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蒲辅周传给儿子的10条看病干货:条条实用,医者患者都该看
蒲辅周是已故的著名老中医,医术高超但生前很少自己写书,下面这10条临证心得,是他平时手把手教给儿子蒲志孝的“干货”。别看每段话不长,却藏着他一辈子看病的经验,不管是医生还是普通人,都能学到不少。
1. 摸脉不能只看“异常”,得结合全身情况
1963年蒲老带儿子出诊,给一位张老先生摸脉,发现六根脉都偏“大”,他说:“张老本身身体底子好,这是‘六阳脉’,不是上火。”还有种“六阴脉”,六根脉都沉细如丝,也不是病,比如一位姓刘的人就是这样。蒲老自己的脉经常“结代”(跳几下停一下),照样健康长寿。
有次一个女学生给蒲老摸脉,先高兴后皱眉,半天说:“您的脉四跳一停。”蒲老笑着说:“你看得准,但不能一见脉跳着停就说没救,得结合症状。”后来女学生再来摸,脉还是那样,才明白——光看脉不准,得“脉证合参” 。
蒲老还见过六根脉都浮、但跳得从容和缓的人,活了九十多;也见过脉细到得使劲按才能摸到,但六部均匀的女同志,同样长寿。所以没病的人脉也可能偏浮或偏沉,关键看“和缓匀平”。
重要提醒:现在有些医生光靠摸脉就说能“包治百病”,这是江湖套路!《内经》早说过,得结合看脸色、问症状,四诊合参。患者也别只伸胳膊让医生摸脉,不说说自己哪里不舒服,其实是耽误自己。
2. 又用寒药又用热药,得分主次
治病的根本是“寒的用热药,热的用寒药,虚的补、实的泻”,把身体调回平衡。有人开方子又放7味寒药、又放7味热药,蒲老就问:“患者是寒喘、热喘,还是寒热夹杂?”就算寒热都有,也得分清哪个是主要的,不能一半一半瞎搭。
药是用来纠正身体“偏性”的,要是用“平和”的混搭药治“偏性”的病,根本没用,就像俗话说的“用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
3. 心悸、心跳快,分4种情况治
有人问蒲老“心脏病能治吗”,他说:“中医没有‘心脏病’的名,但心悸、怔忡(心跳快、心慌不安),治好的不少。”
曾有个高干,心跳每分钟160多次,西医没治好,找蒲老看。蒲老摸脉发现“尺部”(手腕内侧靠下)又快又大,判断是“相火上炎”(肾里的虚火往上烧),堵了经络,用清虚火、化痰的方子就好了。
蒲老还总结过心跳快、心律不齐的治法,分4种:
- 虚证:脸白没精神、气短、舌淡,用独参汤、人参养荣汤补;
- 实证:脸红、心烦、想喝凉水,用小陷胸汤、竹叶石膏汤清;
- 痰证:脸微黄、胸闷、舌苔滑,用六君子汤加干姜等化痰;
- 火证:脸红、心烦、小便黄,用朱砂安神丸、温胆汤加黄连。
4. 治肝炎别乱用苦寒药,重点调肝脾
治肝炎的核心是调肝和脾,不能一上来就用板蓝根、栀子这些特苦特寒的药,不然把脾胃伤了,反而会加重病情。也不能随便补,有人用黄芪补到水肿,最后没救过来,就是没懂“调肝脾”的道理。
蒲老建议肝炎患者多吃大枣——大枣是“脾之谷”,能帮着养脾,虚性水肿的人吃了也不会胀。另外,肝能“疏泄”(帮身体疏通气机),要是肝炎患者大便不通,别随便用泻药,调调肝就行。
5. 四逆散也能治便秘?关键看原因
中央民族学院有个维吾尔族女学生,便秘十几天一次,西医说是结核,蒲老看她脉有力,判断是肠里有热、津液少,用五仁丸加大黄、当归就好了。
还有个女性便秘,西医说是肠麻痹,说没法治。蒲老想起《内经》“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用四逆散(本来治手脚凉、腹痛的)加白术、泽泻,调肝和脾,1个月就好了。
四逆散治便秘,看着奇怪,其实是因为患者的便秘是“肝郁脾滞”(肝气堵了、脾运不动)导致的,方子能疏通气机,正好对证。这告诉我们,看书不能死记,得懂背后的道理,灵活用。
6. 治肾炎水肿,麻黄附子甘草汤能救命
有个肾炎患者,吃了五苓散、肾气丸这些常用的消肿药,还是肿,尿里有红细胞、蛋白。蒲老看他后背凉、大腿冷,用了麻黄附子甘草汤,没专门止血、消蛋白,水肿却退了,尿也正常了。
这个方子本来是治“少阴病”(中医的一种证型,偏阳虚)的,蒲老用它治肾炎,是抓住了“少阴阳虚”的根本——只要把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自然就好了。
蒲老还提醒,肾炎患者要严格忌盐,多吃豆类(比如三豆汤)、大枣。现在有些医生一见尿里有蛋白、红细胞,就用止血、收蛋白的药,反而没效果,关键还是得用中医理论分析病机。
7. 五味子治神经衰弱,不能长期吃;失眠也不是都要补
有个神经衰弱还高血压的人,长期大量吃五味子,一开始有用,后来没效还“成瘾”了,找蒲老看,用五苓散加通草才好。蒲老说:“五味子酸收,不能久服。”
还有人一见失眠就开龙骨、牡蛎、枣仁这些安神补肝肾的药,蒲老问:“你咋知道是虚?”很多失眠不是虚,比如胃不舒服、老发愁伤了脾,都能导致失眠,不能上来就补,得先分析原因。
8. 用巴豆要人命!剂量必须严把控
巴豆是药效特猛的药,治“长期冷寒积滞”必须用它,但用量得万分小心。有个医生给高干子弟用巴豆霜,一次用了半钱(约1.5克),患者吃完又吐又泻,差点没命。蒲老说:“一分(约0.3克)都嫌多,太鲁莽了!”后来用大半夏汤护脾胃,再用异功散调理,几个月才好。
用剧毒药物,不光看病情,还得看体质,体质弱的人就算病再重,也不能随便用。
9. 泡参能代替人参,别盲目追求贵药
党参就是以前说的“上党人参”,蒲老老家四川梓潼产的泡参,虽然味淡、力气小,但用大剂量就能代替人参。他早年在成都行医,常常用泡参代人参,便宜还好用,补虚还不恋邪。
有个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蒲老在救阳固脱的方子里用一两泡参代人参,照样治好了。现在有些医生为了迎合患者,动不动就开红参、高丽参,其实人参用不好也会加重病情,就像老话讲的“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10. 山茱萸能治湿痹?关键在“伤阴”
湿邪是阴邪,但进入人体后会随体质变化,化热后会伤阴;治湿的药大多是燥药,用多了也会伤阴。《神农本草经》说山茱萸能“逐寒湿痹”,就是因为当湿痹化热伤阴,或者用了太多燥药伤了阴,湿虽然没了,但阴液少了,筋脉得不到滋养,关节还拘紧,这时用山茱萸滋阴缓急,就像《伤寒论》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脚抽筋)一样。
以上都是蒲辅周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不同,文中提到的方子和用法不能盲目照搬。如果有相关不适,务必找专业中医诊断,在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用药带来健康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