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湖南解放后,农民朱水秋任县级干部,有人叫屈:他是红军功勋团长

0
分享至

1949年10月,浏阳深山还裹着秋雾,一支县委调查小组沿着羊肠小道摸进朱家冲。领头的干部抬头看见前方小河岸边,一个精瘦汉子正扛着竹扁担挑柴。裤脚卷得老高,脚趾抹着露水,看上去与村民并无二致。有人轻声问:“朱水秋在家吗?”那汉子放下扁担,笑了笑,只回一句:“我就是朱水秋,找我有事?”短短十个字,让调查小组面面相觑——档案里那位红军功勋团长竟然活成了乡下篾匠的模样。



干部们围坐在土坯屋里核对身份。翻出泛黄的花名册、红一军团战报、红星奖章登记簿,一条条往下对。眉目、伤痕、口音都对得上。确认无误后,组长放下笔,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您在遵义立的功,全军都记着。”朱水秋低头拨弄手里的木梳,声音淡得像门口的山溪:“功劳是集体的,个人不值什么。”

时针拨回到1910年。那年清王朝风雨飘摇,浏阳百姓却只能为一升米发愁。朱家添了个男孩,取名水秋,意在“水到渠成,春华秋实”。饥荒、苛捐、土豪横行,少年朱水秋跟父亲学编竹篓,一双粗糙小手天天被竹丝割破。社会阴暗让他早早认清:篾匠活儿换不来太平。



1926年夏,叶挺独立团北伐到浏阳,枪声震得山谷嗡嗡响。16岁的朱水秋没跟家里商量,卷起草席就跑去报名。那一夜,他蹲在河滩边洗脚,浏阳月光把少年背影拉得很长。此后两年,他随部队打进南昌,又辗转湘南。南昌起义失败,他跟着朱德、陈毅汇合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在火光与硝烟里,他成了红四军排长,成为“老井冈”最年轻的一员。

井冈山的血与火磨砺了这位篾匠之子。1933年庆祝“八一”时,他获三等红星奖章,同批次里还有王震、杨得志。还不到25岁的朱水秋调任红五团团长,随后改编为红一军团二师六团。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大雄关负伤,复出后仍披挂上阵。长征出发,他的红六团担纲先锋。湘江脚山铺阻击战,12名指导员牺牲9人,战壕里血水没过踝骨,朱水秋靠一条绑着木板的腿指挥。政委王集成忍不住失声痛哭,他却只是咬牙一句:“再顶一阵!”



有意思的是,湘江浴血刚过去一个月,中央决定夺取遵义。乌江滩头风雨大作,红四团强渡,红六团夜行三十里。朱水秋让一营换成俘虏服装混进城,“二十个号手一起吹!”一声令下,遵义城门大开。翌日雨停,市井里流传“水马渡江”的神话,红六团干脆把民房门楣刻上“第一水马司令部”五个字。正是这场奇袭,为遵义会议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1938年,他第六次手术后,在武汉协和医院接到同乡罗梓铭来信,请他去湘鄂赣抗日根据地任职。此后一年,平江惨案突发,新四军、八路军驻地被国民党特务血洗。朱水秋因外出才逃过枪口,却与中央失联。国共报纸均刊出殉难名单——他的名字赫然在列。一个活生生的人被追悼了两次,从此隐入大山深处。国民党特务跟踪搜捕,他就更换姓名、重学篾匠,甚至让儿子改口不叫“爹”,改叫“叔”,只为降低存在感。

时间推到湘赣大地完全解放。干部们把朱水秋带到县里,任命他为浏阳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文件宣读时,曾跟他打过仗的老下属、如今胸戴勋表的军分区司令悄悄嘀咕:“他该是少将。”声音不大,却传进旁人耳朵。有人替他叫屈,认为功勋团长不该只拿副县级待遇。朱水秋听见了,摆摆手:“活着,能干活,就行了。”



不得不说,39岁本可以大展拳脚的他选择了另一条路。白天抓民兵训练,晚上回村耕地,赶圩时依旧挑着自家竹器摆摊。乡亲问他值不值得,他笑得云淡风轻:“革命是为了大家能吃饱穿暖,这会儿目的达到了。”1959年,他主动退职还乡,与妻子一道在山坳口办学堂、修水渠。孩子们长大后分散各地务工为农,没有人借父辈功劳攀高枝。

1978年,红军总部特务团成立43周年纪念,大批将星齐聚北京合影。镜头里,满头白发的朱水秋站在后排,军装笔挺却没佩挂一枚勋表。摄影师问需不需要补戴奖章,他摇头:“照片能看清就行。”短短一句,再次打断身旁几位老将军的劝说。



这么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篾匠手艺,竹刀一挥,篾条如流水。有人数过,他为家乡编了八千多只背篓、簸箕和蜂箱。山里老人说:这背篓能装下一整条红军的故事。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凡说史事
小凡说史事
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
62文章数 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