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三局科创公司华中事业部施工的通修高速第一标段崇阳西互通C匝道钢箱梁精准落梁,标志着该联次3轮顶推施工全部顺利完成,为后续线路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施工的C匝道桥,是一联长度100米、重量约700吨、宽度10.5米的跨武深高速匝道桥。其特殊之处在于,钢箱梁平面位于半径仅80米的圆曲线上——这一钢箱梁顶推半径为湖北省当前最小顶推半径,施工难度堪称“在刀尖上跳舞”。
曲率小、差速难?精准控制破解“拐弯难题”
80米的小半径,意味着每一段钢箱梁顶推都如同在“走圆弧”。施工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10台顶推设备需同步作业,却要保持不同的受力和速度——这就像汽车拐弯时,左右车轮必须根据弯道半径调整转速和角度,否则就会偏离轨迹。整个顶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受力点始终位于腹板,项目采用差速顶推工艺,按设计线型进行顶推,曲线内外侧顶推设备推进速度100:109,该比例与内外腹板平曲线半径比完全匹配,确保箱梁内外侧运动角速度一致、线速度适配。让原本难以掌控的小半径曲线顶推作业,变得像“用圆规画圆”般精准可控。
坡度大、风险高?三维建模化解“倾覆危机”
C匝道不仅曲线复杂,坡度条件也极具挑战:钢箱梁横坡达5%、纵坡为3%。若按常规顶推方案施工,顶推过程中极易产生侧向力,导致顶推支点“悬空”,进而引发桥梁倾覆风险。项目团队经过多轮方案论证与模拟推演,最终决定将原设计的3%纵坡调整为2.5%,横坡调整为0%,同时,借助三维建模技术,将原设计坡度的坐标数值“翻译”成现场实际施工的工况参数,施工人员只需对照参数,就能精准完成每一节钢箱梁的角度调整,化解坡度带来的安全隐患。
跨高速、要畅通?弧形导梁实现“降本增效”
由于桥梁上跨运营中的武深高速,施工必须坚守两大原则:一是不占用高速车道,二是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畅通的影响。技术团队另辟蹊径,选用弧形导梁——将其设计成与桥梁线形一致的80米圆曲线,总弧长26米,与钢箱梁紧密连接。通过三维建模和受力验算,采用导梁一次性顶推过墩的技术工艺,从而不在高速车道搭设支架。相较于占用车道的传统工艺,支架搭设数量减少20%以上,显著降低施工成本,拼装作业在高速公路隔离栅以外进行,消除车辆碰撞支架风险,实现了“施工不扰交通、交通保障施工”的双赢。
质量严、管控细?全流程筑牢“安全防线”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项目团队从设计、制作到施工,构建了全流程、严标准的质量管控体系:设计验算“打头阵”。对所有支架体系开展抗倾覆、承载力及变形控制验算,确保临时结构“稳如磐石”,为顶推施工筑牢安全基础;钢箱梁质量“筑根基”。采用标准化工艺与精细化管理,逐一把控节段尺寸、焊缝质量及整体几何精度,确保每一段钢箱梁都符合设计要求;顶推施工“抓核心”。运用智能控制系统与实时监测技术,全程监控顶推过程,确保钢箱梁平稳移动、精准到位,杜绝变形或损伤。恰逢全国“质量月”契机,项目部还精心组织了小半径钢箱梁差速顶推现场观摩会,在业主及各方相关人员的共同见证下,顶推作业得以顺利完成,用实际成果彰显了工程质量硬实力。
通修高速第一标段崇阳西互通C匝道是连接武深高速与通修高速的核心枢纽,承担着鄂赣两省车流快速转换的重要使命。通车后,通城、崇阳两县至江西修水县的行车时间将大幅缩短,由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减至40分钟左右。这一变化不仅将有效加速鄂赣两省大通道的建设进程,还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区域高速公路网,显著提升区域综合公路服务水平。(熊军 、陈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