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央下达指示,开始了烈士名册的统一清查,飞行员郑德的资料很快被重新上报,经过一系列筛选讨论后,送到了周总理的桌案前。
总理看到这个名字,思绪也短暂回到艰难的抗战时期,他沉思一阵,在郑德的名字附近批示:“身份查明,牺牲地点确认,予以烈士待遇,安排家属认领事宜。”
1973年,远在香港的商人郑庆飞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告知国家已经确定其父的烈士身份,希望他能去北京认亲。时隔数十年,郑庆飞终于再次踏上祖国大陆,并且,见到了分离多年的母亲黄杰。
母子重逢之际,黄杰有些急切又有些难过,第一句就是:“你还认得我吗?”郑庆飞点头回答:“认得,照片我常看。”说罢,两人都眼含热泪。
改革开放以后,郑庆飞成为首批进入内地投资的港商,在老家汕头建厂,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他积极捐款献物,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说:郑家这个姓,终究是要在大陆扎根的。
同时,郑庆飞还在做一件事——收集父亲郑德等烈士的资料,希望这些烈士的事迹能被更多人知晓。
由于郑德曾经涉及到一些地下工作,他的档案、材料在历史上被销毁过,想要求证还原非常不容易。不过,郑庆飞没有放弃,辗转各地搜寻蛛丝马迹,在他的努力下,郑德烈士的名字2019年补刻在了中国航空博物馆的英烈墙上,了却一大心愿。
如果熟悉党史的人看到“黄杰”这个名字,应该能想到是徐向前元帅的夫人。既然如此,郑庆飞这个孩子是怎么来的?郑德烈士又是如何牺牲的呢?
这一切,还得从郑德的人生说起。1911年,郑德出生于汕头的一个富商家庭,1930年进入广东航空学校,1932年开始在航空队服役,属于中国最早一批飞行员。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有一些广东航校出身的战友血洒长空,尚未毕业的郑德被这种爱国感情感动,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上前线抗击外敌。
然而,就在他做好准备之际,国民政府却依然将精力放在对付红军中,这令郑德失望透顶。
后来他就跟随19路军在福建反对蒋介石的统治,只可惜由于实力差距过大,19路军很快宣告失败,郑德只好与李济深等人前往香港暂避。
在此期间,他与广东老乡叶挺结识,并经叶挺领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全面抗战爆发后,叶挺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军长,郑德也进入新四军任职,因为家族里不少人在香港经商,郑德就凭借这条线为组织购买了很多急缺物资。
同时,他也在新四军里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当初黄杰是新四军军部服务团女生队队长,跟郑德也有一些工作上的接触。两人互相吸引,很快就得到了组织的批准成为革命夫妻。
只是婚后不久,我党想要培养一批自己的飞行人才,便选派43名红军干部前往新疆航空队学习,郑德有出色飞行经验就被选中了。
在周总理的安排下,郑德告别了已经怀孕的妻子前往新疆。这时的他们都没想到,此去竟成永别。
新疆军阀盛世才为获得苏联支持,最开始表现得非常进步,所以郑德刚到新疆时生活还算不错。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秘密组成了一个航空训练班,郑德就是训练班的班长。
如今官方都如此评价:“航空训练班是我党独立办航空训练组织的初步尝试,为日后建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积累了宝贵经验,储备了人才。”
所以郑德这个班长绝对算得上我党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后来很多优秀飞行员都曾是他的学生。如果正常发展,郑德完全有机会成为新中国的空军将军,只可惜,1940年局势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国民党掀起了反共高潮,而且苏联的处境也有些危险,如此背景下,我党中央为保障骨干的安全,通知郑德等人迅速返回延安。
几经周折,我方干部从盛世才治下逃了出来,考虑到前路凶险,便决定分成两批转移。
很不幸,郑德所在的第一批于陕西长武县附近遭遇国民党,随后就被扣押。另一个批人得知这个消息,靠着乔装乞讨才回到延安。
郑德在狱中被折磨了整整八个月,任如何严刑拷打都没有屈服,他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便写了封绝笔信,其中有这样一句:“切不要以我为念...勤于革命事业勿懈!则我虽死犹生矣!”
国民党见郑德不受诱惑、无惧严刑,心中恼怒,就在一天晚上秘密杀害了郑德。
当黄杰收到这封信时已是1942年,她伤心地将遗物整理好,想到乱世之中自己一个女人难以养活孩子,就把郑庆飞送到了香港,交由郑德的兄长抚养。这一别,也是30多年。
后来黄杰担任过陕甘宁边区妇女联合会组织部部长、延安第一保育院院长,经原红四方面军的张琴秋牵线搭桥,1946年与徐向前结婚。两人的感情很好,生下了一子小岩、一女小涛,徐小岩后来成了新中国的中将。
其实黄杰也很想念儿子郑庆飞,但战争年代太乱,建国后郑家的“资本家”身份又比较敏感。
而且郑庆飞由郑家人养大,自己突然要回,于情于理也不合适,因此黄杰一直忍着没有去寻找这个儿子。
好在郑庆飞很争气,从香港理工学院毕业后,进入一家港资纺织厂当技术主管。后来又接手了一些家族生意,生活水平不错。
当初的香港被英国侵占,对红色非常警惕,郑庆飞基本不在人前说起自己的身世,但他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1973年,郑庆飞收到了来自祖国大陆的一封信,随即就发生了本文开头那一幕。其实母亲黄杰一直记挂着他,重逢时将郑德最后的遗信交给了他,若非思念,又怎能保存这么多年?
改革开放后,郑庆飞在汕头市委的支持下开办电子厂,三年内扩建了三次,共带动上千人就业,成为当时汕头的工业亮点。
2000年后,郑庆飞逐步将企业交给儿子郑可玄管理,自己则转向文化和公益事业。他成立了“郑德纪念教育基金”,专门资助粤东的十多所中学,并重点扶持烈士后代。
并且他致力于收集父亲及相关空军英烈的事迹,母亲黄杰出于帮助,还给了他一份写有父亲同事的名单,这其实也是无言的爱。
在郑庆飞的努力下,2019年,郑德烈士的名字被补刻在了中国航空博物馆的英烈墙上,纪念活动中,郑庆飞带着全家人出席。
望着这个从未见过却又无比熟悉的名字,郑庆飞眼神清澈,正如当年那个30多岁的飞行员模样。
参考资料:《郑德》.广东英烈网
《祭奠人民航空先驱郑德烈士仪式举行》.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