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门诊楼就诊高峰,电梯门开合的间隙,来院就诊的戚女士曾以为自己的就医之路会因证件遗失陷入僵局。直到电梯员王爱青捧着她的身份证和医保卡出现在导医台时,这场意外的“小危机”才得以化解。
电梯员在认真工作。记者 孙维 摄
这一幕并非孤例。近日的一个上午,当一位独自坐着轮椅的女士在电梯口面露难色时,电梯员兰仁梅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并全程搀扶她完成如厕需求。当患者儿子提出要打电话表扬时,兰仁梅只是笑着摆手:“不用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医疗服务链条中,物业电梯员常被视作“边缘角色”,但在威海市立医院,这些每天往返于楼层间的工作人员,正成为人文医疗理念落地的关键执行者。医院推行的“胞与为怀至爱人生”的精神,并非仅停留在医生护士的诊疗环节,更通过物业团队的日常服务,渗透到患者就医的每一个细微场景。
威海市立医院近年来在医疗技术领域持续突破,连续多年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中表现亮眼,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位居区域前列。与此同时,医院引入先进的脑机接口技术、优化叫号系统、设置便民门诊窗口,现代化智慧化建设不断提速。但医院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再先进的设备也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而物业服务正是连接技术与人文的重要纽带之一。
“当患者带着焦虑走进医院,电梯员的一句指引、一次搀扶,可能比复杂的智能系统更能缓解他们的紧张。”医院物业负责人徐晓棠表示,团队会定期组织专项培训,从沟通技巧到应急处理,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王爱青在发现遗失证件后,第一时间联动导医台寻找失主;兰仁梅凭借经验察觉患者困境并主动提供帮助。这些善举的背后,正是医院长期人文培育的结果。徐晓棠介绍,今年医院物业工作人员协助来院就诊市民找回遗落物品有20余起,包括身份证、医保卡、钱包、手表、车钥匙等,甚至还捡到过钻石戒指。
这种物业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协同,正在重塑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医院的意见反馈平台上,常有患者留言称赞电梯员的耐心、保洁人员的细致,这些看似微小的认可,恰恰印证了物业服务在人文医院建设中的特殊价值——它们是患者接触医院的“第一触点”,也是守护就医安全感的“最近防线”。
如今,在威海市立医院的电梯间里,更多王爱青、兰仁梅的故事仍在不断发生,更多暖心的感动仍在延续。这对致力于打造区域医疗标杆的威海市立医院而言,物业服务的温度,不仅是提升患者体验的加分项,更是其构建“有温度的医疗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周广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