萎靡,让人失去反抗的力气,恰好维持在能够勉强劳作的生死边缘。侵略者需要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会喘气的工具。
四、民族魂:吞下的是苦难,消化的是骨气
侵略者以为,剥夺食物就能摧毁人的意志,他们错了。对于真正的斗士而言,当生存本身已经沦为战场,那么每一次吞咽都是一次冲锋。他们吃进去的是足以杀死尊严的苦,沉淀下来的,却是足以支撑一个民族未来的骨气。
这副铁骨,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在无数个冰冷的黑夜里,用蕞不堪的“食物”,一口一口硬生生“啃”出来的,这,便是鲁迅先生笔下那砸不烂、压不垮的民族脊梁。
您在看《归队》时,哪个“吃”的场景蕞让您感到震撼?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