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腹地的槐树湾乡板堰村上湾组,藏在连绵起伏的青山褶皱里。这里的晨雾总比山外浓半分,可村民们心头的“雾”,曾比这山间雾气更重——手机举过头顶绕着山梁转,才能勉强捕捉到一丝飘忽的信号;桑叶绿了、板栗熟了、茶叶摘了,只能守着村口盼商贩上门,遇上连阴雨,山路泥泞得连三轮车都进不来,一年的收成就可能烂在枝头。
“以前给在外打工的儿子打不了视频电话,想看个孙子得跑出十里地,信号还时断时续。”58岁的村民周大爷总念叨,家里的二亩油茶地和桑园,也常常因为信号问题联系不到合适的收购商,眼睁睁看着好茶叶和好蚕丝卖不上好价钱。村主任更清楚信号的“卡脖子”:通知个修路、保险的事,得挨家挨户通知,急事全凭腿跑。
攻坚:把信号架进“山窝窝”
2024年年末,中国移动安徽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移动)的网络工作人员第三次踩着杂草走进上湾组时,手里的信号测试仪屏幕始终跳着刺眼的无服务。
在当时,像这样的信号盲点在上湾组累计有18个,散落在大别山的沟沟壑壑里,得一个个啃下来!
上湾组处于高寒山区,坡陡路窄,大型设备根本开不进去。“常规基站塔运不上去,咱就想土办法!”安徽移动信号升格攻坚队队长董晓波带着队员们琢磨出“拆闲补忙”的招——把县城更新替换下来的闲置设备重新调试,用轻便的“简易塔”代替传统铁塔。可就是这不算高大的简易塔组件,运起来也像“愚公移山”:队员们用扁担挑、用背篓扛,在近50度的陡坡上,一人在前拉、两人在后推,3公里的山路走了整整半天。
村民们看在眼里,自发提着茶水来帮忙。周大爷让儿子放下城里的活计回来搭手:“你们为咱山里人跑断腿,咱不能站着看!”20多天里,队员们在村民的帮助下,踩着泥泞、忍着严寒、顶着冷风,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当测试手机跳出“5G”的那一刻,村长当场给在外的村民打了个视频电话,屏幕那头的村民笑着说:“终于能清清楚楚看见俺们亲人了!”
蝶变:满格信号串起“致富路”
这场覆盖18个盲点的“信号满格”工程,不仅打通了信息通道,更激活了深山村落的数字基因。
“明前茶视频一发出去,就有人下单,快递直接上门取件,比以前多赚了三成!”通过“银发数字课堂”,这位守着茶园半生的老茶农,如今已经能熟练运用微信发布茶园实景视频,对接全国茶商,快递车直接开到田埂收件,春茶单价也有了很大提升。更令人欣喜的是,村里的蚕丝合作社年轻人们架起了生产直播间,镜头里饱满的春蚕正吐丝成卷,吸引江浙沪客商竞价采购,原料收购价较往年也提升了不少。“以前等商贩压价,现在全国的买家都能看见,价格公道还不愁卖。”村民们感慨道。
数字基建带来的变革远不止于此。在村务管理工作中,效率也提升了不少。村民通过微信群实现“指尖办事”:医保统计从7天压缩至1天,惠民政策推送覆盖率达100%,连留守儿童作业辅导都开起了视频课堂。村主任翻着电子台账感慨:“过去跑断腿的事,现在动动手指就搞定了。”
初心:一面锦旗背后的“民生答卷”
2025年1月,村书记带着一面绣着“服务满分 信号满格”的锦旗,走进了安徽移动金寨县分公司:“以前咱不懂啥是‘数字’,现在知道,这满格的信号就是能带我们走上‘致富’路”。
这面承载着村民谢意的红色绸缎,与墙上《大别山区域信号升格目标清单》形成鲜明对照,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来自山村村民的需求:吴家店镇石佛村河西组的微型基站需求、大化坪镇多盘坳的深度覆盖方案……这些密密麻麻的标注,见证着通信人“建设一个、达标一个、受益一片”的承诺。
“我们要让大别山的每个角落,都能接住数字时代的阳光。”董晓波的话语,道出了通信人的初心。当5G信号穿越层峦,照亮的不仅是手机屏幕,更是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云端坦途”。在这片曾经的信息孤岛上,村民正用新掌握的数字技能,编织着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